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让物证开口“说话”,在案发现场寻迹觅踪:他们是成功破案背后的“无名英雄”
时间:2020-10-06 09:23来源:人民公安报责任编辑:徐琢

陈海英:让沉默的物证“开口说话”

人物档案

陈海英,2003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江西省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DNA实验室主任。先后出现场500余次,参与解剖尸体近百具,受理物证检验案件7000余起,检验物证检材1.2万余份,出具物证检验报告3300余份。陈海英入选第五届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成员,荣立二等功1次,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陈海英在做检验。刘平摄

保持无错检纪录

陈海英是医学专业毕业的,但医生和法医却相差很大。她第一次解剖尸体就吐翻了。但这并没有让她退却。凭着对职业的笃定和不服输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陈海英便从医生的角色切换到了法医职业上来。

一根毛发、一滴血迹,都是揭开真相的重要细节;一处伤痕、一个手势,都是亡者留下的无声之语。陈海英要求自己每一次出现场,每一次检测,都必须尽心尽力,不能出现错漏。她严谨地对待每一个案子,每一步都以科学的精神、探索的态度,依照程序和规定进行。

值得骄傲的是,目前,陈海英所做的鉴定全部被法庭采纳,准确率达100%,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错检事件。

物证“说话”,是她最享受的一刻

每一份检材的背后,可能就藏有破案密码,就能依此寻到真凶。赣州市公安局只有一个DNA实验室,这些年来,各式各样的检材,源源不断地从各地公安局送到实验室,等着出结果,陈海英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工作狂”。

2015年8月5日上午,湛田乡某村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当时,案发现场没有目击证人,中心现场没有公共视频,没有有效的破案线索,民警都指望通过DNA破案。

正在休假的陈海英了解情况后,连夜赶到DNA实验室,与同事巫启民并肩作战。“前期检验的结果不理想,分型图谱杂峰较多。”巫启民记得,为进一步获得良好分型图谱,陈海英通过专业手段,最终获得一条可靠的DNA信息。

将结果报告专案指挥部后,分批次总计送来了3000余份生物检材排查样本。经过5昼夜连续奋战,最终通过DNA技术锁定犯罪嫌疑人刘某。

此前,赣州市开发区还发生一起杀害老人和小孩的恶性案件。因为案发现场为高校周边的宾馆,人员进出繁杂,排查工作如同大海捞针。陈海英一个人在实验室两个多月加班熬夜,案件仍然没有突破。

那几个月,陈海英因为“熬”这个案子,整个人消瘦了不少,但她仍然不愿放弃。后来在某个傍晚,跟往常一样,她比对排查样本,分析数据,突然,一张图谱让在场民警激动不已,经再三比对,确定排查的某份血样与现场检出的信息存在关联。再经过进一步比对,成功比中嫌疑人刘某。

“物证‘说话’了,结果比中了。那一刻,真的,整个人都轻松了。”陈海英说,从业17年,她最享受的一刻,就是检测结果出现重大进展的时候。“所有加班加点带来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

法医新技术的攻坚能手

通过专业技术一次次破解“尸语”密码,让案件得以破获的同时,也让陈海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法医物证DNA技术在日常破案中越来越重要,而且新技术层出不穷,要顺应形势的发展,必须不断学习创新。

为了探索DNA传统提取方法的改良之路,陈海英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向有先进经验的同行学习,并对国内外的各个DNA提取试剂盒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

经过反复实验论证,她和大家一起,终于在2013年建立了接触性DNA检验改良方法的初步模型。团队将改良方法用于实战,在实战中慢慢摸索出更多的经验,有效精简步骤、降低污染概率、缩短提取时间。如今,接触性DNA的检出率从之前的6%提高到了25%,与传统方法相比,检出率提高了317%。

优秀团队的领跑者

刑事技术工作,对人才的依赖性非常大。因此,实验室的任务,除了破案和科研,还要助人成长,培养人才。

“陈海英是我们刑侦技术团队的优秀领跑者。”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谢江说,这些年,在陈海英的带领下,该局DNA实验室已成为了全省唯一一个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的DNA实验室和公安部重点DNA实验室。

在生活上,陈海英非常关心同事。与基层公安单位战友聚在一起的时候,她给人留下豪气、爽快的形象,大家都称她“海哥”。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陈海英基本上很少有大块时间空出来照顾家庭。照顾家人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爱人张信忠肩上。陈海英的爱人张信忠对她完全理解,也很心疼,“我对她的希望,就是希望她能好好地睡一觉。”

(本报记者陈希通讯员黄志良张飞君)

