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综治中心迭代升级,浙江这个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
时间:2025-08-19 09:53来源:平安鼎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 李鸽

遇到矛盾纠纷,就近找“综治中心”,是许多浙江人的共识,也是20多年前浙江在全国率先探索综治中心(全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的初衷。

20多年间,历经时代变迁的综治中心,早已成为浙江老百姓遇到问题“找个说法”的重要去处,成为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的生动缩影。

20多年间,从之江大地出发,综治中心走向全国——推进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为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输出浙江经验”,从先行先试到百舸争流,站在新起点,浙江的综治中心又一次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如何迭代升级,继续走在前列?8月14日至15日,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现场推进会召开,为“迭代升级、走在前列”明确了目标方向、指明了方法路径。

循迹溯源:新时代“枫桥经验”

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62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此后,“枫桥经验”扎根广袤大地,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拔节生长、枝繁叶茂。

综治中心,正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产物。

老百姓有了纠纷,能不能“只进一扇门”?抱着这样的美好愿望,2002年8月,诸暨市枫桥镇创新运用“枫桥经验”,建成全国首个乡镇综治中心。一年后,规范化的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在诸暨全市普遍建成。

几乎在同一时期,杭州市余杭区乔司镇(现为临平区乔司街道)也为“各部门分散办公导致工作互相推诿,让老百姓多头跑”而烦恼。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乔司镇探索将7个部门集合办公,于2004年6月正式启用综治中心,有效打破了“九龙治水”局面。

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围绕发展“枫桥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举措,并敏锐注意到“综治中心”这一新生事物。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两次来到枫桥调研。11月25日上午,他来到枫桥派出所、枫桥镇综治中心等地,亲切地和现场民警、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并询问他们调解、综治等工作情况。

2004年6月11日,习近平同志调研乔司镇综治中心。今年67岁的杨金泉当时是综治中心的一名调解员,他回忆道,对于综治中心这一新生事物,未来该如何发展,大家当时还有一些困惑。习近平同志的到来,带给工作人员极大的信心。

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部署推动下,浙江率先在全省乡镇(街道)建立综治中心,并探索“综治进民企”等工作,实现了刑事案件增幅明显回落、社会治安状况逐步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综治中心建设更是进入快车道——

2018年底,浙江在县乡综治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的县级综治中心(后更名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这是继“最多跑一次”改革后,我省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的生动实践。综治中心,因此被老百姓亲切称为“矛盾终点站”。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来到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研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情况,强调“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安吉县的做法值得推广。”

名称在变,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始终不变。在省委统一部署下,我省全力推进县级矛调中心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社会治理事件处置平台、社会风险研判平台,并推动向社会治理中心迭代,建设综治中心2.0版本,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化解在县域、矛盾不上交。”

从浙江出发,综治中心也逐步走向全国——

2019年1月,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首次明确规定省、市、县、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工作平台;

2024年12月,中央文件明确提出以县级为重点加强综治中心建设,让人民群众“最多跑一地”化解矛盾纠纷;

2025年3月,中央政法委召开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要求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历经探索实践、快速发展后,我省综治中心进入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的新阶段。会议指出,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浙江将以翻篇归零再出发的姿态感恩奋进,着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切实将综治中心建设成为“最多跑一地”改革的主抓手、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的主平台、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

意义重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迭代升级势在必行

就近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也关乎大家的安全感、获得感。

20多年的平安浙江建设成就非凡,衡量社会平安稳定的核心指标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从2003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0.8%,上升到2024年的98.84%,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这些成绩,与综治中心的作用发挥息息相关。

杭州市拱墅区上塘街道居民朱某体验到了综治中心的高效。前不久,他的租客拖欠5万元房租后“失联”,他着急地找到街道综治中心。3天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租客现场支付了3万元,余款分期偿还,既解了燃眉之急,又没伤双方和气。“以前都说‘有事找政府’,我们哪里分得清什么事找什么部门?遇到问题,只找一个地方,让老百姓很暖心。”

在浙江,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已成为守护群众生活安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主阵地。县、乡、村金字塔形矛盾化解模式的建立,推动浙江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有力促进了社会长期稳定。

2024年,全省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18.38万件。2025年上半年,全省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基层事项就地化解率达96.7%、98.3%,最大程度避免了因矛盾久拖不决引发恶性事件,较好地满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于公平正义的诉求。

站在新起点,硕果累累的综治中心,为何要规范提升、迭代升级?这是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也是加强风险防控、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会议指出,

