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他们干了啥,被最高法“点名”5次?
时间:2021-03-19 09:58来源:福建长安网责任编辑:尹广乐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中5次“点名”福建法院工作。

这些举措为何能在全国法院脱颖而出,背后又有哪些暖心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授人以渔:司法帮扶帮到点子上

早春时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仙师镇务田村的农田里,“六月红”早熟芋的叶子长势喜人,山坡上的务田蜜柚长出新芽……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为了带领老区百姓致富,永定法院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脱贫模式,选派干部进行指导,助力仙师镇发展“六月红”早熟芋、灵芝种植等12个激励性扶持产业项目,带动113户415名贫困户稳定脱贫,户年均增收5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是的,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法院人从未缺席。福建法院积极推进司法精准扶贫、便利惠贫、挂钩帮贫,开展司法助力脱贫攻坚“十个一”行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先后选派114名干警担任驻村干部,帮助开展扶贫项目318个,并与3484个贫困家庭开展结对帮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把“输血”变“造血”,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才能把帮扶帮到点子上,扶贫扶到心坎上。全省法院积极开展“暖心·牵手”帮扶行动,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谋项目、筹资金、解难题、促发展。

为了守护农业农村发展净土,福建法院依法妥善审理各类涉农、涉贫案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清除妨害、破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黑恶势力,为脱贫奔小康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全省开展“涉贫案件大清零”行动,针对工伤赔偿、追索劳动报酬特别是追索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切实防止困难群众致贫返贫。

妥善审理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案件,发布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依法惩治妨害安全驾驶、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依法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1177.45万元,办结司法救助案件485件,发放司法救助款2114.21万元,让人民群众与法同行、安居乐业。

保护优先:司法服务擦亮文化瑰宝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福州昙石山文化、漳州土楼、宁德拱木廊桥……福建拥有独特丰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优势,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文明。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2019年6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于2002年为《福州古厝》一书所作的序言,掀起了加强新时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热潮。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巩固民族记忆、凝聚民族力量、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福建法院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生态、求实、协调、共享的司法理念,保持对打击文物犯罪的高压态势,有效化解涉各类物质文化遗产的产权纠纷,延伸做好对周边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为依法保护、盘活资产、改造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全省法院立足区域特色,弘扬优势、守正创新,拓展延伸遗产保护司法服务亮点品牌,全力守护自然珍宝,擦亮文化瑰宝。

为加强对古厝的保护,福州法院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遗产保护巡回法庭,妥善化解涉古厝纠纷;

为使造型优美、结构奇功的木拱廊桥屹立风雨,宁德中院织密司法服务网,联合闽浙七县建立合作机制,助力廊桥“非遗”建筑技艺和廊桥文化内涵的传承接续;

漳州法院将厚重的土楼传统文化融入调解工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土楼文化调解法”,通过借景说法、借物说理、借情说案,将抽像的法律,加以形象化诠释,让群众明事服理,促进化解纠纷;

龙岩、三明、南平法院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推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有机结合,积极为保护名城建设、红色文化、长征遗址等提供法律意见,规范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目前,全省已有3个遗产保护巡回法庭、9个专门合议庭,在世界遗产地、文化街区、古村落、生态保护区设有140个司法服务点,同时通过巡回审判、“法官说法”“以案释法”等形式,引导民众树立自发维护文物安全的法治意识。

根治欠薪:为农民工撑起一片蓝天

“非常感谢法院帮我们追回拖欠了两年多的工资。”被欠薪员工代表老林激动地说。2020年12月中旬,罗源法院集中为85名员工发放执行款203.78万元。

此前,在欠薪员工的反映下,当地人社局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书,责令该能源公司支付拖欠工资。部分员工向县仲裁委申请仲裁。而该能源公司接到行政处理决定书、仲裁裁决书后仍未履行义务,于是仲裁委、人社局向罗源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司法威慑力之下,被执行人公司意识到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后,最终筹措了这笔执行款。至此,85名员工工资债权得以顺利兑现。

该案的有力化解,得益于福州两级法院建立“根治欠薪执行联动工作机制”,将法院执行职能与人社局劳动维权职能有效衔接,极大地优化了衔接流程,缩短了执行时限,维护了行政执法权、劳动争议仲裁权威和法院的公信力。

据悉,针对企业出现经营性困难或倒闭情形时,涉及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文书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文书无法有效执行等问题,福州中院与福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建立“法院执行+劳动维权”工作机制,联合设立“根治欠薪联动执行工作室”,以“五联动”、“三优先”为抓手,以执行保险救助为补充,建立起行政执法、劳动仲裁、法院执行、保险救助相互配合、有序衔接的工作模式。

