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就该离户的“临时保姆”,清晨却在雇主家中突发脑溢血?病人虽被及时送往医院,矛盾纠纷却刚刚开始。
保姆李某的家属情绪激动,认为李某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导致突发疾病,坚持向雇主提出高额赔偿要求。可雇主张某却觉得“冤枉”:说好了做满一个月,钱已付清,李某却私自留宿,怎么能算工作时间?
双方矛盾一度激化,最终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人民调解员、派出所民警和律师组成调解专班,对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开展化解工作。专班的介入为当事人梳理了争议焦点,明晰了其中的法律关系。一场持续四个小时的“背靠背”调解,让矛盾双方放下各自心中的怨念不满,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考虑到李某的实际情况,雇主自愿对其进行了一定补偿。纠纷终于顺利化解,避免了矛盾的再度激化。
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能力是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在曹家渡街道,矛盾纠纷的多元调处正在做深做实。这得益于多方力量的汇聚联动,更依托于综治中心的压舱稳舵。
去年4月2日,综治中心在曹家渡街道正式落地,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体化”运作和“实体化”运行,切实保证老百姓解决问题“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作为街道社会治理工作的“前沿阵地”,中心充分发挥“前台”服务功能,托多方力量,采用“常驻+轮驻+随驻+X力量”相结合,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培训、智慧公证、心理疏导、复议咨询、人民建议、智慧矫正、学法实践”等十大服务项目。同时,聚焦矛盾化解,汇集法治力量,搭建街道层面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平台,重塑了社会基层治理的工作流程,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特色工作机制。在“后方”,中心充分发挥“后台”支撑功能,协调联动各职能部门、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构建多元协同的工作体系,充分实现部门共助、资源共享、矛盾共调,成为基层平安建设的“压舱之石”。
基于辖区法治资源汇聚的优势,“曹家渡街道社区法治大联盟”在中心应运而生,高起点建设街道法治会客厅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地。社区巡回审判工作站、诉源治理检察工作站、曹家渡街道“三所联动”纠纷调解室等先后入驻,成为矛盾纠纷排查、诊疗、化解的重要力量。
结合老龄化程度高、家庭纠纷较多的区域特点,中心邀请区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审判庭副庭长白云特设“白云法官工作室”,将审判资源延伸至社区,主动跨前一步,形成“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工作模式,一站式解决老年群体矛盾纠纷。去年9月,静安区首场社区巡回审判活动也在曹家渡敲响了第一槌。一起曹家渡街道的申请指定监护案在中心开庭审理,当庭宣发了静安区首份《监护责任告知书》。以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搭建老百姓“家门口的法庭”,不仅是治理水平现代化、精细化在基层的成功实践,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区街道的“落地生花”。
此外,曹家渡街道创新组团式调解模式,通过整合社会调解资源打造“睦邻”解纷工作团,下设民事纠纷、业委会纠纷、治安纠纷、家庭纠纷、特殊人群纠纷等专题调解工作室,力争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街道还与上海大学法学院、市委党校政府治理研究院等联动,开展“政校协同”,成立“社区依法治理智囊团”,让更多优质法治资源、要素、人才充分涌流碰撞,全面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水平。
去年年底,中心先行先试探索建设“基层矛盾纠纷数智治理驾驶舱”,利用应用数字技术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供强有力的“数智”支撑,推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驾驶舱”的启用打破了政务数据壁垒,“12345热线、信访、矛盾排查、人民调解、三所联动、解纷一件事、110非警务警情、四百大走访、复议诉讼”九大数据来源实现全量纳管,形成了矛盾纠纷的“数据池”,目前已累积10000余条矛盾数据。
据曹家渡街道社区平安办主任徐福康介绍,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关联分析,可以实现“高频人员、高频事件、高频关键词”的抓取,形成辖区“矛盾画像”,有针对性地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及时解决矛盾纠纷。同时,“驾驶舱”会定期形成矛盾报告,对普遍性纠纷矛盾进行归纳、预警,以数据做支撑,变“有限感知”成为“智慧治理”。
“例如,我们通过数据分析研判发现辖区内家庭纠纷矛盾的占比比较高,有家庭琐事引发的争吵,也有家庭成员工作、学习不顺利导致的矛盾。”根据这些分析信息,中心能够形成数据预警,出现矛盾时快速反应,由心理咨询师、劳动保障、职业规划等专业人士,对涉事矛盾纠纷人员予以心理疏导、专业指导等,从根源处化解纠纷,避免了因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合理导致的矛盾再升级。
系统试运行以来,曹家渡街道物业、设摊、市容、绿化等高频矛盾事件发生率平均同比下降10%。对此,徐福康表示:“‘驾驶舱’的运行已见成效,但目前更多集中在‘事后处置’方面。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增强系统在‘事前预警’方面的效用,力求打造数字赋能枫桥经验的‘样本’。”
曹家渡街道综治中心的运行实现了综合治理信息全量纳管,通过综合治理、法治建设、矛盾化解、数字治理和多元共建,构筑起最坚实的“平安底板”。据悉,上海街镇层面目前已实现综治中心全覆盖,以综合治理的“绣花功夫”精织人民生活的“平安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