迭代升级,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载体——

“枫桥经验”是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更是浙江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大法宝。推进综治中心建设与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枫桥经验”是“道”,综治中心建设是“术”,“枫桥经验”的精髓是“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综治中心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浙江这些年将县级综治中心逐步迭代为社会治理中心,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推动关口前移、源头化解。

迭代升级,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的具体行动——

浙江最早叫响了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推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入驻综治中心,解决群众不知往哪跑、来回跑、反复跑问题。

形势在变、任务也在变。面对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新期待,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综治中心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优势,进一步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用心用情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不断巩固党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

迭代升级,是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的现实需要——

20多年来,浙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刻把握平安浙江建设螺旋上升、迭代跃升的规律,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纳入法治轨道,推动浙江成为社会活力最强、社会秩序最优、安全感最高的省份之一。

法治,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最优解。我们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率先探索县乡行政合法性审查、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在法治化路线图中流转化解,为推进长治久安注入不竭动能。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工作进展不平衡、法治方式运用不够、化解质效不高等问题,仍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存在。

辩证地看待成绩和问题,会议明确,要更加注重发挥综治中心的重要依托和载体作用,进一步完善依法化解的制度、营造依法化解的氛围,把各种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轨道,从根本上实现定分止争、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方法路径:

强化六大理念、建好六个平台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到底怎么干?全省推进会定了方向、给了路径、明确了着力点。重点是强化六大理念,在理顺指导关系、优化功能布局、整合资源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考核评估、贯通信息系统、推进区域综治中心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强化多元协同、联动共治的理念,着力建设运行顺畅的协同平台。

会议强调一方面要完善市、县、乡综治中心“一核多元”架构,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级综治中心(站)融合贯通。所谓“一核多元”,就是在党委领导下,党委政法委和乡镇政法委员会负责工作统筹、政策指导,政法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以常驻、轮驻、随叫随到等方式参与综治中心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明确在高教园区、工业园区、市场商圈等重点区域建立综治中心,建设标准参照县级模式,这也是浙江落实“大平安”“大安全”理念的具体体现。村(社区)一级综治工作站建设,则明确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平台,依托村(社区)人民调解、治安保卫两个委员会力量。

二是强化服务为本、为民解忧的理念,着力建设便民高效的服务平台。

会议明确“三大聚焦”,即聚焦“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这一职责任务,聚焦“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这一根本目的,聚焦“纠纷减少、治安良好、群众满意”这一核心目标,着力建设便民高效的服务平台。在场所选址上要“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在功能布局上,要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且一般应具备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

三是强化依法履职、依法办理的理念,着力建设实质化解的应用平台。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定分止争,是综治中心迭代升级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核心关键词就是“依法”:依法受理、依法分流、依法办理。依法受理就是设置综合受理窗口,“一站式”全量受理,发放依法受理告知单,并做到“一案一码”,实现全程可查询、可追溯。依法分流就是由综治中心派单,转送交办办理部门,确保每项诉求都“导得出”“接得住”。换句话说,综治中心负责程序性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性解决。依法办理就是严格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路线图”化解矛盾纠纷,实现闭环管理。

四是强化关口前移、未诉先办的理念,着力建设抓源促治的治理平台。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的核心要义在于,从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从分散治理转向基层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控。从这个意义上说,综治中心不仅是矛盾纠纷化解、治安风险防控的平台,更是预警预测风险、助推社会治理的平台。这要求各中心加强基础工作,通过各部门协调、常态化排查等,实现中心对辖区所有矛盾风险的全量掌握。同时推动源头治理,通过“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推动治理模式从“灭火式”向“防火式”转变。注重加强法治宣传,把综治中心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阵地、培育群众法治素养的普法阵地、提升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的培训基地。

五是强化科技支撑、智慧治理的理念,着力建设管用好用的智治平台。

智能化是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的重要支撑。要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平台、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平台定位,着力解决当前应用五花八门、数据联通有壁、衔接联动不畅等突出问题,加强平台建设、强化实战应用、确保数据安全。

六是强化实战实效、结果导向的理念,着力建设实绩说话的实战平台。

综治中心的生命力在于管用,价值在于解决问题。会议要求各指导部门找准定位、厘清边界、完善机制,时刻把“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是否有人办、是否依法办,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社会大局是否稳定”作为工作的导向和评价标准,共同提升综治中心工作质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并非一朝一夕,也不能单打独斗。这项工作,需要党委政法委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最大限度推动资源整合、要素集合、力量聚合,最大限度推动综治中心发挥实质性作用;也需要政法各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旗”思想,立足各自职能定位和力量优势,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协同联动,真正实现人民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