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法律服务与辖区居民能做到“零距离”吗?这里的“密电码”会告诉你答案
时间:2020-06-23 16:59来源:重庆长安网责任编辑:安羽

家住南岸区长生桥镇桃花桥社区的王大伯,一段时间来常常接到陌生电话,邀他做投资理财,听多了,王大伯渐渐有些心动。昨日,他和邻居们参加社区举办的防非法集资法制讲座后,心里燃起的小火苗被及时掐灭,庆幸自己没有上当。走出社区办公室大门时,王大伯心情愉快,不由自主哼起了社区编制的防诈骗之歌。

社区法制讲座,是长生桥司法所联合桃花桥社区打造的社区法治文化新阵地之一。除了邀请辖区居民“走进来”聆听法制宣传,社区工作者们还结合近期热点“走出去”,到小区开展法治文化宣传。过了疫情防控关键期,如今,桃花桥又恢复了每周五小区广场,社区工作者、司法所工作人员以及村居法律顾问以院坝会形式向居民们普法。

“在社区,我们大力打造法治社区,提高了法治便民力度,扎实推进了基层法治建设;在镇街,依托各司法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将司法行政的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矫正帮教等职能向街镇进行了有效延伸;在区级,升级打造了大平台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南岸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南岸区在构建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骨干、村(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支撑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积极推进法治社区建设,突出法律服务的便民特色,把法律服务送进社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把稳定工作做到社区,实现法律服务与辖区居民“零距离”。

法治文化浸润人心矛盾少了邻里更和谐了

“有亲戚进了非法集资的骗局,钱怎么才能要回来?”“以后免费听金融讲座,是不是都不能去?”……在6月15日的法治课堂上,居民们听完讲座后,根据自家情况纷纷向民警咨询。

桃花桥社区书记程灿告诉记者,桃花桥社区有6300多户、2万余名居民,其中九成是“农转非”,法治意识相对淡薄。“社区建立之初,居民是靠拳头、靠嘴巴来论事评理。”她提到,过去社区矛盾纠纷不断,化解难度也大。

为了从源头上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结合南岸区法治社区建设安排,桃花桥打造了一整套的法治文化套餐,包括确定每周五举办“畅想周末”活动,利用小区广场,近距离向居民宣讲法制知识,例如,近段时间,结合疫情防控时期的特点,重点围绕劳务纠纷、租赁纠纷、老人赡养等问题进行普法。在特殊节点、寒暑假等时期,举办德法故事会,邀请小区居民参与进来,以居民自身的经历宣传提高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以及每月至少一次的法制宣传日,例如,最近结合刚颁布的《民法典》,邀请村居法律顾问为居民解读。

除了软件上的“升级”,桃花桥社区还注重“硬件”上的打造。走在该社区,随处可见法治宣传牌、法治竹简、文化墙等具有法治元素的景观,在每个小区入口处,都能看到大面积的漫画墙,内容都是跟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让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学习普法知识。

在法治文化的浸润下,桃花桥社区的居民们愈发明白,讲理讲法才是解决矛盾纠纷的“王道”。

今年3月份,一小区的居民向社区反映,唯一出入主干道的路有车乱停乱放,跟车主沟通未果,早高峰出行一度成为难题。社区工作人员实地查看后,第一时间召开院坝会,与居民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进行有效沟通,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整理了居民的意见建议后,社区联系相关部门对道路进行了清理。然而,道路受条件限制相对较窄,加之又是消防通道,还需要整修。社区工作人员跟小区居民沟通后,居民们自发众筹了1万余元,在社区的组织下,用于平整停车坝,拓出更宽的路面。“矛盾不用吵就解决了,大家更省心,也舒心。”老居民唐先生感叹,小区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大家都明白用法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这只是南岸区法治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从2015年起,南岸区突出法律服务的便民特色,把法律服务送进社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把稳定工作做到社区,实现法律服务与辖区居民“零距离”。如今,经过几年努力,该区145个村(社)已实现法治社区建设全覆盖。

一站式法律服务纠纷化解起来更快了

“拖欠的工资还有一部分没到位,你们也别着急,一旦企业有了资金,一定帮你们讨回来。”近日,南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倩回访了一起涉及劳务纠纷的法律援助案件。

这起案件还得从去年底说起。当时,南岸区5家医药机构因经营不善接连倒闭,其中一家医药机构200余名员工上访,索要工资报酬。

南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到化解这一矛盾纠纷的任务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到场,为讨薪职工普及法律,告知其通过“闹事”等方式讨薪是违法的,并告知其正确的维权渠道,即通过司法途径维权,同时告知其符合援助条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随后,经人社部门申请,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了专业律师团队帮助讨薪职工维权。经统计,申请援助职工共计235人,涉及金额170余万元。

援助人员迅速帮助讨薪职工整理资料申请了劳动仲裁,在承办人的沟通下,仲裁委快速立案,并在三天后调解结案,及时确立了债权债务关系。调解书生效之后,承办人又立即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并根据讨薪职工提供的信息向法院提供了财产线索。

今年1月份,案件进入法院执行程序,职工拿到了部分执行款61万余元。3个月后,又拿到了80余万元,两次共执行到位146万余元。

虽然没有全额执行到位,但已经超出了讨薪职工的预期目标。“我们当时就想出这口气,没想到真的要回了工资。”前不久,讨薪职工代表向南岸区法律服务中心送去锦旗,以此表达感谢。

历时5个多月,这起典型的集体讨薪案件,通过承办人的耐心普法、悉心劝导、细心工作,“一站式”法律服务,成功化解。

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枢纽环节,南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承担了提供法律援助、预约公证、法律咨询、社区矫正等相关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中心以便民窗口的形式开展办公,设置了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社区矫正中心、行政复议、公证预约、司法鉴定等窗口。法律服务方面,由区内有准入资格的执业律师进行排班,保证该中心在每个工作日都有坐班律师接待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该中心也对受理的事项实行备案登记,跟进法律援助等服务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事事有回音。

该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也是进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落脚点,突出法律服务的便民利民特色,司法行政业务在该中心也能有所体现。如今,南岸区打造的区-街镇-社区三级法律服务平台中,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为区级平台,辐射街镇司法所、法治社区等各个站、点,为辖区居民提供“全天候”法律服务。疫情期间,镇街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也积极发挥作用,全面参与疫情期间矛盾纠纷调处,成功化解劳资纠纷、租赁纠纷、企业债务纠纷等528件,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区所有村居建成微信调解工作群,共计161个,实现了调解员实时在线调解。

法律服务进园区实现“三个全覆盖”

前不久,“重庆经开法律进园区”开启首场直播活动,律师在线为网友解读《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二十条政策措施的通知》,以及重庆经开区、南岸区发布的扶持政策。

此次直播由重庆经开区招商服务中心、南岸区司法局、南岸区律工委联合开展,是“公共法律进园区活动”继组建重庆经开区战“疫”法律服务团后,在疫情期间的又一个重要举措。

据悉,为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以法律服务为手段,以法律从业人员为载体,为企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的公益性活动,去年以来,南岸区启动了“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活动,通过法治体检行动、法治讲堂行动、法律咨询行动、律师调解行动“四大行动”,在重庆经开区范围内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律师、公证、鉴定、仲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民事、刑事、行政法律科目全覆盖;经开区企业及企业职工全覆盖。同时在经开区管委会成立了经开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经开区民商事(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经开区企业法治体检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区公共法律服务站整合了律师、公证、鉴定、仲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资源,向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今年以来,已开展5次现场法律咨询活动,受到辖区企业及职工一致好评。

记者舒楚寒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