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建设“村民评理说事点” 打造“枫桥经验”辽宁版
时间:2020-07-27 14:16来源:辽宁长安网责任编辑:司徒紫莹

辽宁省“村民评理说事点”

建设巡礼

综述篇

“这下好了,我们的花草可以种植,创城修路也没耽误,真是两全其美。你别说,咱这‘评理说事点’还真解决问题!”前不久,家住沈阳市苏家屯区陈相街道铁西社区凤山路19号楼的居民张大妈高兴地说。

据悉,为改善居民出行环境,铁西社区凤山路19号楼前的道路要重新翻修。可19号楼的大爷大妈们得知此消息不是很高兴,还“组团”找工作人员讨要“说法”。

修路本是好事,居民为何“组团”要“说法”?陈相街道主要领导通过网格员得知此事后,立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并组织居民和志愿者到铁西社区的“评理说事点”现场办公。

在“评理说事点”,居民们畅所欲言。大家表示对修路十分支持,但对清除楼前种植的花草很不认同。“那是我们多年来精心种植的花草,如果要清除我们就不同意修路。”说到花草,居民们纷纷表态。

“评理说事点”的功能就是化解基层矛盾。陈相街道工作人员了解到居民的意愿,立即表态不清除花草。同时与居民达成一致意见,将19号楼前2米处统一规划成花坛,并由专人认领花坛维护工作。道路修建和花草保留同步进行,这样一举两得的圆满结果让大爷大妈们心中的怒气烟消云散。

让居民们赞不绝口的“评理说事点”是2020年辽宁着力要办好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推进我省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意义重大。年初以来,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全力推进“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统筹谋划,狠抓落实,推进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33

辽宁省“村民评理说事点”

建设巡礼

城市篇

推进“说事点”建设全覆盖探索市域治理现代化新途径——专访沈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佩军

4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沈阳市司法局强力推进“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年初在浑南区进行试点先行。

那么,作为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沈阳市司法局是如何着力将其打造成矛盾纠纷“集散地”、村民居民“聚会厅”、法律服务“供给站”、干部群众“连心桥”、文明风尚“宣讲堂”的?为此,本报专访了沈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佩军。

记者:作为今年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的背景、意义是什么?

王佩军:全面加强“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学习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辽宁、在沈阳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市政府“重、强、抓”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我局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省、市领导调研指导和我局的专项调度、强力推进,我市“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现已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希望将“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与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发展;要把“说事点”打造成汇聚民意和化解纠纷的“中心点”、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的“集合点”、促进和谐和传播文明的“示范点”,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沈阳样本”、提供“沈阳模式”和“沈阳经验”。

记者:市司法局是如何引导和鼓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的?

王佩军:我们成立了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诚和副市长杨建军任双组长,我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做强“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工作思路。截至目前,沈阳市2411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已全部建成,在全省率先实现评理说事工作对全市各村、社区全面覆盖。

浑南区总结凝练了“评理说事点”“八有”建设模式、“1+2+N”队伍模式和“说、议、答、评”工作模式;沈北新区切实发挥“全国乡村治理首批试点单位”优势,将“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结合起来;沈河区将“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与自身文化资源优势相融合,精心选择如滨河街道红巾社区等一批兼具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的社区先行试点;法库县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将“王公正”人民调解品牌同“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有机融合;苏家屯区聚焦基层矛盾纠纷特点,形成说家事、公事、农事,评情理、德理、法理的“说三事评三理”特色工作模式;皇姑区采取“约谈建设进度落后的司法所长”等有力督导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加班加点、弯道超车,实现全区126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在半个月内全部建成。

记者:目前,沈阳市“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佩军:现如今,遍布我市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渠道和说话的空间。在这里,居民们打开了话匣子,唠着社会发展的大事、美丽乡村建设的实事、基层自治工作的要事,商议着影响和谐稳定的难事、便民利民的好事、扶贫帮困的急事,评说着邻里之间的琐事、令人牵肠挂肚的心事……截至目前,全市2411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共举办“说事活动日”活动3123场,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解决法律问题3230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10441件,调解成功10370件,成功率99.3%。

“有事说说,没事转转。”“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正成为百姓喜爱、信赖、倚重的说事、议事、调事的“聚会厅”,成为百姓日常沟通邻里情感、学习法律知识、联系村干部反馈诉求的重要渠道,不仅为百姓提供了参与基层自治的舞台,而且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信任和赞誉。

【记者走基层】有事说说没事转转——沈阳市沈河区打造城区“说事点”的“沈阳样本”

“真是太感谢评理员了,要不是他,恐怕我们楼上楼下还僵持不下呢!可能还纠结着漏水问题。”沈阳市沈河区马官桥街道东大营西社区的居民握住评理调解员的手,感谢他们的及时帮助化解了纠纷。

42

“说事点”成为居民“聚会厅”

