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小时候的他曾质疑爸爸,长大后却自豪的说出这句话
时间:2022-01-21 20:47来源:平安广西网责任编辑:梁晓晨

祖孙三代,薪火相传

——来自广西监狱系统三个“警察世家”的故事

在广西监狱系统,有这样的几个家庭,祖孙三代均从事监狱警察工作。为了八桂大地的安全稳定,他们一辈子投身一项事业,坚守一个岗位,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一生。

2022年1月10日,是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选择了3个“警察世家”进行连线采访,聆听老中青三代监狱警察的故事,分享他们不同的成长历程,记录不同时期监狱警察的风风雨雨,见证一代代监狱警察不变的忠诚和初心。

“他们是我最好的榜样”

从警14年,桂林监狱三监区副监区长、二级警长王翔宇一直奋战在监管一线。他被评为全区监狱系统“岗位练兵争当能手”先进个人,2020年度获荣记个人三等功,同时获得司法部通报表扬。


王翔宇工作一丝不苟。

2018年,王翔宇主动请缨,到外省援派工作一年,并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20年春节前夕,王翔宇为了让监区其他同志过个好年,主动放弃休假,从大年三十到初三连续值班。他在下班返回家中的路上,得知监狱启动封闭执勤备勤管理模式,又主动请缨。考虑到王翔宇刚刚休班,监狱领没有批准他作为第一冲锋队投入战疫第一线。为此,他懊恼不已。

王翔宇并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作为青年志愿者,他立即投入后勤服务工作中,与食堂工作人员一道为封闭区、隔离区一线警察职工做好保障工作。

王翔宇的奶奶温菊珍是海洋铁矿(桂林监狱前身)副科长,1989年1月退休。

据老人家介绍,当时的监狱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只有办公区,职工宿舍则是油毡房,夏天屋里闷热异常,冬天四壁透风侵肌,雨天还会漏雨。但是,就连这样的简易房都不够住。她被安排到附近的农家暂住,住的是圈牛的棚子稍作修整的地方,里面还散发着很重的牛粪味,蚊子跳蚤特别多,但温菊珍以苦为乐、无怨无悔。

“我们白天干活,晚上还要组织罪犯学习。”时任副指导员的温菊珍说。

有一次,温菊珍带领罪犯修路突遇塌方,便迅速组织大家有序撤离。刚刚撤完,石头就哗啦啦地不断滚下来。

受母亲温菊珍的影响,王平昭从部队转业后,选择了回到母亲的工作单位。

2003年2月,王平昭任桂林监狱十监区(监狱医院)教导员。当年因“非典”肆虐,监狱启动了封闭连续工作模式,作为教导员,王平昭主动请缨参加第一批封闭执勤工作。那一次,王平昭连续工作近两个月才换防。

由于抗击“非典”成效显著,王平昭所在的十监区获评“全区监狱系统抗非典保稳定先进集体”,桂林监狱获评“全区监狱系统抗非典保稳定先进单位”“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非典保稳定先进集体”。

“从奶奶到父母,他们从来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哪里最艰苦就往哪里去,他们是我最好的榜样。”王翔宇告诉记者,长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自己。

“忠诚与坚守是长辈留给我最好的礼物”


陶玥竹釆访英模宁国智。

今年28岁的陶玥竹,是英山监狱宣传教育科一级警员。

这个“警察世家”的故事,要从她的爷爷陶成德说起。

陶成德今年87岁,是一名退休党员警察,也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后,响应党的号召,陶成德带着一家五口人一头扎进深山,献身于监狱事业几十年。

“爷爷一生极其节俭,忠诚与坚守是爷爷留给我最好的礼物。”陶玥竹告诉记者,现在爷爷时常不记得前一个小时说的话,但他从未忘记交党费的日子。他经常教育家人:“我们不能忘本!”

