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时而动、顺势而为者,方能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2022年7月,作为法律服务高地“样本工程”的长春智慧法务区揭牌运行。在各方的支持帮助下,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为参建方,推动建成了长春知识产权法庭、长春互联网法庭、长春环境资源法庭、长春破产法庭、长春金融法庭、长春国际商事法庭六个专业法庭。在“六庭”建设中,突出“创新发展”的金字招牌,持续释放专业法庭的司法审判效能,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再升级”,让长春智慧法务区成了吉林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新高地”。
“新”字引领
护航新质生产力
长春知识产权法庭以保护创新为使命,充分发挥东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法庭的“主力军”作用,突出“跨域集中管辖”“飞跃上诉”等制度优势,为吉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依法审理“中科发5号”水稻“套牌”侵权案中,被告前郭县某种业公司、某农资商店为商业目的,未经品种权人许可,生产、销售“中科发5号”植物新品种繁育材料,构成侵权。长春知识产权法庭综合考虑涉案植物新品种权的类型,以及种业公司、农资商店的经营规模、销售价格、侵权行为性质、情节以及原告五常某种业公司为维权的合理支出等因素,依法判定赔偿数额为15万元,有力打击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的行为。该案例入选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5件典型案例。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创新就是服务加快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两年来,长春知识产权法庭健全批量诉讼发现机制,推进案件协同审理,促进裁判标准统一,在“喜之郎”商标侵权、“伊利”垄断纠纷等案件中,长春知识产权法庭深化落实“三省一区”跨域协同保护机制,与哈尔滨、大连等地法院协作,助力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加大对“元盛居”“鼎丰真”等“老字号”的司法保护力度,惩治“傍名牌”“搭便车”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主动对接“独角兽”“瞪羚”等科技创新企业,“上门问需”“精准施策”,对企业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为其提供了充分的发展保障。2024年,长春知识产权法庭共受理各类案件917件,结案率达97.16%。办理的涉美盛农资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入选全省法院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和全省法院民商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智”字赋能
提供在线优质服务
长春互联网法庭应时代之需、融科技之力,构建“互联网+”智能化新型审判体系,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智汇卷”系统、大数据可视化平台等,为群众提供了全链条、全智能、全口径、全方位的在线诉讼优质服务。长春互联网法庭自成立以来,共收案4972件,结案4923件,结案率达99.01%,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36.18天。
在一起相邻权纠纷中,原告沈某与邻居徐某因房屋边界问题发生争执。徐某将监控视频“断章取义”剪辑后上传至某短视频平台。短时间内,大量网友跟风发言,矛头指向“00后”小伙沈某。
网络侵权的证据存在易灭失、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及时固定证据是审理案件的关键。为了能在这场“赛跑”中赢得先机,长春互联网法庭法官及时应用“智汇卷”系统,在开庭前组织双方当事人异步质证,及时对案涉短视频的关键画面、阅读量、评论数据等进行固定,为后续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综合认定案件证据后,长春互联网法庭依法判决被告就侵害原告名誉权的行为在其短视频账号上公开向原告道歉,消除对原告的不良影响,为该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长春互联网法庭以科技赋能法治,持续加强“互联网+”智慧法院建设,全面衔接网上立案、在线缴费、云端调解、电子送达、异步质证、线上庭审等“云上”审判环节,确保当事人“一次都不用跑”。
长春互联网法庭还积极参与综合治理,深化“府院联动”机制,联合市委网信办、网安办启动新“网”行动,共同打造了依法治网先行示范区,以司法力量助推网络空间治理;携手杭州、北京、广州等地的互联网法院,以及成都、苏州两地的互联网法庭,联合签署了全国“3+3”合作框架协议,就网络纠纷治理等法律问题共商共议、共建共享,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司法“吉林经验”;与长春市人民调解员协会、市互联网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创建了“党员+调解员”工作模式,构建了多元解纷、多方联动的涉网纠纷治理格局。
“护”字卫航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长春环境资源法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保护优先、修复为主,围绕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开展了跨地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司法保护工作。
在推进河湖治理和保护方面,长春环境资源法庭在松花江流域、鸭绿江流域、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图们江、东辽河等区域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环境跨区域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其中,跨省联合3家中级人民法院签署了《鸭绿江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实现了鸭绿江流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一体化保护。此外,与长春市河长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建立了“四长”协作机制,联合开展巡河、护河工作;联合长春市农业农村局共建了“长春市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增殖放流基地”,现场放流5万尾鱼苗。
为在全域加大对破坏黑土地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粮食安全,长春环境资源法庭指导管辖法院依法审理了破坏黑土地刑事案件72件,判处被告人198人,判处被告人承担罚金、永久性损害赔偿金、惩罚性赔偿金共计293万元,修复受损黑土地1万余亩。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原则在治理方式层面的具体体现。
长春环境资源法庭与长白山管理委员会等单位携手创建了“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切实保护了长白山地区的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巩固了长白山森林生态屏障;与10家单位共同建立了长春市环境治理司法协同中心,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罚无许可证处置危险废物行为的法律适用等问题;与长春市生态局等联合签署了《关于落实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强化对污染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行刑责任衔接,避免了因叠加评价加重违法行为人的责任。
生态环境修复执行监督是落实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最后一公里”。长春环境资源法庭探索建立了环境资源案件“四合一”工作机制,通过执行法官参加环境公益诉讼或含有修复内容的案件合议庭等方式,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修复判项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长春环境资源法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就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生态环境刑事犯罪和公益诉讼案件,建立了生态修复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指导管辖法院积极采取修复性司法举措,建立了20个生态修复基地,促进了受损生态环境及时、科学修复。
