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上海闵行区“平安联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时间:2025-03-29 15:48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 安羽

平安,是民生所盼,是发展之基。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委政法委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以“平安家园”“平安客厅”“平安联盟”“平安联动”为载体的平安矩阵,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培育和打造了一个个典型样板,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华网上海3月29日电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承载区,上海市闵行区持续深化平安建设,以“城市软实力提升”为导向,全面升级“平安联盟”机制。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标志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迭代升级,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闵行特色的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通过整合多元主体、运用科技手段、深化共建机制,“平安联盟”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全区域、全时段、全要素的平安防护网,为城市安全运行注入强劲动能。

平安升级:从1.0到2.0的治理跃迁

时空维度的双重突破。

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承载区,新虹街道承担着进博会“主战场”的安保重任。2023年诞生的“平安联盟1.0”,通过整合38个商务楼宇、37家保安单位及800余名安保人员,构建起商务区“联勤联动微平台”。而2.0版本实现了从“核心区”到“全域覆盖”的空间拓展,将治理触角延伸至街道38个封闭式小区、70家宾旅馆、24家长租公寓、8所学校、2家医院和21家银行,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网络。

参与主体的多维扩容。

在原有“物业保安+社区民警+楼组长”铁三角基础上,2.0版本创新吸纳快递员、外卖员、二房东等新业态群体。快递小哥化身“流动哨兵”,外卖骑手成为“移动探头”,二房东变身“安全管家”,这些“草根力量”的加入,使平安联盟成员突破1700人,构建了“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生动局面。

技术赋能的双向升级。

“平安码”的上线实现了隐患上报的“即时响应”,群众扫码即可提交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等信息,后台自动分流至对应处置部门;“平安联盟2.0”线上平台实现了警务责任区与城运处置网格的无缝对接,对平安志愿者上报的各类隐患,居委会、社区民警等可实时跟踪查看事件进展,形成“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的闭环机制。配合“树形标识”动态巡逻系统,安防力量可根据热力图实时调整巡逻路线,实现精准防控。

实践图谱:三大治理场景的生动演绎

警民联防,织密社区安全网。

在爱博五村,由社区民警、物业保安、居民志愿者组成的“平安岗”,通过“三班轮值、五联机制”(联巡、联防、联调、联治、联宣),实现小区刑案零发案。物业经理张丽华展示的智慧安防平台显示:46个监控探头与公安雪亮工程联网,人脸识别系统可精准识别重点人员,消防通道占用预警系统上线后,违规停车下降92%。这种“人防+技防+智防”的融合模式,正在全区243个住宅小区推广。

企业担当,打造共治生态圈。

虹桥天地商圈的“平安联盟”企业成员单位已达89家,涵盖商业综合体、酒店、金融机构等。龙湖虹桥天街每月组织商户开展“三防演练”(防火、防盗、防恐),星巴克“安全角”为市民提供紧急避难服务,中国银行设置“反诈驿站”开展金融安全宣传。更令人称道的是,某物流企业主动将快递车改造为“流动平安屋”,配备急救包、灭火器等设备,成为街头巷尾的“安全方舟”。

凡人善举,绽放基层治理微光。

快递员李强在送货时发现某住户网购管制刀具且神情异常,他机智地谎称“包裹丢失”并立即报警,协助民警及时控制持刀滋事人员。像李强这样的“平安卫士”,在闵行已有56名。长租公寓管理员王丽,通过建立“楼栋微信群”,及时发现并化解租客纠纷12起;退休教师周建国带领的“银发巡逻队”,开展防诈骗宣传覆盖5000余人次。这些平凡英雄用点滴行动诠释着“平安共建”的深刻内涵。

机制解码:治理创新的闵行智慧

党建引领,激活红色治理动能。

新虹街道党工委构建“1+3+X”组织架构(1个党工委+3个片区党委+X个网格党支部),将“平安联盟”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体系。在商务区核心地段打造“红领驿站”,设置党员先锋岗,组织白领党员参与“午间巡逻队”。党建引领下,26家重点企业成立“平安共建委员会”,80余名党员骨干担任“楼事会”成员,红色力量成为社会治理的中坚。

多元共治,构建跨界联动矩阵。

新虹街道建立“五方联席会议”制度(平安办、公安、街道职能部门、企业、居民代表),每月研判治安形势。在虹桥枢纽区域创新“四联机制”(联勤指挥、联合执法、联动处置、联合督查),整合交警、城管、运管等力量开展综合整治。某外卖平台与街道签订“骑士公约”,将骑手纳入网格管理,实现“送餐员”到“平安员”的角色转换。

精准防控,打造风险治理样本。

针对商务区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建立“三类清单”管理(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物品)。对32名特殊人群落实“一人一档一专班”,对23家娱乐场所实行“红黄绿”分级管理。某酒店通过“平安码”上报可疑人员入住信息,警方据此破获跨省诈骗案件。依托“前端感知+中端预警+末端处置”的全周期链条,辖区风险防控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未来图景:平安建设的闵行方案

全域推广,打造治理品牌。

按照“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的原则,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全区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平安联盟”全覆盖。在莘庄、梅陇等人口密集区域试点“智慧平安社区”建设,推广“AI巡逻犬”、高空抛物监测等智能设备。同时建立“平安联盟”指数评价体系,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核心指标。

数字转型,构建智慧中枢。

深化“城市大脑”在平安建设领域的应用,整合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资源,构建“一网统管”平安模块。开发“平安联盟”小程序,实现隐患上报、志愿服务、奖励兑换等功能一体化。探索建立“数字孪生”社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展预案推演,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文化培育,厚植平安根基。

开展“平安达人”评选、“平安故事”征集等活动,打造“闵小安”IP形象。在中小学校课程中加入安全教育内容,组织“小小平安员”职业体验活动。通过社区书院、法治公园等阵地,培育“平安建设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

站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潮头,闵行“平安联盟”的升级实践,不仅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创新样本,更探索出了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路径。当快递员穿上“平安马甲”穿梭楼宇,当企业员工参与“平安夜巡”守护家园,当银发老人化身“平安顾问”调解纠纷,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平安画卷正在闵行徐徐展开。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创新,正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着闵行智慧。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