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婚礼倒计时!这位救火英雄的人生故事还在继续……
时间:2021-01-02 13:37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责任编辑:陈言

这五年,是属于王海滨的“中场战事”。

2015年6月16日那场火灾,让这位救火英雄一度在生死边缘徘徊。

全身面积88%烧伤、5次切痂、清创植皮手术……当他终于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出开始接受康复治疗时,他开心地打电话给大学同学:“我快好了,过两个月聚个餐。”结果,赴约已是三年后。

当时,烧伤后的他还从来没看过自己的身体。

“我看到(我的)那个样子就懵掉了”,“本来(开始康复治疗)挺开心的,但那一瞬间,对未来的希望全都没了……”

儿子在屋里哭,父亲在屋外哭,哭了三天。三天之后,“我发现够了,再哭还是这个样子。”

“‘易如反掌’这个动作我已经做不了了”

火灾发生前的几个小时,王海滨正在线上和同事讨论工作。事情忙完,他如释重负合上电脑,踏踏实实地上床睡觉。

入睡之前,他还没料到,翌日凌晨1点,自己的人生会急速转个弯。

母亲在睡梦中被浓烟呛醒,立马喊醒了儿子。王海滨从床上爬起来查看,意识到可能着火后,立刻冲向门外,“要把邻居都叫醒”。

5楼、4楼……王海滨一层层、一户户地敲门下去。到2楼了,他一边敲着邻居的门,一边开始着急:“怎么救火的人还不进来?”

烧得黑漆漆的楼道

楼里的人满心焦灼,楼外的人也心急如焚。

此时的一楼门外,小区门卫正在尝试着打开单元楼的电子防盗门。可门锁滚烫,电子锁已经坏了,没有钥匙的保安一时间也想不到破门的办法。

束手无策之际,楼上有人突然冲了下来,没有一丝停顿,左手拧开防盗门锁,右手推开了铁门。

这个动作,打开了救援通道,使邻居们得以安然无恙地撤离,也让王海滨的手部遭遇重创,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严重粘连。

医生给出的最初方案,是除右手大拇指外,其余9根手指全部截掉。后来经过两家医院专家的反复会诊,才得以保留了手部外形。

“‘易如反掌’这词已经不能用在我身上了,这动作我已经做不了了。”

如今的他,常常笑着“自嘲”。可刚开始恢复时的他,却几乎崩溃。

“我后来在新闻里看到,如果明火燃烧7分钟,火焰的瞬时最高温能达到1105.9℃,烟气温度可以高达约500℃”,王海滨说:“简直不知道我自己是怎么撑过来的。”

2015年9月,王海滨经历了5次手术、3个月治疗之后,转入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开始接受康复治疗,“我那时真以为我要好了”。

王海滨并没有想到,迎接他的是另一重巨大挑战。

开始康复治疗的第二天,医院给王海滨采用了水疗。

“那种形式就像是洗澡”,护士和护工用很厚实的床单垫在王海滨身下,拉着四个角把他抬进浴缸,抽掉床单再一层层把身上的纱布揭开。

“他们在我身后垫了一块垫子,把我的头慢慢竖起来。”

“我看到那个样子那一瞬间就懵掉了,我之前3个月没看过。”

“之前很多皮肉被削掉了,那些新长出来的就是皮包骨头。”

……

换好药,医生和护士出去了,病房瞬间安静下来。火场里义无反顾的英雄,却在这个瞬间几近崩溃。

“一下子所有痛苦都涌上来了……在医院的时候,换药真的非常疼,相当惨,但我都是咬着牙,吃不下饭我也硬吃,因为我知道我需要营养,想让伤口快点长……”

“真的是忍不住了”,王海滨的哭声越来越大,父亲默默走了出去,在病房外掉眼泪。

“这之后的漫长过程,都要自己跨过去”

“我们之前一直以为伤了以后就是医生的事,医生治疗好了就好了。其实这之后还有漫长的康复过程,包括身体和心理的,都要自己跨过去。”

康复之初,护工们为鼓励王海滨,列举许多原本伤势惨重后来康复能走的案例,同时又告诫他的父母,康复是要“狠狠心的”。

第一步,坐,但手臂全是伤口,撑不起来身体,一用力就流血;

第二步,站,但血液回流不畅,一尝试“脚踏实地”,脚底就如同针扎;

……

“不能不练,有的人就是因为怕痛,不练习,总躺着,最后变成足下垂、像跳芭蕾那样的脚,一辈子都这样。”

王海滨锻炼身体(孟雨涵摄)

