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云南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结果出炉,怒江州再度夺得全省第一,实现“三连冠”。不仅如此,其下辖的兰坪、福贡、泸水、贡山4个县(市)更是包揽全省县(市)排名前4位。数据显示,2024年怒江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满意率飙升至99.5%,较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连续3年稳步攀升,彰显出怒江州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卓越成效,其成功实践为边疆民族地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怒江经验。
牢记嘱托 筑牢强边固防安全屏障
怒江州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牢记于心,努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秉持“为国守边”的担当精神,怒江州精心布局,围绕“守牢重要关口、管好重点群体、管住社会面”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独具怒江特色的强边固防升级版。
在工作机制上,怒江州不断深化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优化“三防”力量布局,构建起“支部领旗、党员领班、户户联防”的强边固防网格防控体系,织密安全网,让各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无所遁形,牢牢守好祖国西南长达450公里的边境线。同时,怒江州积极探索实施“12454”工作措施,成功筑牢边民不敢、不能、不想参与“引领带”的防线。自2022年11月以来,全州边境仅发生1起边民“引领带”案件,成绩斐然。
守正创新 开拓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在新时代的浪潮下,怒江州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怒江实践,大胆创新,打造出红心、暖心、放心、精心、齐心的“五心网格”。这张紧密贴近群众的大网,集情报信息收集、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政策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让97%的网格事件在村(社区)就能得到有效解决,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怒江州还创新推广“玛腊调解”“达比亚调解”等极具民族特色的调解模式,充分发挥“然门然”女子护卫队、“五老+两小”调解队、“摆时宣传队”等群防群治力量的作用。这些举措如同春风化雨,让全州98%的矛盾纠纷悄然化解在基层。
怒江州创新实施预防化解婚恋家庭矛盾纠纷“4443”和酗酒易滋事重点人员管理“232”工作措施,开展防饮酒滋事“三不”宣传教育专项行动,持续深化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后,全州刑事案件逐年下降,连续11年保持恶性命案“零发生”,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向好。不仅如此,怒江州还创新实施防未成年人犯罪“五项制度”、防事故“四项机制”、防被侵害“3254”和智力残疾女童保护四项措施,实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被侵害案件“双下降”,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空。
公正司法 夯实法治怒江建设基础
全州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核心目标,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坚实有力的保障,致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每一个司法案件,温暖每一名群众的心田。
为确保司法公正,怒江州强化执法司法活动监督,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定期研判执法司法质量状况,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其执法满意率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赢得群众的广泛认可和信赖。怒江州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聚焦诉讼高发领域,大力推动婚姻家庭、建设工程、房地产、金融借贷四大领域诉源治理,督促落实劳务纠纷源头治理“1244”工作措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确保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有机统一。
怒江州推动建立行政诉讼出庭应诉报告、败诉复盘通报制度,制定房地产经营监督、土地征用、违建强拆等的规范流程,让行政行为更加规范有序。2024年,全州新收行政案件同比下降55.35%,行政机关败诉率同比下降7%,法治怒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齐心共治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在平安怒江建设的征程中,怒江州大力推进“全域有主题、户户挂照片、每周升国旗、天天喇叭响、村村有宣讲”工作举措,让党的恩情深入人心,教育引导群众坚定不移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多年来,怒江州累计创建856个全国、全省和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成为全州人民的普遍共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同时,怒江州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组建“爱心妈妈”和“村嫂”等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微心愿爱心认领”等暖心活动,让互帮互助、崇德向善的文明之风在全州蔚然成风。
怒江州持续深化群众的州情认识,因地制宜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聚力打造“秘境怒江户外天堂”旅游品牌,培育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如今,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已初步建成,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两项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