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那曲市深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志愿活动以精准法律服务赋能基层治理
时间:2025-11-11 10:34来源:那曲市司法局责任编辑: 安羽

为有效应对法律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与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那曲市司法局创新服务模式,统筹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资源,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流动平台,通过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系列志愿者活动,将法律服务直达基层末梢,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乡村振兴,筑牢基层法治根基

以法治力量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升基层法治能力。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法治课堂”。选派律师、调解员、公证志愿者深入基层,为那曲市10个县(区)的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有效提升了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二是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乡村”活动。组织律师为乡镇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增强乡村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三是助力乡村企业健康发展。主动为乡村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法治宣传等“问诊把脉”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规范经营行为,为乡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服务生态搬迁安居工程。组建专业团队赴荣玛、森布日等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提供政策宣讲、公证办理、矛盾调解等多样化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活动覆盖10个县(区)、2个生态搬迁安置点,21个乡镇、140个村居,开展公益宣讲21场次,受教育基层法律骨干1625人,发放资料3865份。

坚持人民至上,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始终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群体提供普惠均等的法律服务。一是法治护航各领域。深入寺庙、学校、军营、铁路、社区等开展专题普法,内容涵盖宗教事务、未成年人保护、军民融合、基层治理等,营造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据统计,累计覆盖僧尼、学生、官兵、居民等超600人次。二是专项维权温暖民心。针对农民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深入工地、乡镇、学校、养老院等地,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专项活动,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其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据统计,累计开展专项活动8次,覆盖超720人次,发放资料1800余份。三是优化便民服务措施。推动公证资源下沉,提供上门办理服务;开展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帮助特殊人群回归社会。办理上门公证服务17件,受教育矫正对象79人次。

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多元个性需求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精细化法律服务需求。一是以法为基,护航企业。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把“法治体检”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和市场主体的有效举措,坚持每年为国有和民营企业、商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以“公共法律服务进企业”“公共法律服务进商城进园区”“法伴春运志愿者服务活动”“法治暖'新'更暖心活动”为主题的上门服务,组织经营管理人员举办法治培训、法治座谈,受到了市场主体的欢迎。活动涉及国有和民营企业50家,企业相关人员180人,走访商铺50余家,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宣传用品5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9人次。二是推行“点餐式”普法。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根据各县(区)的“点餐”需求,定制普法“菜单”,实现法律服务的精准投放和按需供给。如:嘉黎县司法局点餐,委派援助律师为嘉黎县22个执法部门的23名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专题培训。三是实施“绿色通道”服务。对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即时受理、容缺受理、优先服务”等,确保服务高质高效。

据统计,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42场次,受教育群众达3867人次,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近10000份。那曲市“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志愿者活动不仅扩大了法律服务的覆盖面,更显著提升了服务的质量和温度,为构建法治那曲、平安那曲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