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有人撒网捕鱼!”2025年3月20日深夜,渔民老陈的紧急举报刚传至执法中心,无人机已划破夜幕锁定3名非法捕捞者。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晴雨表”,鄱阳湖水域承载着生态安全与民生福祉的双重使命。近年来,面对一些执法难题和治理痛点,庐山市以机制破题、责任固本、科技筑基、民心聚力,构建起水域治理新体系。自鄱阳湖水域联勤联动执法中心成立以来,涉水刑事案件同比去年下降56%,江豚活动轨迹覆盖水域提升25%,群众主动举报违法线索量增长30%。
联勤聚能一键合围
“过去追捕非法采砂船,渔政呼叫公安、公安联系海事,等支援到了,船早没影了。”江西省庐山市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民警郭凯指着执法中心指挥大屏感慨,“现在一键调度,三艘执法艇15分钟就能完成合围。”2024年5月6日成立的鄱阳湖水域联勤联动执法中心,终结了以往“各管一段”的执法困局。
这座“水上堡垒”整合了公安、农业农村、水利、卫健、林业、港航(海事)六家单位共49名执法人员,实行“四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派驻、编组、装备、调度),构建24小时驻勤执法机制。2025年1月20日,在冬季禁渔行动中,高空瞭望系统发现可疑渔船后,指挥中心同步向公安、渔政、海事三支队伍下达指令,20分钟内完成取证、拦截、抓捕全流程,查获非法渔获物300余公斤。数据显示,中心运行近一年间开展联合巡查142次,办理刑事案件13起,跨区域案件破案周期缩短45%。
分段定责隐患立消
“湖里打非治违,岸上也不能留死角。”江西省庐山市南康镇段管员老王的巡查记录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隐患点。2025年3月,他在责任段内发现非法搭建窝棚,立即通过5G执法记录仪呼叫支援,综合执法队1小时内拆除违建并溯源处罚。
庐山市将118公里湖岸线划分为56个责任段,构建“四位一体”责任架构。在清网护鸟专项行动中,庐山市沙湖山段管员老李巡线时,发现草洲放牧痕迹,依据“段管员吹哨,执法即报到”机制,联动执法队2小时锁定3名违规人员,及时制止候鸟湿地破坏行为。2025年以来,岸线违法事件同比下降13%,1600名退捕渔民实现“零复捕”,其中有120余名退捕渔民已加入到庐山市志警队伍。
智眼瞰湖触屏预警
深夜的执法中心,警报声突然响起——热成像系统捕捉到非法垂钓者的红外信号。“过去靠人力巡逻,这样的隐蔽点很难发现。”水上派出所技术民警吴林钢启动无人机巡航,5分钟后,4K镜头清晰锁定违法者,并同步发送警示语音。
这套投入使用的智慧管控平台,整合了涉水探头、高空瞭望、雷达感知等109套设备,形成立体监测网。2025年2月,AI算法通过船只轨迹分析,提前预警3起非法采砂事件;候鸟监测系统记录到3个新迁徙种群,生物多样性数据实时接入生态保护数据库。更深远的变化在基层,蛟塘派出所根据系统预警热力图,精准设置宣防点,涉渔警情同比2024年下降15%。
夜话恳谈民力织网
“上次乡亲们反映湖区的监控盲区,我们新增了3个探头。”2025年3月,在沙湖山“围庐夜话话平安”恳谈会现场,蛟塘派出所所长徐先胜正展示整改对比图。退捕渔民老余举起手机:“现在看到可疑船只,我直接拍视频发警民联络群里!”
这场持续全年的“板凳警务”,把政策宣讲变成双向对话。2025年以来,江西省庐山市公安共开展“围庐夜话话平安”活动22场,收集的15条建议全部落地,新增湖区视频探头13个,沿湖村居配备防溺水设备1422套。当“共治共享”理念融入渔家灯火,群众主动参与巡防1000余人次,构筑起最坚实的“心防”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