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昔日“不毛之地”如今“塞上绿洲”法治引领保障右玉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时间:2020-11-27 08:41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责任编辑:徐琢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巡礼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马超王志堂

林木绿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不足0.3%提高到如今的56%,这是山西省右玉县创造的生态奇迹。

21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昔日“不毛之地”建成“塞上绿洲”,孕育出宝贵的“右玉精神”。

“右玉用70年创造了生态奇迹,孕育了‘右玉精神’,也践行了法治理念。70年来,右玉以法治理念绘制生态文明建设蓝图,以法治方式维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法治思维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未来,探索出了一条法治引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朔州市委常委、右玉县委书记、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主任张震海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以法治理念绘制生态文明建设蓝图

蓝天白云下,漫山绿树中,64岁的李云生手拿铁锹,格外醒目。

在李云生童年的记忆中,除了漫天的风沙,就是每年春天和父母一起去山上种树。

“种了死,死了继续种,直到苗活。”李云生说,土壤贫瘠,风大少雨,苗木成活率很低,“种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孩子还难”。

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气候寒冷干旱,风沙成患、水土流失严重。

“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新中国成立后,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提出了这样的发展思路。

之后的70年,21任县委、县政府都认准一个道理,种树是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治本之策。

“种树是治本之策,法治是根本保障。”右玉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王志坚说。70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制度为保障,用法治理念接力绘制出一幅生态文明建设蓝图。

在右玉县司法局的一间办公室里,《法治日报》记者看到几本厚厚的资料汇编,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林业生产规划》到1976年的《关于植树造林安排意见》,从1979年的《关于建立护林防火机构、颁布“护林员证”的通知》到1982年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从2013年《右玉县建立和执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的意见》到2020年的《关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落实“四三四”工作机制加强乡镇、村(社区)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

数十件政策法规构建起了县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分工、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法治保障的生态法治化工作机制和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我们还建立了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绿色GDP指标体系,不断加大生态保护、环境改善等考核权重,实行自然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让每名领导干部都重视生态建设、聚焦生态保护。”王志坚说。

以法治方式维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右玉县杨千河乡人民政府:我院在全县开展的‘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活动’和全市检察机关‘办理河流环境污染案件专项工作中’发现……”

这是右玉县人民检察院在全县“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活动”中向杨千河乡政府发出的检察建议书,一同收到检察建议书的还有县水利局和当时的国土资源局。

2017年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确立后,右玉县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发现杨千河乡区域内10余家企业在河道内非法采砂,造成矿产资源浪费和河道破坏。随即向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

随后,县水利局、杨千河乡人民政府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捣毁、拆除了河道内的采砂设备及建筑物,依法取缔河道内的非法采砂场,对被破坏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及植被恢复。

如今,曾经的采砂场已经成为一个生态公园,成为居民休闲的新去处。

2017年7月以来,右玉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资源公益诉讼案件102件,占总数的73%。

“右玉发展到如今,以法治方式保护70年坚持不懈改善生态的成果,是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右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张文平说。

为此,右玉县积极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持续组织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住建、林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违法犯罪打击力度,集中开展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生态环境领域犯罪打击等多个专项活动。注重加大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有效加强了工作合力。

为摆脱“乱了才治,治了又乱”的恶性循环,右玉县加大防治力度,深化水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蓝天守护”工程,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大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和修复工程,重点推进工业废气等污染治理。如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9.8%,县城燃气普及率达57%,污水处理率98.19%。

以法治思维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未来

临近中午,一位办事群众走进右玉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递上准备好的资料。窗口前摆放的红色提示牌上写着受理范围为企业投资、建筑工程……

只见工作人员双手接过,迅速翻动,在电脑上噼里啪啦敲起来。

几分钟后,工作人员起身递上受理单。简短交流后,办事人员满意地走出了大厅。

2020年1月,右玉县政府决定将19家单位239项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转至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集中行使,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

这只是右玉县以法治思维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未来的一个缩影。

进入新时代,正确处理好“种绿”和“种富”的关系,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右玉未来发展的题中之义。

2017年4月,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右玉成立全省首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之后,右玉县制定出台了工作方案,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措施,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为兼顾生态与发展,右玉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保障和服务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32条举措,全力保障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

实施意见特别提出将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变为“源头控制”,要求坚守项目准入门槛,在项目开发、招商引资、发展产业过程中始终严把环评关,明确不得引进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调控的项目、不得引进对生态环境有破坏或造成污染的项目、不得引进掠夺开发资源的项目。

“新时代新起点。下一步,右玉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继续践行‘右玉精神’,在更高起点上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路径和方法,使生态文明建设拥有更加健全、更加完备、更加严格的法治保障,把右玉建设成为全国践行‘两山’理论的成功范例。”张震海说。

记者手记

70年,几代右玉人只做了一件事——种树,却创造了一个生态奇迹。

厚厚的几本资料汇编,囊括了7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制度。右玉人以最朴素的方式践行着法治,使得右玉实现了从黄沙漫天到绿水青山的转变。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右玉,践行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则必须处理好未来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对此,右玉人思路清晰,态度明确。

依法推进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凸显右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变为“源头控制”“三个不得引进”,则彰显出右玉人对捍卫生态环境成果的坚强意志,更体现了对法治护佑未来的信心。

未来发展与生态保护,右玉人用法治找到了平衡点,找到了新路,避免了老路。

有法治护航,“种绿”必能到“种富”,“绿水青山”定能转为“金山银山”。

相信右玉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