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百年石碑穿上了“防晒衣”
时间:2025-05-22 15:16来源:云南长安网责任编辑: 李鸽

198年前,在一个叫祀龙箐的地方,12位村民代表带领族人庄重地将一块勒字石碑立在密林深处,共同盟誓要保护好他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


在云南省永仁县维的乡桃苴村委会祀龙箐,一方不足一平米的青石碑(高80厘米,宽40厘米)静静矗立。这块立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的石碑,承载着12位村民代表与族人共立护林盟誓的往事。碑额“永垂不朽”四个大字下,170余字楷书镌刻着古人对自然生态的敬畏:“山川锦绣则地灵人杰,树林茂则木本水源……若有违犯,罚银拾两”——相当于当时壮劳力全年收入的重罚条款,彰显着他们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

这份堪称古代村规民约典范的石刻文献,如今却面临着严峻考验。历经198年风雨侵蚀,石碑中部断裂,碑面风化严重,部分字迹已模糊难辨。更令人揪心的是,石碑所在地渐成村民祭龙求雨的圣地,露天环境加速了文物劣化进程。若不及时干预,这一见证生态智慧的历史载体恐将永远消失。


2025年初,永仁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在履职中发现这一情况,办案检察官实地踏勘、走访群众后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相关单位迅速响应,在兼顾民俗传统与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推出“三步走”保护方案:投入资金定制不锈钢防护罩缓解自然侵蚀;建立专人巡查机制;开展文物保护普法宣传。同时,向上级申报文物类别调整,为后续科学保护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在此次文物保护中,检察机关既当监督者又当协调员,与乡镇干部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动员和教育引导,配合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切实符合实际且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了该项保护工作圆满完成。如今,穿上“防晒衣”的古碑不仅延续着生态文明的古老智慧,更见证着新时代多方共治的守护力量。

下一步,永仁县检察院将继续关注该文物的后续保护工作,确保该文物得到科学有效的全面保护,让这方镌刻着生态密码的石碑,在新时代继续诉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

永仁县检察院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