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近两万字的判决书,他让原告心服口服……
时间:2021-11-22 20:54来源:山东长安网责任编辑:邓亮

当普通公民与法律“结交”,大抵都是人生的艰难时刻,公正的审判或许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因为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崔晓鹏一直履职尽责,恪尽职守,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经手的案件。

要对得起在“艰难时刻”与之相遇的人

不枉不纵,依法审理每一起案件

从2015年2月承办案件以来,崔晓鹏先后审结民商事案件1400余件,刑事案件100余件。承办了滨州某公司非法集资案、王某受贿、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滨州某公司非法集资案,涉案被告人22名,卷宗近800册,涉及滨州、淄博、东营、青州、宁夏吴忠等省内外15家分公司,集资参与人多达数千人。

案件受理后不长时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多名被告人被羁押在不同看守所,一时间无法开庭,案件中止审理,而集资参与人着急收回投资款来电来访催促开庭,办案压力巨大。

卷宗每20本一摞,铺满了长长的会议桌。案件被告人多、事实多、证据多、财产多、适用法律规定多,牵涉的利益关系复杂,如果说普通刑事案件是一条线,那么这起案件就是众多分公司、业务员、集资参与人、查扣财产复杂交错的一张网。

崔晓鹏和法官助理加班加点阅卷、对账,整理集资参与人投资情况,后经多方协调完成换押,进行了四天高负荷的紧张开庭。他认真审查了每一份证据,确保定案的证据确实充分,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并且排除合理怀疑,做到不枉不纵。这起案件,最终形成了400余页的判决书,对被告人作出了罚当其罪的判决。22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七个月至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有力地打击了非法集资犯罪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司法力量。

充分说理,是胜败皆服的唯一方法

“法乃公器,民为邦本”,每一次法槌落下,都是定纷止争的裁判、辨法析理的叮咛和公平正义的承载。

判决结果让当事人胜败皆服,很难;但裁判文书必须说理充分,让败诉一方败的明明白白。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案件标的额大,双方争议大,但原告方证据不足,诉讼请求无法得到支持,原告情绪非常激动,几次三番跳起来跟崔晓鹏“说理”,“有理走遍天下,你法官也得按老理儿来!”

要对得起在“艰难时刻”与之相遇的人

为判的明明白白,崔晓鹏对案件的每个焦点问题,都从法律、证据、常理等方面一一进行了论证,形成了近两万字的判决书。原告收到判决书后,过了几天来法院找他,一番哭诉之后说:“崔法官,俺明白了,有理得靠证据说话,按你说的,俺们补充证据以后再上诉”。

裁判文书是法官与当事人沟通的有效方式,充分说理,解释到位,是胜败皆服的唯一方法。

学习,是与职业生涯始终相伴的日常

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年年都有新“考点”,民事、刑事、疑难案件,天天都有新情况,说“活到老、学到老”大概有点夸张,但是学习是与职业生涯始终相伴的日常。

对司法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崔晓鹏喜欢刨根问底,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多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理论调研文章,多篇论文在全市法院系统理论研讨活动中获奖。其中撰写的两篇论文分获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六届和第二十七届学术讨论会二等奖和优秀奖。

要对得起在“艰难时刻”与之相遇的人

十一年光阴荏苒,回首来时的路,崔晓鹏有辛酸也有收获。眺望前行的路,他将倍加珍惜组织上给予的荣誉和肯定,一如既往、铭记初心,继续用心办好每一起案件,用脚步丈量司法与群众的距离,对得起在“艰难时刻”与之相遇的人。

人物档案

要对得起在“艰难时刻”与之相遇的人

崔晓鹏,滨州市滨城区法院副庭长,一级法官。分别被山东高院和滨州中院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被滨城区委区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和“公正廉洁执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