原来,此次纠纷是缘于漏水问题,一楼居民家里一直漏水,二楼居民也一直在维修,但是漏水问题没有得到改善,一楼居民只好以停水来解决问题,严重影响到楼上其他住户的正常用水,邻里之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街道司法所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派出资深评理调解员前去解决纠纷,联合社区将楼上楼下居民请到一起,本着为老百姓解决难题的原则,心平气和地商讨解决办法。经过调解,一楼和二楼的居民达成协议,各出资50%进行维修,调解当天,一楼住户就打开了水阀。

据记者了解,汇文化资源、聚人才优势,是沈河区在“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进程中走出的内涵发展之路,为城区“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打造了“沈阳样本”。

“每名评理调解员都是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在沈阳市沈河区滨河街道红巾社区,社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指着“评理说事点”的人员名单说。该区精心选择了滨河街道红巾社区等一批兼具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的社区先行试点,开路破局,充分运用传统美德、时代新风尚等正能量元素提升“居民评理说事点”文化品位。

陈建国告诉记者:“无论是‘两委员一代表’、社区民警、律师、心理咨询师,还是楼长、网格员、‘贤达人士’,都有一技之长,懂政策,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社区义务禁毒社工衣龙光凭着一股热情、一张巧嘴,同时讲究方式方法,解决了不少社区里让人头疼的老问题,成为大家信得过的“首席评理调解员”。

“从事调解工作很辛苦,干好并不容易,要掌握丰富的调解方法,掌控调解节奏,能不厌其烦地做当事人的说服和教育工作,以诚心对待当事人,用诚意感化当事人。还必须找准法律与道德的契合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要从法律角度普及法律知识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从道德的角度让当事人明白公序良俗。”衣龙光深有体会地说,“‘评理说事点’建得及时、接地气,我要借助这个平台,多为邻里做点实事好事。只有大家都出力,我们的社区、社会才会更好。”

同时,沈河区还将“特色调解室”升级改造与“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区说事厅、道德讲堂会场、文体广场等场所,说大事讲政策、说难事摆问题、说好事广宣传,引导社区居民有话到“说事点”讲、有事到“说事点”办。

沈河区仅仅是沈阳市推行“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遍布全市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已逐渐成为矛盾纠纷“集散地”、村民居民“聚会厅”、法律服务“供给站”、干部群众“连心桥”、文明风尚“宣讲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辽宁省“村民评理说事点”

建设巡礼

调解篇

黑山县:家门口的“说事点”说出平安和谐

“喝点茶水,唠唠嗑,每天村民可以在我这儿说说村里大事、说说生活难事、说说邻里小事、说说家中烦事,‘说事点’把矛盾说通了,同时也说出了村里的和谐,我高兴还来不及。”当记者问黑山县太和镇胜利村村民谭玉双将“村民评理说事点”放在自己家中的感想时,她说这是村里对她的信任,也是对她为人的认可。

52

黑山县司法局镇安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土地纠纷

聊起“村民评理说事点”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村民张大姐满脸笑容。她告诉记者,前几日,她买了一辆电动车,结果没骑几天,电池就坏了,商家不给换,没办法,她找到了“村民评理说事点”,向谭玉双反映了情况。“谭大姐解决矛盾真有一套,她没有责问老板,就说‘如果晚上有空,来大姐家坐坐’。晚上,谭大姐把我们叫到一起,说一个村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互相让一分,我们的事情也就圆满解决了。”自从有了“村民评理说事点”,张大姐说大家有啥事都去那说说,村里人都坦诚相见,没有“隔夜仇”。

“把‘村民评理说事点’设在村民家里、兽药店、小超市这些与村民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地方,可以唤起矛盾纠纷当事人之间的亲情、乡情、友情,从而轻松化解矛盾。”黑山县司法局太和司法所所长张艳告诉记者,太和镇共有17个行政村,他们根据每个村的特点来进行“村民评理说事点”的选址,让“说事点”真正发挥起社情民意汇聚点、矛盾纠纷调处点、法律服务代办点、法治建设推进点的作用。

“调解员将评理说事记录提交至微信公众号后,后台将信息直接上传至黑山县司法局信息化办公平台,平台对评理说事记录的评说类别、数量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矛盾纠纷统计、村民评理说事数据库,汇聚统计分析。”采访中,黑山县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办公室主任袁敬用手机为记者演示了评理说事记录上传至信息化办公平台的流程。

“上传的评理说事记录为法治宣传、教育培训、矛盾纠纷排查提供参考依据,自动指引法治宣传工作重点,警示矛盾纠纷排查的关注领域。”袁敬补充道,县司法局股室负责人登录平台就能查阅各“说事点”日常工作开展情况,根据预测预警信息提示指导“说事点”下步工作,根据矛盾纠纷和咨询群众的区域分布,指引公共法律服务下步重点工作应在哪个乡镇开展,使公共法律服务内容更加符合群众需求,公共法律服务针对性更强,公共法律服务精准化程度更高,公共法律服务效果更加显著,实现村民评理说事和公共法律服务有效融合。

