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警史钩沉!上海公安博物馆的百年文物亮了
时间:2021-03-14 21:21来源:上海公安博物馆责任编辑:陈言

3月11日下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共计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涉及范围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相关、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含抗日战争)相关、与近代以来著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

上海公安博物馆作为全面反映上海警察发展历史的国家二级博物馆,珍藏着大量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警事文物。其中,我馆参与筹建的“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和“孙中山自卫手枪”“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局长李士英、副局长扬帆就职布告底稿”等15件/套国家一级文物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公安博物馆持续提升“挖掘红色历史、不忘初心使命”的宣传教育职能,特别是“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更是将“四史”学习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着力挖掘每一件藏品的背后蕴藏的红色历史。

下面就请大家和小编一起,走进本期的《518知识局》,去了解我馆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镇馆之宝”——孙中山自卫手枪。

在上海公安博物馆警用装备馆内展出的238支长枪短枪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孙中山先生曾经使用过的1支勃朗宁牌M1906型(编号464550)手枪。这支被称为“镇馆之宝”的手枪背后,蕴含着一段惊险曲折的故事。

1999年,上海公安博物馆面向全社会征集相关藏品,在众多线索中,一条关于“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手枪”的线索引起工作人员高度重视。通过询访得知,该手枪保管在上海市公安局原卢湾分局。

据原卢湾公安分局保存的资料记载,1956年2月8日,辖区居民萧绍芬女士主动将其父萧萱病故后留下的两支勃朗宁(M1906型)手枪及108发子弹上交给卢湾公安分局绍兴路派出所,并说明其中一支曾为孙中山先生佩枪,后送给其父亲萧萱使用;另一支由中华革命党发给其父亲使用。还注明其父亲生前特意将其击针与复进簧弄坏,以示仅留作纪念。

这两支外貌几乎一模一样的手枪,哪一支才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护身枪呢?

在卢湾公安分局转交的资料中,一页由手枪持有者萧萱先生亲笔写下的“说明”解开了这个谜团。这份“说明”用毛笔写在一张抬头为“中华革命党本部用笺”上:“此四寸第464550号小勃朗宁手枪系本党总理亲自衣袋中取出授余者,缘陈英士先生于上海萨婆赛路十四号寓内遇刺时余在临室闻声出视,盗正夺门而逃,见余至,出枪回击…”

平淡的数百字背后,其实是民国历史上一起著名的政治谋杀事件。

萧萱亲笔信

1916年5月8日,陈其美(字英士,曾任沪军政府都督,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领袖之一)因反对袁世凯复辟,在上海萨婆赛路(今淡水路)14号寓所内被袁世凯派人暗杀。当时正在隔壁房间内的萧萱闻声出来察看,与夺门而逃的杀手正面相遇,杀手向他开枪射击,幸未击中。

大难不死的萧萱立即赶到他和孙中山先生当时所住的环龙路(今南昌路)4号寓所向孙先生报告。孙先生听说陈其美“有弹贯入头额及颊内,不可救矣”后,“即披衣言自径视英士”,在场众人担心外面还有其他杀手,劝他不宜轻出,孙先生言:“英士已不幸,凶人必鸟兽散,吾何畏乎”,令相从,并从自己衣袋内取出勃朗宁手枪交给萧萱以作自卫。枪号即为“464550”。

事后,萧萱欲将手枪归还给孙先生,孙先生让他留作纪念,以“共毋相忘英士之殉党国也”。

在此后近40年时间里,萧萱一直将此枪带在身边,以寄托对孙中山先生和战友的深切怀念。

2000年11月20日,在萧萱先生去世45年后,这支枪号为464550的勃朗宁手枪与《肖萱生前亲笔所写关于二支手枪保存的说明》等六件文物一并被移交至上海公安博物馆收藏。

这支见证过百余年风云变幻的珍贵名枪在历经岁月洗礼后,终于找到了它真正的家园。

重临历史现场,不忘初心;犇向美好未来,追逐梦想!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