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发布全国首个“驻村融治”地方标准规范
时间:2025-07-14 10:14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 陈言

2025年7月12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驻村融治”标准体系发布会在浙江绍兴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驻村融治管理与服务规范》是全国首个基层公安机关参与基层治理的地方标准,为县域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和深化驻村指导员制度,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理念,积极构建以“五员五驻、五融五治”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民警“驻村融治”标准化体系,做到警力在一线扎根、力量在一线汇聚、问题在一线解决,为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供坚实支撑。

《驻村融治管理与服务规范》(DB330603/T004-2025)包含8个主体章节和2个附录,涵盖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工作要求、管理方法、服务保障、评价与改进等内容,为公安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全面、可操作的工作指南。

在规范构建方面,该标准明确社区民警的双重属性定位,履行信息采集员、纠纷化解员、风险销号员、政务服务员、防范宣教员“五员”职责,推动社区警务从单一治安向多元共治转型。同时,拓展驻村兴农、驻社乐民、驻企优商、驻校安园、驻医护院“五驻”阵地,将警务站室融入村社、园区、学校、医院等基层单元,实现警力前置和治理前移。该规范强调组织融入、阵地融建、业务融合、平台融通、保障融优“五融”机制,健全社区警务团队与驻村团队的组团式协作,深度嵌套警格与网格体系,广泛吸纳村委会、业委会、网格长等力量参与平安共建。

在治理举措方面,该标准聚焦夯基治“盲”、建网治“堵”、强核治“患”、驻点治“乱”、三访治“难”等“五治”措施,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协同村社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落实重点区域“五必进”、重点人群“五必访”、风险防控“五联动”,有效提升矛盾风险排查化解效能。

数字化转型是该规范的亮点之一。依托“浙里兴村治社”应用,集成“驻村融治”数字化场景,开发“一舱统管”平台,形成村社善治、广域精治、数字智治、风险共治“四大版块一张图”;引入AI大模型技术,研发“警小融”数字警察,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打造“浙里关爱”平台和异常行为预警模型,实现重点人群精准管控;运用大数据算法,研发隐性矛盾纠纷发现、行业物品监管等实战模型,赋能一线基础管控。

该规范的发布源于基层实践的守正创新,是践行“八八战略”、助力平安共富、深化“一村一警”、打造共治警务的战略举措。它将“驻村融治”从“一地创新”向“全域共享”转化,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依赖向标准引领跃升,实现从源头防范到长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通过制定该项地方性技术规范,柯桥区积极构建协同高效的“专业+机制+大数据”城乡社区警务运行机制,以枫桥式“驻村融治”服务保障高质效平安共富,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近3年来,柯桥区警情案件逐年下降,矛盾风险化解率达99.3%,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97%以上,实现省级平安区“十九连冠”、首批“二星平安金鼎”,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层治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性和在地性。柯桥实践印证了这一点:近年来,柯桥区通过深度挖掘“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积极探索驻村指导员制度在基层治理和警务领域的创新实践,在全国首创了社区民警“驻村守望”机制,又迭代形成了枫桥式“驻村融治”标准体系,为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现代化先行提供了“柯桥方案”。

此次绍兴市柯桥区“驻村融治”标准体系发布会邀请来自政法、公安部门的嘉宾和专家,通过经验分享、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环节,共同探寻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