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街上门面无人盗,农村住房不上锁,广西政法人这么干
时间:2021-01-22 15:23来源:平安广西网责任编辑:徐琢

美好生活需要法治呵护。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政法工作意义重大。政法干警如何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更好更多地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贡献力量?记者为此采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法战线八位干警代表,谈谈他们的“十四五”大愿景和小目标。

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

戴丽萍在认真阅卷,为出庭做准备。

1月14日18时许,尽管已过了下班时间,但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戴丽萍仍在办公室整理案件卷宗,交接各项工作。

“有始有终,尽善尽美吧。”见到记者,戴丽萍笑言,“十四五”新征程已开启,她希望今后能在服务发展上有新举措,在维护稳定上有新成效,在司法为民上有新作为,在自身发展上有新进步。

自觉把人民群众身边的每一个案件当做“天大的案件”办准办好;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抓好以案释法、检察建议、公开听证等工作,不断提升检察公信力;狠抓支部建设和队伍教育整顿……谈及“十四五”规划,戴丽萍细数了她的小目标,并表示今后将不断更新检察工作理念,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做到讲政治与抓业务有机统一,既做犯罪的追诉者、无辜的保护者、正义的捍卫者,更要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治进步的引领者。

戴丽萍认为,现阶段,严重暴力犯罪及重刑率下降,新类型犯罪增多,表明社会治理进入新阶段,刑事犯罪从立法规范到司法追诉发生深刻变化。这要求广大检察干警及时更新刑事检察理念,充分运用法治智慧、检察智慧落实有关刑事司法政策,积极加强和改进犯罪治理。

“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望未来,戴丽萍的眼里闪着光。

推进“五治”融合建设法治乡村

王斌(左二)到村民家了解情况。

人物王斌

职务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驻靖西汉邦村第一书记

曾经,地处边境的靖西市汉邦村是有名的“问题村”——走私护私问题严重、治安乱象突出、越级上访事件频发。如今,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定点帮扶后,汉邦村社会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正确指导和靖西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汉邦村成立了靖西市第一个村级综治中心,构建安全防控立体网络,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1月15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驻汉邦村第一书记王斌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汉邦村的华丽蜕变。

近年来,汉邦村以法治乡村建设为重点,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全面融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民风彪悍、治安糟糕到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巨大转变,成为靖西市法治乡村建设的一张名片。

展望“十四五”,王斌表示,将继续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综治中心建设,使其更加规范和高效,完善驻村法官、检察官、警长和律师一对一签约服务等机制。

“希望将汉邦村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法治乡村品牌,更期待看到法治乡村建设在八桂大地开花结果,农村群众的法治意识越来越高,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王斌如是说。

“恭城模式”绘出平安和谐愿景

朱桂斌(右一)在嘉会镇活动现场向群众发放法治宣传资料。

人物朱桂斌

职务恭城瑶族自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政法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任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月16日,恭城瑶族自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桂斌对记者说道。

回眸“十三五”,恭城县坚持德法同行,突出源头防控和基层善治,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2020年,该县全面推行村屯“组甲”制,进一步延伸治理触角,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新活力,该项工作经验获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肯定并向全区推广。

“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立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展望“十四五”,朱桂斌表示,恭城县将在总结“组甲”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各村组建“一约三会”(“一约”即村规民约,“三会”即村民理事会、传统文化联合会、法规监督委员会)组织架构,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三心三治一守”社会治理“恭城模式”,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切实解决群众管理、自治、善治问题,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形态,努力实现“千亩鱼塘无需看、万亩果园不用守、街上门面无人盗、农村住房不上锁”的美好愿景!

坚持司法为民提供贴心服务

陈玉萍在她热爱的审判席前留影。

人物陈玉萍

职务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过去一年,在审判工作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全院干警克服困难、加班加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较好完成了全年审判执行任务。我们法院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成为‘了不起的人’。”1月15日,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玉萍欣慰地说。2020年,该院共审结4.1万多件案件,法官人均结案数超过往年,达到460多件。此外,该院推出一系列新的司法举措,获得人民群众的赞誉,交出了一份诚意十足的答卷。

陈玉萍表示,法院事业发展是“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她将以更高的标准谋求法院事业的新发展,一如既往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今后5年,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员,我将立足本职,紧紧围绕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这两方面开展工作。”谈及“十四五”,陈玉萍充满了期待,“例如进一步做好案件的繁简分流改革,破解目前案多人少的矛盾;进一步完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让老百姓能够能得到更集约、高效、智能、贴心的诉讼服务。”