吴凡:在案发现场寻迹觅踪探寻真相

人物档案

吴凡,35岁,现任福建省仙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队科员。每次现场勘查他都一丝不苟,对现场信息和作案手段进行研究分析,为侦查办案部门提供了侦查方向和破案信息。从警12年来,他累计勘查现场1232次,协助破获案件221起,多次被上级部门通报表扬,3次获得市、县级个人嘉奖。前不久,被公安部评为“优秀刑事技术民警”。

吴凡在工作中。

吴凡专注、严谨、话不多、有点严肃,这是他给同事留下的印象。他是全队公认的“痕迹专家”。他始终坚信不管犯罪嫌疑人如何狡猾,都会在现场留下痕迹。刑事技术民警要心细如发,像猎人那样寻迹觅踪,提取一切有利于破案的线索。

“他出警勘验现场的步子最急”

刑事技术民警是成功破案背后的“无名英雄”。12年如一日的坚守,不仅没有消磨掉吴凡的工作热情,反而坚定了他的从警初心和使命担当。

2019年8月的一天深夜,仙游县度尾镇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受害人家中数十根名贵红木被盗,涉案价值巨大。当时正值台风“白鹿”登陆期间,狂风肆虐、暴雨如注。

案发现场杂乱不堪,加之受雨水冲刷,有些痕迹已消失了,现场勘验工作遇上了不少麻烦。吴凡不停地给队友打气鼓劲,同时通过对比分析,锁定了几处嫌疑人可能留下痕迹的地方。他弯着腰,屏住呼吸,不管现场如何狭窄,只要可能留有痕迹的地方,他都要缩着身子探查一遍,上到房顶阳台,下到墙角缝隙,搜寻范围逐渐延伸铺开。几轮工作下来,时间已经过去3个多小时,可还是没有丝毫收获。

吴凡没有轻言放弃,没有线索就再思考,没有情况就再询问,没有物证就再寻找关键部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耐心的分析判断,最终从窗户护栏上提取到微量的生物物证,成功比中两名犯罪嫌疑人,为破案指明了方向,很快成功追回被盗财物。

奔赴勘验现场,吴凡比谁都急。因为他知道早一点赶到现场,就有多一份破案的可能。到了现场,他又表现出冷静沉稳的职业特质,独立分析判断,细致对待每一枚指纹、每一件物证,为破案打开了一道道关键突破口。

努力寻找蛛丝马迹

今年5月的一天,吴凡和同事勘查一处入室盗窃案现场。这是一栋四层楼的民房,一楼到二楼的铁门门锁被人撬开,三楼保险柜被打开,里面的现金被盗一空。根据现场视频监控,结合前期的案件特征,民警分析犯罪嫌疑人已经连续作案多起。

长年累月的实战,让吴凡累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他捕获现场痕迹的特有感觉。在他人眼里平常无奇的物件,在他手里往往能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线索。

吴凡和同事分工合作,先是判断出嫌疑人的作案路线,又找到遗落在现场的作案工具——螺丝刀和扳手,最终在扳手的手柄末端提取到痕迹物证,成功比中嫌疑人。按照吴凡提供的关键线索,办案民警一连破获8起入室盗窃案。

案发现场就是刑技战场,吴凡眼里有痕迹,心中有细节。每次到现场,他一遍遍询问受害人,努力把案发前后的差异变化搞得一清二楚。物证痕迹的发现提取,现场场景的固定拍摄,每一个步骤他都做得专心细致。他常说:“每个细节都很重要,错过一处,可能就放过嫌疑人,勘查提取再仔细也不为过。”

传经送宝,他手把手带徒弟

在技术中队,吴凡算是一名老师傅了。虽然看上去有点严肃,但只要同事请教技术问题,他的双眼就会闪光。同事们都亲切地喊他“凡哥”。

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各项精密仪器和工作程序要求严格。为了帮助年轻民警快速成长成材,只要情况允许,他都会带他们到现场观摩实践,讲解勘查提取物证的方法、步骤和技巧,引导他们结合专业知识思考总结,提高专业实操水平。

不管他在家休息,还是到外地出差,有技术问题就找“凡哥”,他的手机成了年轻民警随时可以拨打的业务热线。但凡是业务上的难题,吴凡有问必答,毫无保留。经常在深更半夜里,吴凡被一阵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他赶紧披衣下床,为战斗在勘查一线的队友释疑解惑。

在基层从事刑事技术工作,单调重复的工作干久了,也会有年轻队友沉不住气,工作激情和思想状态起伏波动大。吴凡扮好思想引路人的角色,经常分享个人的成长历程,引导大家甘当背后无名英雄,做一名平凡但不平淡的刑事技术民警。

老师傅传道授业解惑,新生代也在比学中争当能手。在他的带领下,几年来,傅盛晟等一批年轻刑事技术民警崭露头角,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也为刑事技术中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图本报记者郑明通讯员刘永芳)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