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安徽首家!居民:能不能多开几次……
时间:2025-09-16 09:15来源:合肥警方、合肥日报责任编辑: 安羽

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

荷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

有一家特殊的“警校”

没有围墙,不用缴费

自今年3月揭牌以来

已运行半年,陆续开课四次

作为安徽省首家社区警校

它没有“标准教材”

也不按“等级考试”

却意外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听众和信任

从“会不会有人来听”

到“还能不能多开几次”

9月10日下午,合肥市庐阳区荷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传来阵阵交谈声。距离下午开课还有20分钟,“社区警校”教室里已坐了十多位居民。大多数是熟面孔,也有些新朋友。

“你来了,这次讲啥?”“今天讲讲防电诈,还有物业矛盾处理。”社区民警刘宏方一边调试投影,一边与大家打招呼。话语不多,但语气亲切,像跟多年的邻居寒暄。

“今年年初,我们尝试在社区搭建‘社区警校’课堂,当时其实心里没什么底。”刘宏方坦言。作为杏林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同时也是警校的“校长”,他原以为居民对这些课程可能“不太感兴趣”。

结果,第一堂课请来庐阳区消防救援大队,就吸引了50多位辖区物业代表、小区负责人到场。“大家坐得满满当当,课上还举手提问水压测试、应急预案、消防责任划分等等问题。”刘宏方说。

“我那时候觉得,这事儿能做下去。”

此后,课程围绕居民关注的实际问题展开:防诈骗、安全燃放烟花爆竹、交通文明、装修扰民、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老年人防走失……

“讲的都是身边事,听了心里就有底。”家住附近的王阿姨每次都准时来,“我们那栋楼去年有个老人被骗买‘保健品’,现在我天天跟邻居念叨‘不能随便转账’。”

下课了也不急着走

记者当天到场时,课程尚未开始,刘宏方正在调试投影仪。教室不大,墙上却贴满了以往授课的照片:有的是居民演练心肺复苏的画面,有的是孩子们画“反诈漫画”的场景,还有的是广场舞队员认真听讲的模样。

墙角的留言板上,夹着几张写着“希望能讲讲家庭装修如何依法规范”“能不能请个法官讲讲老人赡养”的纸条。

“这些是大家在课堂间歇贴的,我们会定期整理,选入课程设计。”刘宏方说。

课程开始后,PPT上的内容干货满满,语言也通俗易懂。刘宏方站在前面讲解“刷单诈骗”的最新手法,还顺带举例:“大家看到那种‘返现返利’的链接,心动之前先回忆一下——是不是我们上节课说的那几种套路?”

现场笑声一片,有人拿出小本子在记。来自该社区瑞地祥和府的物业经理沈永团也坐在后排,他告诉记者:“我来听过几次了,其实物业在一线处理很多居民矛盾,这些法律知识、处理流程很实用,我回去也会跟同事分享。”

45分钟的课程结束后,刘宏方没急着“下课”,而是请大家留下来围坐讨论。“哪位有问题?或者觉得这节课哪部分讲得还不够细的?”几位楼栋长随即交流起近期在小区处理邻里纠纷的事。“其实很多问题,只要大家了解规则,沟通起来就会更顺畅。”一位物业经理说道。

从“自己先学”开始

“我今年51岁了,说实话,一开始做PPT是真不会。”课后,刘宏方笑着告诉记者。自从去年接手社区警校工作起,他便开始尝试从零学习PPT制作。“刚开始在手机上找教程,后来女儿看我一边抠图一边改字,说我像个‘晚自习生’。”刘宏方又笑了笑,接着说,“但一页一页慢慢做下来,就知道该怎么把知识讲得更好了。”

除了准备PPT,每次授课内容他也会事先“踩点”。比如请医生讲解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前,他提前走访了辖区内几户有相关困扰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再比如讲解装修扰民条例时,他专门整理了合肥市本地适用的条例,把“每天能施工到几点”“施工前需不需要报备”等居民关心的问题,都一一列入幻灯片。

“授课其实也是我学习的过程。”他说。

不只是讲课

更是一种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连接法

“最初我们只是希望搭一个平台,做点普法教育。但慢慢地,我们发现这个课堂成为了警民沟通、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桥梁。”合肥市公安局庐阳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现在,社区警校课程已逐步形成机制:每月一主题、每次一回访、每期一小结,学员涵盖居民、物业、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等群体。课前通过社区、物业群、警民议事群等多渠道通知报名。

“很多人从听众变成了参与者。”刘宏方说,有些居民上了两次课后,主动申请当志愿者,帮忙维持秩序、整理资料;还有人建议开设“家庭财产继承课”“电梯安全应急课”,社区也在逐步采纳。

“你看,课程本身是一粒种子,落地之后慢慢发芽了。”

居民留言、物业提问

都成了下次授课的题目

课程结束后,不少居民还围着刘宏方咨询问题,有人问起噪音扰民的处理流程,有人关心电动车上楼该如何劝阻。刘宏方一一记录在本子上:“这些我们可以放进下一期课里,讲清楚、说明白。”

“以前有些事,大家是想说不知道跟谁说;现在社区警校开了课,大家知道这儿是能说事的地方。”一位楼栋长边走边说。

刘宏方的本子上记满了课后反馈,有的写着“希望能多讲讲物业责任认定”,也有居民留下意见:“想听讲讲怎样维护邻里关系。”这些意见被统一收集,用于策划下一轮课程内容。

社区警校也在逐步建立“课程档案”和“居民建议库”,将每一次讨论、每一次调整都留痕、归档,尝试让这套“小班制治理机制”在更多社区中复制推广。

刘宏方没有太快离开。他回到讲桌边,把写满笔记的讲义资料整理好。“大家要是觉得有用,我下次再早点来。”他看着大家的眼睛,认真地承诺道。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