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连续工作22天,儿子生日那天,他倒下了……
时间:2021-10-18 09:51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梁晓晨

他当法官,办案近4000起,无一错判,无一因裁判不公而被投诉;

他当庭长,带领同事5年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570件,依法判处2836名被告人;

52岁的他,正值壮年,却因病永远离开了亲朋、同事和工作……

他是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一级法官、沙市区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军,曾荣获“全国扫黑除恶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荣获荆州市法院系统“优秀法官”。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他“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未曾拆封的折叠床

在别人眼里杨军是个不知疲倦的人,除去开庭开会,总是坐在办公桌前看卷宗写判决书。他没有午休习惯,吃完午饭继续工作。有人形容他是“上了发条的超人”。

在杨军座椅后面,倚着窗台立着一张折叠床,那是院里给法官统一配备的,方便大家午休,可直到去世,杨军这张折叠床的包装都没拆封。

忘我、勤勉、钻研的背后是理想、信念、担当。

2016年夏末,一起伪基站案诉至法院。被告人在租用轿车上安装伪基站,发送广告短信4万余条。当时,这类案件鲜有先例。是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还是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两项罪名的量刑相去甚远,公诉人与被告人辩护律师各持己见。杨军仔细研读法律条款,分析比较相关案例,最终一锤定音——以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3000元。此案成为当时湖北法院审理同类案件的重要参考。

在杨军身上,“铁面”与“温度”从不矛盾。

2020年1月,杨军采用刑事速裁程序审理一起涉嫌开设赌场罪案,当庭判处被告人拘役、缓期执行。

原来,被告人是一名50多岁的农村妇女,在自家房子里开麻将馆,供周边村民娱乐。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涉嫌犯罪,但面对事实,主动认罪认罚。杨军了解到,被告人的丈夫患中风独自在家,无人照顾。杨军快办快结,赶在春节前作出这个有“温度”的裁判。

2019年底,杨军承办一起涉案金额达13亿余元、涉及集资参与人4152人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面对复杂案情,他一丝不苟,认真核实每个细节,仔细推敲每句证词,硬是在法定时间内“啃”下几十本卷宗。

令人惊叹的是,148页近10万字的判决书,事实阐述清楚,法律关系清晰,4152名受害人的每笔钱款查得明明白白,每笔退赔算得清清楚楚。这些数据是杨军用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换来的;这些数据承载着杨军维护公平正义、守护一方平安的初心。

2018年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结号吹响,作为“老刑庭”,杨军受命担任沙市区法院扫黑办负责人。涉黑涉恶案情复杂、涉案人数较多、证据材料繁杂,杨军仔细梳理每起案件、耐心听取辩护意见、认真翻阅卷宗材料,夜以继日忘我工作。

杨军的身体早就发出了警告信号。2018年9月,在一次开庭中,杨军的鼻子突然血流不止,鲜血染红了法袍。同事都劝他休庭,他用双手摁住鼻翼两侧,简单止血后,继续开庭直到庭审结束。

生命中的最后嘱托

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是杨军儿子杨昶的生日。

杨军原本要和妻子一起去武汉,与刚刚参加工作的儿子团聚。而全天的审判委员会会议未能让他与妻子同行。下午4点半左右,杨军给儿子发了一条微信:今晚住宾馆还是宿舍?

杨昶回复:宿舍。

杨军:宿舍的床那么窄睡得下呀?不把你老妈亏苦了。

杨昶回复:就是只有半张床。

杨军:把好地方让给你妈睡。

谁也没想到,这条充满亲情的微信变成了他与儿子最后的对话。

在妻子张津眼里,杨军是一个内敛的人,不善交际,除了喜欢喝浓茶没有其他爱好,做家务就算锻炼身体了。

每到周末,只要有空,杨军就会为妻子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然后,一头扎进书房,做与工作有关的事。书房的椅子上至今还有他久坐留下的印痕。

结婚30年,杨军与妻子从未红过脸,唯一的“红脸”却是因为案子。有一年中秋节,一名远房亲戚因为案子找上门来,杨军硬是不见,张津怕伤了亲情,劝他见一见把原则讲清楚。杨军当即发了火:“今天见了,明天别的亲戚就会找上门来,以后就可能是朋友、同学,甚至案件当事人,绝不能开这个口子。”从那之后,他对家人提出“不准为案件打招呼、不准接受送礼、不准打听案情”的“三不准”要求。“三不准”在这个家里从未破例。

张津至今还记得杨军的一句话:得罪人,可以;对不起法律,不行!

7月25日这天,同样令杨军的同事刻骨铭心。

在上午的审委会会议上,杨军不时起身走几步再坐下,反反复复好几次……是疼痛让他坐立不安。在场的同事看出他的异常,劝他去医院,他谢绝了。下午6点多,会议结束,他继续和同事讨论一起涉黑案案情。

这是杨军连续工作的第二十二天。

晚上9点左右,杨军突觉胸背剧烈疼痛,被同事送往医院,诊断结果为主动脉夹层破裂。医生建议紧急转送武汉的医院手术。手术虽然成功,但因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伤严重,杨军没下手术台便陷入重度昏迷。

7月29日凌晨,杨军与世长辞。

就在进入手术室前,已经被医生禁止说话的杨军,强忍病痛给院领导打了个电话:“我手头的涉黑案一哈(湖北方言,一下子的意思)搞不了,请同事们帮忙抓紧办。”

这是杨军打的最后一个电话,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嘱托。

一支钢笔两枚纽扣

“肖婷同志,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再加油快加油!”法官助理肖婷至今保存着2018年7月杨军写给她的字条。拿出这张写在草稿纸上的字条,肖婷不禁红了眼眶:“我还是加油太慢了,要是能早点独当一面就能替杨庭长多分担几个案件。他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开七八个庭,因为被告人被羁押在不同的场所,有时候一天要跑好几个地方。”

“杨庭长去世后,我和另一位法官分别剪下一枚他法袍上的纽扣,珍藏起来。”肖婷说,这枚纽扣时刻提醒自己,要像杨庭长一样,坚守一名法官应有的职责和信念。

法官张志浩是杨军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张志浩说,杨庭长是一位用生命维护公平正义的人。为了确保公正,不管案件大小,他都要综合多个证据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链之后才作出判决。

令张志浩印象深刻的是那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因为案情复杂,杨庭长让我核对鉴定材料中有无错误,我开始还不以为然,但是在核对材料的时候,发现几个集资参与人的身份证是错的,这会导致执行款给不到本人,损失不能挽回。这件事点醒了我,让我逐渐养成认真审核案件每一个环节的习惯。”

“他总是耐心教导年轻人运用法律思维考虑工作的事。”张志浩声音有些颤抖地说,“他曾对我说,办案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证据原则裁判,当事人请你不要去,给你好处不要拿,裁判的时候才有底气。”

张志浩现在用的就是原来杨军的办公桌,笔筒里有一只灰色“英雄100”的钢笔,这是杨军生前常用的。“我坐在他的办公桌前,用着他用过的钢笔,让我有一个信念:要像他一样,秉持公平正义办理每一起案件。”

“他是我们的领头‘杨’,工作中处处可见他对同事的关心。”女法官袁欣回忆说,有一次去松滋市开庭,杨军不忍女同事长途开车,自己握起了方向盘,到达松滋后来不及喘息就要开庭。望着一脸疲倦的杨军,袁欣半开玩笑地问:“你每天紧锣密鼓连轴转,要是为审判工作鞠躬尽瘁了怎么办?”

杨军回答,如果真有那天的话,那就是一个正途。

“没想到,一语成谶。”说这话时,袁欣的泪水夺眶而出。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