在人社局通过行政执法、劳动仲裁等途径确定农民工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后,由法院依托联动工作室这一制度,与人社局实现及时准确的信息互通和对申请执行事项的具体指导,确保尽快地兑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年来,福州两级法院共执结涉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279件,执行到位金额6222.3万元,对300余名农民工提供保险救助278.3万元。该机制打通了“劳动维权”与“法院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为解决涉农民工工资案件执行难提供了“福州路径”。

放眼全省,福建法院持续开展涉民生民企和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执结涉民生民企案件2.64万件,到位16.59亿元,帮助农民工兑现工资款5702万元,让更多“真金白银”装进百姓口袋。同时,全省法院深入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全年执结案件37.18万件,执行到位金额951.84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34.86%,最高人民法院首执案件18项质效指标考核中,福建有13项居全国前10。

暖心服务:护航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2019年9月,台胞小吴(化名)在平潭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交了35万余元首付款,但剩下的140万元因疫情原因无法来大陆办理按揭贷款手续,被开发商诉至法院。

经过台胞调解员薛清德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台胞一方表示将全力配合办理按揭,如办理按揭确有困难,愿自行筹款分期付清剩余购房款,成就了一桩台胞在大陆购房的美好愿景。

这样的纠纷,薛清德已经调解了30多起。为预防和及时化解涉台矛盾纠纷,平潭综合试验区人民法院完善涉台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成立台胞薛清德调解工作室,聘任台胞调解员,充分发挥台胞调解员独特的身份和情感认同优势,为在岚台胞搭建矛盾纠纷化解新平台。

这是福建涉台司法工作的一个缩影。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一水相连,是大陆台资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福建法院将涉台司法工作作为全省法院重点工作和特色品牌,为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近年来,福建法院率先出台并深入落实司法惠台59条措施,连续举办12届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并探索建立台湾地区有关规定查明机制,破解涉台审判相关规定查明难问题,持续推进涉台司法审判专业化、服务精细化、互助规范化、交流常态化。

全省法院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健全集约化诉讼服务,建立涉台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设立60家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全面、依法、平等保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同时,扩大台胞参与司法渠道,全省共有台胞陪审员、调解员、联络员、社区矫正监督员、知识产权技术咨询专家等353名。

今年1月,福建高院还开通了全国首个涉台司法服务网和手机APP,汇聚新闻动态、诉讼服务、司法公开、法律政策、案例参阅、查明平台等六大板块,更加突出涉台司法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一网贯通”“一键查询”“一站到位”的涉台司法智慧诉讼服务模式,为台湾同胞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精准优质的司法服务。

协同创新: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成效亮眼

经全国人大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15个省区市的305个试点法院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2020年1月15日,试点改革工作在福州、厦门、平潭三地法院扬帆启航。

一年多来,三地法院通过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完善简易程序规则、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健全电子诉讼规则,推动完善民事诉讼程序规则,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针对民商事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福州中院在管辖权异议案件较多的鼓楼、仓山等5家基层法院开展管辖权异议案件提速增效试点工作。如今,管辖权异议案件全流程时间从120天降至22天,提速5倍,五家试点法院二审上诉数较去年同期下降63.6%,真正实现有效诉源治理。

厦门中院成立市级诉非联动中心,对接联动公安、人社等38家部门,创新打造金融、知识产权纠纷领域一站式多元化协同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分层过滤+诉调对接+司法确认”工作机制,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治理。同时,探索“诉前终结”方式结案,将送达、保全、鉴定、调查等事项前移到诉前调解阶段,促进特邀调解效果持续增强,实现实质减量和科学计量治理成效。

平潭法院自主研发“平易讼”诉讼服务综合平台,推行电子送达地址确认书,并延伸轻重分离思路,依托诉讼服务中心构建审判辅助事务综合处理平台,将材料收转、资料扫描、案件查询、文书送达、庭前排期、评估鉴定、开具生效证明等审判辅助事务从审判业务庭室剥离,最大限度解放司法核心生产力。

一年来,各试点法院全部建立特邀调解名册,纳入名册的特邀调解组织335个、特邀调解员1364名,诉前委派调解化解纠纷27571件、同比增长103.82%;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20682件、同比增长175.69%;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102897件,结案84184件,简易程序适用率67.17%,结案率90.27%,平均审理期限52.07天;适用独任制受理一审案件117651件,结案100630件、同比增长4.61%。各试点法院加大电子诉讼探索力度,深化电子诉讼应用创新,在线立案73960件、同比增长236.98%;在线庭审5927件、同比增长11.76倍;电子送达总次数111151次、同比增长301.41%。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