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综治中心位于慈溪市三北大街,与慈溪市政府仅一条马路之隔,交通便利。走进中心,大厅宽敞明亮,法律援助、调解服务、法律咨询、公安信访等25个服务窗口依次排开,法院、检察院、公安、住建局、工会等21家单位或是常驻或是轮驻,通过空间上的物理整合,推进各职能单位的功能融合,方便群众一站式办理各类事项。
“前几天在路上被人撞伤了,对方不愿意赔偿,我该怎么办?”“朋友推荐我来的,说是这能申请法律援助。”
……
越来越多的慈溪人,在遇到事后选择来到这里,寻求帮助。
让群众“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揣着矛盾来、带着微笑走。近年来,在慈溪市委政法委统筹指导下,“一盘棋”谋划推进,着力提升县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水平,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构建起“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和便民服务平台。慈溪市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其中,以专业力量赋能综治中心建设,为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
观海卫镇某村村民老林多年来在外地工作生活,在一次返乡过程中他发现名下的0.1亩承包地被租了出去,可租金却给了村民老张。“你多久没回村了,承包地的边界你分得清嘛。”老张认为,这块地是自己在多年耕作中开垦出来的,如今出租,租金理当给自己。
双方争执不下,中心邀请慈溪法院景赞宇法官给予相关法律指导。了解纠纷来龙去脉后,景赞宇结合法律规定提出了化解意见。经过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和调解员的工作,案件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据悉,2023年8月起,慈溪法院就增派“1+4+N”团队入驻慈溪市综治中心,景赞宇正是团队中的员额法官。1是指一名正局级干部,负责领导团队,协调联络各方;4指包括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在内的4人常驻团队,负责调解指导、立案登记等具体工作;N为能够参与纠纷化解的法院、辖区单位及镇(街道)专业调解人员。
“以前,法官的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调解或者协调调解上,现在我们逐渐向指导者、协助者转变。”调解结束后,景赞宇说起了自己的感受。
人民调解员孙士明是慈溪法院的一名退休法官,退休后他被返聘为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再次投入到热爱的司法工作中。随团队入驻以来,他调解了900余件案件。
“把基层解纷力量整合起来,建立起有效的运转模式,把社会矛盾纠纷层层吸附过滤,让法院回归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慈溪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童立松表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法院要做的是指导调解、培育基层法治带头人,努力实现“基层纠纷基层解”。
慈溪市正在逐步加强基层专职调解力量的培育,在各镇(街道)、村(社区)调委会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调解员,并加大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为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更好地规范流程,出台《先行调解案件流转处置规范》,并制定《矛盾纠纷一件事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图》,明确不同的纠纷类型流转渠道、责任部门等。“对照着这份图,我们办事就很清楚了,纠纷该怎么处理,该在哪里办都一目了然。”孙士明说道。
除此之外,慈溪法院联合慈溪市综治中心积极与慈溪市人社局、住建局、市保险行业协会等对接协商,探索推动劳动争议、物业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类型案件“行业纠纷行业解”,不断扩大解纷“朋友圈”。同时,依托综治中心培育“木兰天平工作室”“金石榴女律师维权站”等调解品牌,实现相关矛盾纠纷“一个中心统管、一揽子解决”。目前,综治中心已在物业纠纷、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等多个领域开展常态化调解工作,已累计成功调处纠纷28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