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乡村振兴赶考路上的尖子生 上海浦东书院镇外灶村是怎么“冒”出来的?
时间:2022-11-27 20:34来源:东方网责任编辑:陈言

在上海浦东书院镇,外灶村近年来上升势头强劲,获得了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文明村等荣誉,2021年还入围了上海市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外灶村是突然‘冒’出来的,之前一直处于书院镇13个村中偏下水平。”外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敏的语速很快,从他的表述里,深切感受到外灶村近年来得益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现的飞速发展。

车行驶在外灶村穿境而过的临港大道上,路两旁金灿灿的稻田、一排排崭新的乡村农房在窗外飞速倒退。时间拉回到2017年,汪敏说:“我当时想做事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改变家乡面貌。”但真正要盘活外灶村并不简单。汪敏问自己,“一张蓝图绘到底,外灶村的蓝图在哪里?”

让农业有干头

产业“升级”之路越走越宽

2021年外灶村被列入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在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外灶村明确“科创田园,花香外灶”的主题,着力培育花卉农业、创新研发、商务服务、文旅休闲四大主导产业,打造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的国际大都市新农村。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书院工坊建设打响了外灶村产业升级的第一枪。作为第四批示范村创建中由村合作社作为建设主体拿地建设的项目,书院工坊把原有集贸市场,改造为村主入口标志性建筑物,融入外灶村史馆、非遗文化展示等文化元素,积极对接清美超市、书院人家餐饮等,并已引入上海电力的BIPV低碳技术,同期打造乡村碳中和生态循环示范区。

在汪敏看来,抓实质性行项目是为全体村民“挣家当”,孵化下金蛋的鸡。他以书院工坊项目为例,算了笔账:“项目建筑面积3426平方米,外灶村常住人口2450余户,相当于每户都分摊到一平米以上的固定资产。建成之后通过项目运营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的收益。”

此外,80亩高标准花卉生产基地项目、众创办公基地科创田园、书院农联体平台等项目也让外灶村产业“升级”之路越走越宽。更关键的是,外灶人的心气上来了。

让农村有看头

家乡先变“美”,再变“好”

谁不想家乡美,谁不盼家乡好?如今的外灶村十步一变化,一河一路一风景,一宅一田一风情。蜿蜒的河道从中穿行而过,河堤护砌一新,河床干净畅通,新砌成的围墙与悬挂固定着的小景相映成趣,让宅前屋后的自留地又多了几分乡村的诗情画意。

汪敏介绍,外灶村推动核心区农宅风貌修缮,打造特色鲜明的江南盐文化乡村风貌,全村累计已完成175户农宅风貌修缮。整合规划农户宅前屋后土地,点缀式推进“小三园”建设。老芦公路、三三公路交叉口共计40户沿街商铺已完成空调移位、店招店牌统一、外立面粉刷。村民潘阿姨看着家门口的风景,感慨地说:“村里变化太大了,不仅宅前屋后干净了,景色也变美了。”

村容村貌的整洁美观只是美丽乡村的“面子”,外灶村还通过深化乡风文明,围绕乡村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与美丽的村容村貌同频共振、交相辉映的美丽家园,使乡村建设更具人文内涵。一方面,“外灶记忆馆”作为外灶村乡风文明重要承载,汇入更多外灶历史;另一方面,外灶村充分挖掘“灶”的故事,通过景观建设、盐文化故事布绘,打造一条户外沉浸式盐文化观赏线路。

让农民有盼头

美好生活随处可见可感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在于人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新改造的外灶村为老服务家园401平方米,将原“家门口”服务大厅进行了现房改造,包括屋面防水瓦面重做、重新吊顶、铺设地砖、助餐点装修及水、电、消防等内容。汪敏说:“为老服务家园由专业为老服务团队运营,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综合康养一站式服务。”记者看到,为老服务家园设有包括接待、阅览、活动、康复等功能区,提供22张休息床位。据了解,自8月底试运营以来,已经有25名8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准时会来这里“报到”。

改造村后的综合服务中心645平方米,去除村委会东边围墙,新建村民大舞台,打造开放共享的空间。优化村民办事大厅,提升村民大礼堂,最大化满足村民日常办事需求,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办事效率。

外灶村还翻新修建完成2处百姓健身小广场,共添置5套健身器材、2处休憩座椅,同步打造休闲步道、配套绿化等设施,方便村民们开展各类休闲健身活动。

“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书院镇外灶村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又坚定不移地保护生态,还抓公共服务建设,赢得三丰收,也堪称上海实施乡村振兴的缩影。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在新赶考路上,外灶人的奋进与担当,还要“久久为功”。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