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的广袤天地里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依托综治中心全力推进多元共治模式,让温暖磅礴的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津城的每一个角落,走进了千家万户。
曾几何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社区民警常常是单枪匹马,力量单薄。而如今,在综治中心工作统筹下,已转变为“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协同局面。
工作中,天津公安深化警网融合理念,通过110警情、12345热线、窗口接报、信访等渠道受理,网格员、社区民警、辅警、群防群治力量等走访排查。派出所会同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联调联动,做深做实“三所联动”;警务室与调解室和法律服务室“三室联建”,进一步整合调解力量,发挥专业优势,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家住津南区的黄女士和李先生,曾是一对夫妻,离婚后,李先生搬离他们共同的住所,但仍有许多个人物品未拿走,之后多次上门讨要均被拒绝,随着事情发酵,两人矛盾愈演愈烈,不时发生激烈争吵,至影响周围邻居。
派出所介入后,立即启动“三所联动”机制,联合司法所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组成调解小组,将双方约到调解室。
接下来,参与调解的三方展开分工协作:人民调解员从情理的角度,引导双方回忆曾经的夫妻情分,希望双方能够放下成见,以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避免两败俱伤;律师则凭借专业的法律知识,解读婚姻存续期间财产分配及离婚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民警也对李先生的上门骚扰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告知他这种方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涉嫌违法,劝告他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经过长达2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的情绪逐渐稳定,态度也有所缓和。最终,在民警、人民调解员和律师的见证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黄女士对李先生遗留的个人物品给予适当补偿,李先生也承诺不会再上门骚扰,一场特殊的“婚姻家庭”纠纷被成功化解。
据统计,目前全市249个街镇已建立“三所联动”机制,5173个社区已建立“三室联建”机制,发动64名退休民警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
对于长期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基层及时上报街乡镇综治中心,将在政法委员统筹领导下,通过“三所联动”机制,由派出所所长(或主管副所长)牵头组织街乡镇相关部门和属事单位研究化解,需提级化解的,由政法委员通过综治中心大数据平台,逐级上报区、市两级综治中心通过分析会商推动纠纷化解。
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还需不断强化体系支撑。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市公安局、市高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等13家单位还成立了天津市“热线联盟”,建立协同联动、高效处置、便民为民的“热线联盟”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各条热线的便民服务水平。
不久前,110接12345(政务服务热线)线上转递,反映一男子因感情问题产生心理障碍,情绪激动。110会同12345线上疏导劝解、稳定情绪,同时指令属地分局立即派警处置,并联动相关警种协同配合。经工作,成功将该男子找到,民警对其释法教育,该男子打开心结,情绪恢复稳定。
对于涉及民生类的转接警,天津公安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天凌晨,110先后接报多起警情,均反映北辰某小区35号楼停水停电问题。110迅速联动12345等相关部门全力开展处置工作。后经当地镇政府、社区、电力、供水等部门全力工作,4时许供电、供水恢复正常。
“真没想到,拨打热线效率会这么高……”问题及时解决,居民李先生说道。
有数据显示,“热线联盟”成立至今,110报警服务台转出热线13万余条,转入2700余起,协同处置紧急事项,有效防范消除隐患,联动解决了2.9万余件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以源头预防为基础,以就地解决为目标,以机制平台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如今,天津公安正扎实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工作,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