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规范引领 数字赋能 河北石家庄司法局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提升社区矫正质效
时间:2024-11-29 15:32来源:河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安羽

“你在手机上打卡,方便、快捷;中心在系统上掌握情况,及时、准确……”近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智慧矫正中心”,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在自助矫正终端办理报到登记手续后,工作人员指导其使用手机软件进行打卡操作。

这是石家庄市司法局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工作的一个剪影。今年以来,石家庄市司法局以创建“智慧矫正中心”为契机,结合“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高标准推动辖区智慧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流程智能化,实现管理教育精细化、人性化

“以前需要社区矫正对象主动报到和工作人员实地走访进行监管,现在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对矫正对象的动态跟踪、远程控制和无缝监管,达到‘行知去向、动知轨迹、违规警示’的效果。”石家庄市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依托智慧矫正系统,他们能及时发现并纠正社矫对象活动轨迹,适时审批社矫对象提出的请假事宜,并根据数据排查日常监管漏洞,实现了从单一“人防”治理到“人防、技防、智防”的“三防共治”。

加强对社矫对象监管的同时,石家庄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工作人员还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随时关注社矫对象的心理变化,适时开展心理疏导。为不断加强对社矫对象的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今年7月末,栾城区司法局与省司法厅、民盟河北省委员会联合建立“黄丝带帮教”实践基地,开通“微信扫一扫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和“微信扫一扫律师面对面”的安全便捷服务,为社矫对象提供专业的心理帮教和法律咨询,在预防和减少社矫对象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再犯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智慧”建设,助力专业力量“面对面”“点对点”帮教

线上,依托“智慧矫正中心”平台,进行网上监管;线下,严格落实“两个八小时”要求,突出教育矫正的严肃性。石家庄市司法行政系统定期组织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逐人摸排走访,根据思想稳定状况和现实表现,进行综合鉴定,落实重点人员教育转化措施,实行一人一策、分类教育。

2023年,石家庄市第一个“智慧矫正中心”——藁城区“智慧矫正中心”挂牌。该中心建设面积260平方米,划定综合管理、监督管理、教育帮扶三大功能区,设社区矫正指挥中心、报到登记室、信息采集室、宣告室、训诫室、自助矫正室、教育培训室等12个功能室。该中心还配置了“智慧矫正”终端,并将终端接入省“智慧矫正”综合管理平台。

社区矫正对象小王,借力“智慧矫正中心”的专业力量,很快找到前进方向。

小王今年23岁,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矫正期为2024年1月18日至2025年1月17日。入矫报到时,工作人员发现小王出现系列负面情绪反应,几次抹泪自语:“我真没用,啥也干不了。”观察到小王的情绪起伏,藁城区司法局及时启动“智慧矫正”社会工作者“面对面”“点对点”帮教环节。很快,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司法局、司法所负责同志及小王、小王父亲访谈后,结合卷宗和SCL-90心理测评,“把脉”判断:小王为高风险人员,其面临着如何找回效能感,降低焦虑、抑郁、悲观情绪,降低再犯罪风险的问题;“确诊”小王:遭遇“犯罪、判刑、入矫”等重大事件后,产生应激反应,自我封闭,把自己“困”在了家里。

如何“修复”?社会工作者先从交流入手。他们复述小王的“负面情绪”,几次焦点式谈话和功能理论技巧使用后,小王“听明白”了自己的苦恼,清晰了父亲的爱和家庭对他的支持,开始与社会工作者建立信任通道。

随后的生存实践中,为帮小王迈出第一步,社会工作者和小王一起制定具体目标——做家务、到村企做技术学徒。同时,又指引小王父亲正向回应小王在家中的劳动和负面情绪,把小王当作正常成年人对待,使其担当家庭责任,唤醒小王的责任意识,帮助他走出负面情绪困扰,顺利度过矫正期。

40多天后,小王明确告诉社会工作者:已正常工作,虽然还会有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能在温暖中坚持下来。至此,小王从被动受助者转变成主动改变者。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王找到稳定工作,他开始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家庭和谐了,社交圈子也建立了。“智慧矫正中心”心理测评数据显示:小王从入矫初期的SCL-90测评243分高危,降低到社会工作者干预后的150分安全值内。现在,小王更加自信,对未来也充满希望。

石家庄市司法局通过创建“智慧矫正中心”,坚持以科技促管理,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矫正对象的实时监测、个性化定制,显著提升了社区矫正的效果和效率。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