陈玉萍介绍,青秀区法院作为广西法院的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将持续加快建设步伐,立足基层法院实际,从细节入手,逐步解决基层法院在诉讼服务和审判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为法院工作效率提升注入更多的科技力量。

希望监狱里的罪犯越来越少

刘丹在道德讲堂上发言。

人物刘丹

职务广西女子监狱某监区长

“在过去一年的封闭执勤期间,对于双警家庭来说,夫妻俩见面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两个月,但是为了确保监区安全稳定和实现疫情防控‘三零’目标,他们无怨无悔。”1月14日,广西女子监狱某监区长刘丹对记者感叹道。2020年春节,广西女子监狱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吹响集结号,仅一天时间,就集结300多名警察归队执勤。

“我们监区关押的大多是老年罪犯和心理异常的年轻罪犯,因此在管教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刘丹表示,近年来,通过犯情分析,发现一些老年罪犯往往缺乏家庭关爱和子女关注,他们感觉没有依靠,也没有心理寄托。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无人管教或者是父母极端的处理问题方式。

“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帮助更多罪犯重归正道,还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多关注老年人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刘丹说,她和同事们正在努力创新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方法,期望从心理疏导上下功夫,让罪犯从“被改造”到“我改造”,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

谈及“十四五”的法治愿望,刘丹的答案只有10个字:监狱里的罪犯越来越少。“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好。能够生活在一个法治氛围浓厚的社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她笑着解释。

服务一方百姓守护一方平安

廖秋平送法进校园。

人物廖秋平

职务梧州市公安局西城派出所所长

“‘十四五’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以排忧、解困为坐标,画出和谐暖心同心圆;以打击、群治为坐标,画出平安纯净同心圆;以舒心、贴心为坐标,画出便民服务同心圆。”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梧州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所长廖秋平深感平安建设重任在肩、使命在身。

近年来,在廖秋平的带领下,城西派出所民警心怀一腔爱民情,坚持服务一方百姓、守护一方平安,组建梧州市首支女子社区警务队,创新成立“破冰联合调解室”,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广泛赞誉。

“梧州作为广西实施‘东融’战略、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助力平安梧州建设,公安系统责任重大。”廖秋平表示,今后将积极推进城乡共建共治共享治理能力建设,探索矛盾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智慧警务建设能力提升,秉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实际行动为公安工作和派出所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同时,继续深化“警民同心”微信群工作模式,擦亮“平安骑手”群防群治联动联防模式品牌,构筑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巡逻防控网络。

扎根大石山区践行“枫桥经验”

莫洪林被司法部评为“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人物莫洪林

职务马山县司法局加方司法所所长

“持续践行‘枫桥经验’,让‘老莫调解室’成为金牌调解室,扩大社会影响力,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为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应有的贡献。”1月16日,马山县司法局加方司法所所长莫洪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他的“十四五”法治小目标。

莫洪林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呗侬”。他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5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780多件,没有一件矛盾纠纷复发,没有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还把600多件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挽救了500多个即将破碎的家庭,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980多万元。

“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对新时代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莫洪林告诉记者,作为扎根大石山区的基层司法行政人员,他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开展普法工作,探索创新群体性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努力使人民调解工作有新进步、新作为、新发展,让矛盾纠纷在这里得到有效化解。

服务法治政府律师大有可为

张宏新在工作间隙接受记者采访。

人物张宏新

职务自治区、南宁市两级法学会常务理事

“今后我将着重培养更多的年轻律师,继续为服务法治政府建设,为化解社会矛盾作出应有贡献。”1月15日,自治区、南宁市两级法学会常务理事、广西宏松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宏新对记者说,他将积极做好传帮带,通过5年的培养,让更多优秀年轻律师在提高业务水平、累积办案经验的同时,积极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施,服务政府行政在法治轨道运行。

2020年11月,中国法学会召开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南宁现场推进会,张宏新受邀以专家代表身份参加本次推进会接受来访群众的法律咨询,并向中国法学会、各省区法学会领导汇报了多件信访案件化解工作的经验和成果,获得一致好评。

“抓好律师业务,走专业化道路。”张宏新告诉记者,从2020年开始,其主要业务已从传统的诉讼业务,转化为为政府立法后评估、为部分央企进行股权收购提供非诉讼业务服务,“希望能为推动我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发挥应有作用,希望未来我区的公、检、法人员和执业律师在法律职业上,不再有距离感。”

“在‘十四五’新起点上,我希望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关于法律共同体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能真正体现,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张宏新说道。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