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检察院“艳红解忧工作室”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基层院建设特色品牌。这不仅仅是挂上了一块国字号的牌子,更是对她们这么多年,一脚泥、一身土,走在乡间邻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这份初心的最好肯定。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景海作出批示,充分肯定“艳红解忧工作室”是全省检察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样板,也是一体抓实“三个管理”推动高质效办案的基层探索,可供全省检察机关学习借鉴!
本期,记者走近这个团队,聆听负责人讲述背后的故事,感受她们如何将“解忧”二字,一笔一划写进群众心里,写在中阳检察的暖心答卷上。

采访对象:中阳县检察院“艳红解忧工作室”负责人
1
记者:石主任您好,作为中阳县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同时也是“艳红解忧工作室”团队负责人,请您介绍一下工作室的基本情况。
石艳红:“艳红解忧工作室”是我院为深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职能,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而打造的特色工作品牌。我们秉持“红护民生检路躬行”的工作理念,推动检察监督关口前移、力量下沉,努力成为群众身边能找得到、靠得住、可信赖的“解忧驿站”。
工作室由我牵头,整合了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骨干力量,形成了一支由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组成的专业团队。团队成员法律功底扎实,实务经验丰富,在结构上也更加注重专业互补与新老传承,具备较强的综合履职与矛盾化解能力。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探索构建了“初心引领、热心接待、匠心办案、耐心答疑、真心解难”的“五心”工作法。通过聚焦民生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综合运用支持起诉、释法说理、调查核实、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多种方式,全力推动民事纠纷和解息诉、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希望通过这些扎实的工作,真正以法治之力解民生之忧,以检察之力护百姓之暖,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熔铸初心使命,在每一个为民实事中彰显检察情怀,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共办理支持起诉案件130件、虚假诉讼案件19件、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件81件、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案件16件、司法救助案件5件,其中1件被最高检主要领导批示并入选典型案例、1件入选最高检《行政检察工作白皮书》、1件被山西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12篇工作经验被省级以上媒体转发。
2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五心”工作法,您能详细谈谈这套工作方法如何在实际中运行并发挥作用?
石艳红:“五心”工作法是从我们日常工作中慢慢积累、总结出来的,它更像是一套有温度的工作逻辑,贯穿于我们与群众打交道的每一个环节。
“初心引领”是指我们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要时时提醒自己“司法为民”不是一句口号。我们会特别留意个案背后是否隐藏着共性问题。比如有时候办一个案子,会发现类似的情况可能在其他地方也有,这时候就不能只解决眼前问题,而要思考怎么从制度或机制上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真正把监督做实、做深。
“热心接待”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易。我们不仅要完善硬件设施、优化办事流程,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让群众愿意说话、敢说真话的氛围。有时候当事人带着情绪来,我们的一句关心、一次耐心倾听,就可能成为打开心结的钥匙。我们始终相信,真诚是沟通最好的桥梁。
在“匠心办案”方面,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既要专业,也要精准。每个案件不论大小,都要经得起检验。除了常规的审查方式,我们还会根据案情需要,灵活运用调查走访、专业鉴定等手段,确保把事实查清楚、把法律用准确。对于复杂案件,我们还会通过内部协作、上下联动的方式集中攻坚。
“耐心答疑”考验的是沟通能力和同理心。法律有时候听起来比较抽象,我们就尽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去解释;当事人之间有分歧,我们就多听、多问,帮他们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很多时候,纠纷的化解不在于多么高深的法律技巧,而在于能不能把道理讲明白、把工作做细致。
“真心解难”是工作的落脚点。案子判完了,并不等于事情就彻底解决了。我们会继续关注当事人的实际困难,该救助的及时救助,该协调的主动协调,联合相关部门一起做好后续工作,真正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既感受到公平正义,也体会到司法温情。
这五个方面,从初心到真心,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也体现了作为基层检察人员对“人民检察为人民”这一理念的朴素理解与实践。
3
记者:“艳红解忧工作室”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在维护老百姓合法权益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石艳红:“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句话一直深深烙印在团队每个人的心中。说到特色,我想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坚持“依法办案”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质解纷”和“情感沟通”,力求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在办理一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发放不到位的案件时,我们没有局限于解决眼前79名群众的问题,而是主动延伸履职,通过深入排查发现全县共有5个乡镇393名群众面临同样困境。办案不仅推动近3000万元补贴有序发放,还就政策执行中的堵点向上级提出建议,推动形成类案指导,从源头上预防类似问题。
在化解矛盾方面,在一起持续五年的旧城改造采光纠纷中,我们注意到除了已经提起诉讼的53户居民外,还有26户权益受损的邻居没有参与诉讼。我们主动将他们全部纳入协商范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邻权规定,在关键时间点实地勘验采光,最终推动制定出让各方都满意的补偿方案;在面对一位82岁患病老人的赡养纠纷时,我们联合法官多次上门,从法理、情理多角度对四个子女进行劝导,最终不仅解决了赡养问题,更修复了亲情关系,让老人真正老有所养、心有所安。
这三个案例虽然类型不同,但都体现了工作室一以贯之的工作理念:既要解开“法结”,也要化解“心结”;既要实现程序正义,更要追求实质公正。我们相信,只有真正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让法治的阳光照进现实,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4
记者: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基层院建设特色品牌是一个新的起点。请问工作室对未来发展有哪些具体规划和展望?将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社会效果?
石艳红:是的,这对我们而言既是莫大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认可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期许。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深耕民事行政检察主责主业,通过持续深化“五心”工作法的实践运用,用心用情做好纠纷化解和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让“艳红解忧”的品牌底色更亮、成色更足。与此同时,我们正积极推动工作室入驻县综治中心,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工作联动机制,可以更早地发现矛盾纠纷苗头,更及时地介入调处,实现从“接案办理”到“主动治理”的转变。
在品牌建设方面,除了继续通过典型案例宣传、法治宣讲等传统方式外,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新媒体传播渠道,运用微视频、直播普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检察工作更加贴近百姓生活。通过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工作室,“零距离”了解检察工作,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此外,我们将建立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通过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活动,激发团队活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检察队伍。
我们深知,品牌的价值在于实效,影响源于口碑。我们将继续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用专业赢得信任,用温度传递正义,努力让“艳红解忧工作室”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法治贴心人”。
来源:品味简茶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