3个月以后,王海滨从医院转入了康复中心。

对于这里的病人来说,康复中心是他们回归社会的最后一站。除了体能训练,病友们还可以选择职业康复课程,如烹饪课、书法课等。

在和治疗师聊天的过程中,王海滨偶然得知,一位病友想要学习AutoCAD软件(一种流行的绘图工具)的相关课程,康复中心却没有合适的老师。他立刻兴奋起来,毛遂自荐道:“我会啊!我以前在大学里就学过的。”

王海滨请父母把大学时的课本搬进了康复中心,病房成了他的备课间。

这是康复中心第一次由患者作为老师来讲课,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课后还有学员追到他的病房来询问难题。

授课是义务的,但王海滨乐在其中。病友们的热情让他备受鼓舞:“以后我出去,要重新面对社会。社会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和关注度,我也应该做点什么。”

王海滨喜欢“很忙很忙的感觉”。从康复中心出院之后,他的大多数“心思”都扑在了别人身上。

他一直希望,能把康复过程和心路历程分享给烧伤的家庭,避免他们走弯路;也想以自己为例,给社会做烧伤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

2018年,在相关部门和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的共同帮助下,王海滨志愿服务工作室成立了。

但王海滨常常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做的还不够。每每组织一场活动,他能想到的都是做演讲,可在内心深处却很想把火灾的事翻篇,“我总在一遍遍讲述过去的事情,可是除了这个,我还想做一些别的对这个群体、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事。”

最近,王海滨有了一个“送爱心包”的设想。

“有的病人烧伤来到医院,只有一个陪护的家属,分身乏术,来不及准备生活必需品,爱心包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然后有更多人参与,创出个品牌,才能更多帮助到烧伤患者这个群体。”

“原来我想做个‘完美家’,现在我只想多做点”

“把我女儿嫁给你,是因为敬佩你是个英雄”,这是小金的爸爸对女婿王海滨的肯定。

今年10月26日,王海滨和未婚妻小金“静悄悄”地领了结婚证,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明年元旦,两个人的婚礼也将如期举行。

王海滨和小金

王海滨和小金是高邮的老乡。谈起和妻子的相识与相爱,王海滨笑得很腼腆。

1989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31岁了。这两年,父母忙着张罗他的个人问题,王海滨的心里却只装着志愿服务和公益工作,一再推脱拒绝。

今年年初,因为疫情的原因,多数时间只能待在家里,“电视里看到那些抗疫一线的爱情故事、医护人员的‘云’婚礼、还有情侣分别前的承诺和隔空求婚……都挺触动我的”,“想想自己31岁了,应该考虑成个家了,不能总让家里人担心。”

想法刚萌芽,缘分就意想不到地来了。

今年2月,老家的一位长辈生病住院,因为疫情不能去医院探望,王海滨的奶奶便每天与对方视频通话,闲聊之间谈起了海滨找对象的事情。

视频那端,一旁忙碌的护工一听就乐了:“我有个侄女,94年的,还没对象,要不介绍他们认识一下?”

两月底,王海滨和小金互加了微信。

一个在上海,一个在高邮,两人隔着屏幕成了“网友”。

聊天越来越多,了解也越来越深,王海滨被小金的单纯善良所吸引,小金也因海滨的正直诚恳被打动,两人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也得到了双方父母的认可和祝福。

在海滨的未来规划里,小金的父母也被纳入其中。“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我爸爸妈妈在我身边,而她爸爸妈妈在老家,我想努力一点,将来把她爸爸妈妈接到近一点的地方,互相照顾。”

“原来我想做个‘完美家’,什么都想做到最好。但现在我反而放开了,我就想为烧伤患者这个群体和这个社会多做点事”,同时也为最平凡的幸福努力,“像钱钟书和杨绛先生那样,和她相互陪伴包容,不只是恩爱的夫妻,还是亲密的朋友”,王海滨说。

常有身边的人看到他的伤痕心疼不已,每当这时,王海滨就赶忙说道:“你看我这块皮,看额头这里,不要看脖子这边,还是可以的吧?现在整形技术很高的。我主要是不想再整了。”

“我已经足够幸运了。我去领奖的时候,那一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中有4个参与了救火,只有我一个有机会到现场领奖。他们是付出了生命代价的。”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英雄。”

去年,王海滨去瑞士见了一位与他要好的外国朋友,吃饭叙旧,重游苏黎世运河,在多年前拍过合影的地方又拍了一张照。

“对,就是那种10年前与10年后的对比照”,他指着右边照片里的自己平静地说:“这就是现在的我。”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