“破”“立”并举
助力企业焕发生机
审结破产案件192件,累计盘活资产54.41亿元,化解债务115.02亿元,释放土地5.21万平方米,妥善安置职工2395人,让2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脱困重生,推动9家破产企业高效出清……
2024年,长春破产法庭用一组组数据,展示了破产审判中“破”与“立”的辩证关系,揭示出“破”中有“进”的奥秘。
一年来,长春破产法庭充分发挥破产保护和挽救功能,合理运用预重整、自行和解、破产重整等制度,帮助企业化解债务危机,对有价值的危困企业进行挽救,使多家企业重获新生。
某集团作为吉林省经济布局中的重要企业,近年来因受多种因素影响,经营发展陷入困境。为整体化解该集团及下属企业面临的债务风险,长春破产法庭通过“现金清偿+政策性贴息权益+债转股+信托计划受益权”等方式,累计为该集团化解债务250余亿元,盘活资产约45亿元。
该案作为吉林省首例适用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的典型案例,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解决大型集团企业破产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审理经验与审理模式,入选了2023年度全国十大破产经典案例。
为进一步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长春破产法庭设立以来,以打造“专业化、规范化、数字化”一流破产法庭为目标,紧扣“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持续提升破产审判工作水平,为助力东北经济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长春破产法庭充分利用重整制度的拯救功能,保留上市公司这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资源,妥善审理中通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长春破产法庭启动了重整“抢跑赛”,仅用48天便审结了案件,不仅保住了270名职工的“饭碗”,更保障了1.24万名中小股民的权益,在化解“退市”危机的同时,有效增强了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通过“预重整+重整”的方式,长春破产法庭仅用时53天,便高效审结了国能吉林龙华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不仅将“司法温度”传递到千家万户,稳定了2300余名职工的就业,也对助力省内能源产业体系调整、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公平高效化解债务纠纷,长春破产法庭以规范化为依托,发布了东北三省一区首份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指引,帮助“诚实而不幸”者重拾生活信心,为个人破产立法提供了“长春样本”。
“实”字发力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是“国之大者”。长春金融法庭坚决守牢金融安全底线,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优化金融法治环境等相关措施17项,共受理各类金融案件1595件,审结1511件。其中,金融借款、信用卡、保险合同、票据、担保合同纠纷案件占比80%以上,该法庭以有力举措化解了金融风险。
“此次调解的18起案件,涉及上市公司和全国各地的多名投资者,案情复杂,社会关注度高。”在一批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长春金融法庭携手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在案件办理中注重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诉求,积极引导上市公司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使其主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规范经营行为,为投资者挽回了经济损失,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市场的法治化水平。
为推动金融领域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长春金融法庭引入了省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5家调解组织,特邀4家社会化调解律师事务所及33名调解员入驻,积极构建多元解纷格局。
长春金融法庭还指导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建立了“法治金安诉前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推动朝阳区人民法院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中国金融消费纠纷调解网”双平台的数据互换。
在2024年5月15日第六个“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投资者教育基地与投资者司法保护综合平台上线仪式在长春金融法庭举行,致力于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加专业、高效、便捷的司法保障。
“合”字为先
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长春国际商事法庭以高效的司法服务体现了审判的中国速度,让人信服!”长春国际商事法庭审理的一起承认韩国法院判决案件,从立案到结案仅用了30天,身处国外的当事人发来感谢信予以高度赞扬。
长春国际商事法庭深刻把握新修订法律法规的时代背景和功能作用,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着力打造涉外审判示范地和优选地,以优质审判助力创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长春国际商事法庭出台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纠纷审理流程(试行)》,搭建了“一站式”解纷电子诉讼平台,跨境电商巡回审判点在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正式设立,为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延边大学签署了《域外法查明合作备忘录》,助力涉外、涉港澳台审判专业化、体系化;撰写了关于涉外商事风险防范的司法建议,引导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防范风险……2024年,该法庭审结涉外、涉港澳台等案件197件。
长春国际商事法庭还深度运用数字智慧法庭,突破地域壁垒束缚,打造了“131网络智慧工程”,通过法庭官方门户网站,为涉外案件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案件查询、诉讼费缴纳等全流程快捷高效的诉讼服务。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
“我们的法官全部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拥有博士学位,两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15年以上,能够熟练运用中、英文作为工作语言。”长春国际商事法庭庭长介绍。
长春国际商事法庭始终坚持人才队伍培育,与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涉外法治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共建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获评吉林省卓越人才培养校外实践基地;推行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机制,聘请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教授为国际商事专家,为进一步打造涉外商事纠纷优选地储备了专业力量。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未来,长春智慧法务区六个专业法庭将持续推进法庭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转,全面提升专业法庭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司法服务水平,为打造长春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提升我省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