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千只黑颈鹤振翅掠过湖面,在晨雾中勾勒出优美的弧线。
作为全球唯一终生栖息高原的鹤类,黑颈鹤的羽毛随年龄渐变——幼时通体金黄,半岁披灰,成年后颈尾转为褐黑。因其黑白相间的羽色和稀缺数量,它们被誉为“鸟中大熊猫”。
青藏高原是黑颈鹤的繁育摇篮,云贵高原则是它们的越冬家园。每年秋冬,这群“高原精灵”跨越千里,落脚于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草海保护区”)。
这片海拔2000米的高原湿地,是中国三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200余种候鸟的迁徙中转站,越冬候鸟总数超10万只,被授予“中国黑颈鹤之乡”称号。
然而,这片鹤舞之地曾因人类活动而濒临困境。
草海一度面临“人鸟之争”
20世纪中期,威宁草海周边人口激增,当地人向湖索粮。而草海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县城西南隅,其周边是该县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每年候鸟越冬期间,越冬候鸟觅食造成周边大面积农作物受损,部分农民驱赶觅食候鸟、被迫改变种植习惯,直接导致候鸟可觅食物减少。
草海镇农民王大叔坦言:“那时候,鸟多了意味着粮食没了,谁能不赶?”
为解决这场“人鸟之争”,地方政府紧紧围绕“治山、治水、治环境”的思路,采取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治污净湖、造林涵湖等综合措施,统筹、协调推进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草海湿地的6万多亩耕地也全部变成了生态用地,还打造了2万亩“鸟类食堂”,人鸟争地得到了有效解决。
但尽管如此,威宁自治县检察院的检察官还是发现了问题。2023年9月,威宁自治县检察院在开展湿地保护监督中接到群众反映称,草海保护区周边因黑颈鹤、斑头雁等候鸟觅食造成部分农作物大面积受损,相关部门排查后,补偿资金迟迟未发放。
经评估,威宁自治县检察院于2023年10月26日立案,通过现场勘查、调取相关书证、走访群众等方式调查查明:每年冬季约有240余种,10万余只候鸟迁徙至草海保护区越冬,黑颈鹤、斑头雁等大量候鸟在保护区周边觅食造成群众农作物大量受损,2022年至2023年候鸟越冬季农作物受损失共计1200余亩。
“我们还发现,该年度虽开展了受损情况排查,但未及时兑现补偿资金,群众虽不会伤害候鸟,但为了减少损失,农民或被迫改变以往种植习惯,直接导致黑颈鹤等候鸟可觅食物减少。”
承办此案的检察官告诉记者,根据历年黑颈鹤等候鸟栖息觅食习性,将保护区周边的草海镇、双龙镇等9个乡镇(街道)纳入因候鸟迁飞造成农作物受损核查范围,未将实际受损的小海镇、么站镇纳入核查范围。
“此外,我们在走访时发现保护区周边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农药及农用薄膜,部分农户购买使用‘鸟类保护区禁用’农药,且存在部分农药包装物及废旧薄膜未按规定回收问题,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检察官表示,为此,威宁自治县检察院委托贵州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组织召开专家评估咨询会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证。
公益诉讼给出破解之道
一位专家指出:“草海保护区黑颈鹤等候鸟的觅食半径约为4公里至5公里,农业面源污染会对候鸟觅食活动造成不利影响,鸟类可能觅食农药残留超标或含有禁用农药的农作物而影响健康,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对保护区生态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护意义重大,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必要措施。”
“我们认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规定,对黑颈鹤等候鸟的栖息活动构成潜在威胁,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检察官表示。
2023年12月22日,毕节市检察院、威宁自治县检察院邀请听证员、保护区管委会、农业农村及相关乡镇(街道)等单位举行公开听证,对调查查明的事实及拟提出的监督意见进行听证。
三天后,威宁自治县检察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规定,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生态补偿及时兑现、农药监管强化、可降解地膜推广。
“保护生态不能只靠口号,必须用法治刚性压实责任。”检察官表示。
向受损农户发放补偿资金、在候鸟觅食区种植鸟类食源植物胡萝卜和土豆、安装杀虫灯替代农药、采取“1斤旧膜换1斤新膜”的免费兑换方式……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主动加强沟通,积极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在惠及农户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为候鸟营造安全的栖息环境。
“今年2月,我院持续跟踪问效,对2023年至2024年度候鸟越冬季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情况开展回访,确认保护区管委会及周边乡镇已完成2023年至2024年度候鸟越冬季受损农作物核查360余亩,及时发放补偿资金52万余元。保护区周边已实现全生物降解薄膜全覆盖。”检察官告诉记者。
从“对抗”到“共生”
“领到补偿款后,大家主动留一部分庄稼给鹤吃。”草海镇农民李大姐说,“鹤多了,游客也多了,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收入反而增加了。”
“以前怕鸟来,现在盼鸟来。”另一位大叔说,每年秋季,农户主动在湿地边缘保留土豆、萝卜供鹤群取食,“现在看到鹤来,心里踏实,说明家乡生态真的好了。”
“这起案件的意义在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落实不力,虽未实际造成生态破坏,但会从深层次上对生态建设造成不利影响。检察机关针对因未严格落实补偿制度同时损害群众合法权益及生态建设的情形,探索开展预防性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及时兑现补偿,实现受益与补偿相对应、享受补偿权利与履行保护义务相匹配,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环境。”检察官表示。
“这也是检察机关发挥一体化履职的优势所在。基层检察院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开展核查和申报,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市级检察院找准资金管理部门,一体化履职,督促多部门协同履职,推进补偿制度落实。”
检察官说,针对案件涉及的相关专业问题及因果关系认定等,检察机关可以主动邀请社会组织及具有专业背景的人辅助办案,借助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增强检察建议书的专业性和说理性,确保行政机关接受建议并积极落实。
据草海保护区管委会介绍,2024年至2025年越冬期,草海迎来2829只黑颈鹤,较上年增加232只;候鸟种类从220种增至249种,生物物种数突破2600种。湖面重现“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盛景,湿地生态链全面复苏。
只有人鸟共生,才能长远发展。当黑颈鹤的羽翼掠过高原,这片土地书写的不仅是物种存续的奇迹,更是人与自然和解的智慧。这场“共舞”,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