今年以来,黑山县司法局积极推进“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全县278个行政村、22个社区、小东农场下辖20个分场全部建成“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截至目前,全县320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共开展评理说事576次,其中化解邻里、家庭等矛盾纠纷365件,使矛盾纠纷摆在桌面上、化解在基层。

营口鲅鱼圈:“六尺巷”里载深情

“到咱村的‘村民评理说事点’唠唠,心里的确舒坦多了,心结打开了,干啥事也就不那么钻牛角尖了!”以营口市鲅鱼圈区芦屯镇杨屯村村民谭某为代表的鲅鱼圈区开展“村民评理说事点”的受益人,讲起身边各版本“六尺巷”的故事,不禁笑逐颜开。唠家常化解纠纷

51

唠家常化解纠纷

5月25日,芦屯镇杨屯村村民谭某与邻居杨某因宅基地纠纷来到了“村民评理说事点”要求评理。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新仇旧怨一起倾诉,一时间情绪激动。“评理说事员”先把两个人隔开,让两个人冷静下来,分别谈话,然后又打电话给相熟的其他邻居了解到他们两家实际情况。经过仔细分析,“评理说事员”认为,农村宅基地多一尺少一尺并不构成根本性的问题,双方在争执的时候大多只是争一口气。找到症结,“评理说事员”对两个人打出了邻居感情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讲了“六尺巷”让地的故事。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最后两个人终于打开了多年的心结,推倒原来公用墙,各让一尺,各自再砌一堵墙,握手言和还是好邻居。

5月16日,曲某与张某因地界纠纷来到鲅鱼圈区芦屯镇小望海“村民评理说事点”讨说法,这两家因地界纠纷产生矛盾多年,每次都是因为互不让步没有调解成。小望海村“村民评理说事点”决心这次一定要把纠纷调解成功,于是让双方当事人先冷静下来,让双方先回家,随后“村民评理说事点”进行明确分工,村党支部书记唐健负责到曲家进行调解,治保主任洪恕春负责到张某家进行调解,工作人员反反复复到两家走访10多次,双方终于同意坐下来调解。调解人员趁热打铁,领两家到地界纠纷处进行了现场测量、查村台账、调解,终于化解了多年的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鲅鱼圈区司法局高质高效推进“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全区48个行政村、58个社区全部建成“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截至目前,全区106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共开展评理说事300余次,其中化解邻里、家庭等矛盾纠纷220件,有效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社会和谐,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欢迎和支持,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

朝阳龙城区:“说事点”里唠家常搞定矛盾纠纷

“你好,请问有什么事?”6月16日上午,朝阳市烈日当头,酷热难耐。小乐(化名)推开了朝阳市龙城区龙泉街道东三家村“村民评理说事点”的房门,哭着请求调解员帮助其解决与男友间的矛盾。让小乐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这起即将激化的矛盾纠纷便在“村民评理说事点”调解员的努力下得到了妥善解决。

53

矛盾纠纷调解现场

“当天我们正在开会,满脸泪水的小乐走了进来,当时我注意到,她的手腕上正戴着一个患者手环。”东三家村“村民评理说事点”调解员杨旭告诉记者,见此情形,他立即和另一名调解员杨宝珍将小乐请到了调解室。

“你先别哭,有事慢慢说,我们一定尽力帮你解决。”在杨旭和杨宝珍的耐心劝说下,小乐慢慢平复了情绪,向二人道出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小乐称,她和东三家村村民小强(化名)在工作期间相识,并发展成为情侣。起初,二人感情很好,小乐甚至为小强做过4次人工流产手术。前不久,小乐再次怀孕,医生诊断其为宫外孕,需要手术治疗。于是,小乐向小强提出,让小强偿还此前自己借给他的3万元钱。可是,让小乐没有想到的是,小强却如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之后,她一怒之下还踹坏了小强家的大门。

了解情况后,杨旭和杨宝珍立即通过小强父亲将小强叫到了“村民评理说事点”。可是小强却称,二人相处期间,他仅向小乐借过8000元钱。听到小强的表述后,二人当场再次发生争执。两位调解员见此情形,立即对二人展开了分别调解。

“通过与小强谈话我了解到,其家庭条件十分不好,其母还患有重病,3万块钱对他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杨旭告诉记者,了解此事后,他和杨宝珍开始从二人感情角度出发,再度对二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经过两名调解员近两天的调解后,小乐同意小强共偿还其1万元钱。至此,一起即将激化的矛盾纠纷在“村民评理说事点”调解员的帮助下得到了妥善解决。

朝阳市龙城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龙城区共建成69个“村民评理说事点”,专职调解员每天在“村民评理说事点”接待来访群众,群众可通过唠家常的方式,把看到的、听到的社会问题、矛盾纠纷、诉求意愿等社情民意在“点儿”上反映出来。同时,龙城区司法局还利用法治宣传橱窗和法律书屋,大力宣传与村民生活联系紧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依法有序表达合法利益诉求。

据悉,截至目前,龙城区“村民评理说事点”共计收集社情民意和矛盾信息645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45次,化解矛盾纠纷384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