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津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宽敞明亮、整洁有序的办事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它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解决了基层治理的诸多难题。又似一座温暖的港湾,承载着群众的安心与期盼。
自正式运行以来,这个中心凭借创新的服务模式高效的联动机制,将一桩桩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解锁社会治理的“平安密码”,书写着津南基层治理的新传奇。
“今天来咨询劳动仲裁的问题,工作人员非常有耐心,相关程序给我讲得明明白白。”市民张先生说道。
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据了解,津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设在区信访接待中心,在市委政法委的有力指导下,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挂牌运行,设置信访接待、矛盾调解、劳动争议等13个服务窗口,10个常驻单位、10个轮驻单位共同开展工作。津南区委政法委抓好工作统筹,组织区委政法委、区信访办、区网格中心共4名干部进驻负责日常管理,确保群众接待大厅和指挥调度中心正常运转,各入驻部门、各镇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登记受理系统全部启动运行。
窗口工作人员即为本单位对接联络员,整合梳理本单位各项职责任务,为群众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同时,根据需求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劳动仲裁、心理服务、人民调解员以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力量引进中心,并根据工作需要动态调整。
织一张网,非一日之功。随着津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不断完善,各街镇也充分整合“三所联动”“三室联建”“基层法律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信访接待大厅”等调解资源,以“一站式化解”为导向,推动服务端口前移、流程再造,力争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事”。
津南区葛沽镇,自古为商贸、文化重镇,其中妈祖祭典(葛沽宝辇会)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葛沽宝辇会便会如期举行。
“部分路段硬隔离影响商铺对外经营,造成营业额下降……”2025年的宝辇会前期,六家商户到津南区葛沽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反映问题,个别商户情绪激动。
针对此问题,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高度重视,按照工作流程,转办至公共管理办(物业)尽快核实情况。经核实,此次硬隔离设置地点为金水街商铺围墙,对群众进入商铺确实造成了不便。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于是将核实情况向相关领导汇报,并会同公安会商研判,立即调整安装位置。
“真没想到区里的综治中心的效率这么高,工作人员当天还进行了回访,要打分评价的话,我们给满分!”问题得到了解决,商户们表示满意。
目前,津南区制定研判预警、协调调度、三级联动、派驻管理、督办问责5项工作机制。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服务群众,持续发挥津南区5个市级“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强海棠街“逢十说事”、辛庄镇“二姑调解室”等津南特色调解品牌建设,提升调解工作社会认可度、群众首选率,将苗头性风险隐患吸附在基层,化解在初萌。
平日里,津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坚持将各类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隐患抓早抓小,防范化解在初萌,做到调处稳控到位、保障服务到位。
工作中,通过“12345”热线、110非警务警情、诉前调解、网格员走访排查等渠道搜集的群众矛盾纠纷隐患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协助镇街先行调处、提前防范,就地化解。
居民李兰(化名)身患脑梗,左半部身体不能自主移动,生活不能自理,没有收入,没有住处,没人看护。2025年1月在津南区某医院住院期间,因与他人发生矛盾曾报警求助,公安机关接警后向户籍地反馈了此情况。
随着问题逐级上报,津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积极联系李兰所在的街道,启动“三所联动”机制,组织律师、派出所、司法所进行风险研判,商讨解决方案。通过社区入户走访,了解核实情况,反映问题。
接下来,李兰所在的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协调民政、公安等部门,制定解决措施,共同为其寻找养老机构妥善安顿,社区还为其办理了临时救助。当事人情绪稳定,并对政府、社区对困难群众的关爱疏导帮扶表示感谢。
“实践中确保方向不偏、工作不乱,更好地贴近实践、服务群众,确保全区各级综治中心建设和应用取得实效。”津南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