陶玥竹的父母也是监狱警察。父亲陶品军是英山监狱第一批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警察,曾是狱内“心语热线”的负责人,接手过百余名罪犯的心理咨询求助。

陶品军调到教育改造科之前,曾是一名内科医生,与母亲覃秋蓉一同在英山监狱医院工作。在那个偏僻的山沟沟里,单位医院是方圆百里唯一一个像样的医疗点,时常接诊突发危急病重的患者。

“那时候,我们俩常常是三更半夜要赶往医院。”覃秋蓉回忆说。

一个寒冬的深夜,家里的电话突然响起。一名急难重症患者需要手术,病情复杂,需要陶品军、覃秋蓉夫妇马上前往。他们二话没说,赶紧起床奔到医院。

“女儿当时才两岁。”覃秋蓉说,他们是一咬牙关上门,一头扎进冰冷的雨夜。

数个小时后,天色已经翻了白肚,手术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高强度集中注意力救助患者之后,让突然放松下来的覃秋蓉身体突然一软,差点跌倒,被一旁的陶品军一把扶住。

等到病重的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陶品军、覃秋蓉夫妇才想起家里的陶玥竹,他们火速往家里赶。

“我们回到楼下,就听到二楼家里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陶品军说,当时他俩的心痛无法用语言形容。

在陶玥竹眼里,“忙碌”是父母最恰当代名词。

年幼时的陶玥竹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陪那些犯人的时间比陪伴亲生女儿还多?直到当自己也穿上这身藏蓝的警服,才理解父母肩上的责任。

陶玥竹告诉记者,父母从不多言语,留给自己最多的是一个又一个去加班的“背影”。这些曾经被自己抱怨过的“背影”,现在回首看来,那是自己心中最帅的“背影”,更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从小在监狱的围墙边长大,听着爷爷的故事,看着满身泥土、晒得黑黝黝的父亲喊口令指挥罪犯,那根植在血脉中的警察情缘,让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从警之路,如愿成为‘警三代’。”

在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监狱工作创建70周年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广西最美监狱人民警察、桂中监狱生产科技科副科长张邺鑫的一席话,令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张邺鑫的爷爷张云飞,是创建钟山监狱的元老。1952年,他与平乐专区公安处的3名同志,徒步押解罪犯从平乐县来到钟山的鸡骨塘。150多公里路,他们肩挑担扛,走了7天7夜。

爷爷曾告诉张邺鑫,所谓的建场,就是建人字形的茅草棚,门上挂一块牌,就是场部了,干部睡觉和办公全在茅草棚里。没地方洗澡,每个干部都是一身跳蚤,身上、头发上、衣服上,一抓就是一大把。那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不管是老党员还是年轻干部,都拧成一股绳没日没夜地干,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筑路、垦荒、兴水利、建农田,把那些荒山野岭建成了一座自给自足的农场监狱。


张邺鑫与父亲同班执勤,检查罪犯内务。

张邺鑫的父亲张建强、母亲叶燕秋也是监狱警察。

“每次爸爸开着一辆警用‘边三轮’,拉响警报,呼啸着冲出监狱的大门,接下来的几天甚至几个月,我就难再见到他了,他们是去追捕逃犯。”张邺鑫说。

张邺鑫清楚记得,7岁那年的一个晚上,妈妈旧病复发,疼得直发抖,而爸爸远在千里之外参与追逃行动。看着痛苦的妈妈,张邺鑫硬着头皮,钻进夜幕里,摸黑着去向爷爷奶奶求助,把妈妈送到医院急救。路上,他害怕得一边哭,一边跑,一边质疑爸爸,你是什么好爸爸?!

在张邺鑫工作的第一天,张建强将一本泛黄的工作笔记交到他的手里,里面详细、工整的记录了多个狱内案件的侦破情况,还有与狱内抗改罪犯斗智斗勇的经验总结。这本笔记成了张邺鑫从事监狱事业的“秘笈”。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张邺鑫与父亲一起积极响应号召,携手共赴疫情防控一线,父亲参加第一批封闭备勤,张邺鑫直接奔赴监内封闭执勤。

监区领导劝张建强提前结束封闭勤务工作。张建强却坚定回答:“我是监内年纪最大、党龄最长的老党员,这次执勤任务结束后,就要脱下这身穿了四十多年的警服,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张邺鑫说,爷爷那一代监狱人从一穷二白的艰苦创业中走过来,是监狱事业的“拓荒牛”;父母那一代监狱人,为监狱的发展和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监狱事业的“孺子牛”“老黄牛”。

2020年3月27日,张建强光荣退休。那一天,张邺鑫自豪地对爸爸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广西法治日报)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