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26个日夜生死对话 陕西警花在援鄂“疫”线的那些日子……
时间:2020-07-01 11:29来源:三秦网责任编辑:肖剑

“我申请支援武汉,请让我报名!”“让我去吧,我没有拖累”3月13日上午,陕西省女子监狱监狱长苗可接到省监狱管理局关于民警自愿报名支援武汉的通知,在监狱工作群里发消息以及电话通知后,就开始不停地接电话、看微信。

已经连续执勤33天的副监狱长花薇得到消息,第一时间报名;

参加过2003年非典和2008年汶川地震执勤工作的第十五监区三级警长赵楠和同为警察的丈夫商量后,报名参援;

监狱办公室副主任王萍通过内线电话紧急报名;

“若有战、召必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关键时刻我应该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这是监狱第九监区教导员申静、警务督察大队副大队长龚慧、政治处四级高级警长薛星玲等人铿锵有力的声音。

苗可干了大半辈子警察,自诩是个硬汉。可是,当他半个小时之内收到了117封请战书时,动容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只因祖国的需要,只因头顶的警徽和一身的藏青蓝,只因她们肩负的使命,这群女儿、妻子、母亲没有丝毫犹豫,迎难而上,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经过认真筛选,最终省女子监狱派出了最精锐的力量——由30人组成陕西监狱人民警察援鄂工作队。其中,“60后”3人,“70后”7人,“80后”8人,12名“90后”。花薇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

至此,这支硬核的“抗疫突击队”集结完毕。

出发:征“战”家书纸短情长

从确定消息到出发,一共只有三天时间。临行前一天,第二监区四级警长刘华和爱人去了趟超市。平时不让刘华吃太多零食的他,不停地从货架上拿东西,塞了整整一辆购物车。另一辆购物车里,装着成人纸尿裤、洗漱用品等。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第一监区试用期警察曹夏毓在行李箱里装了些短袖。中午,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如果一定要做一件,值得骄傲一辈子的事,那我准备好了。”那天,距离她来到省女子监狱还不到4个月,23岁的生日也还没有过。

3月15日晚上,刘华把孩子哄睡着以后,伏案给爱人写了一封“遗书”:“我存了点私房钱,密码就是你提亲的日子。告诉孩子妈妈很爱很爱他,妈妈的心会永远和他在一起。照顾好咱爸妈,谢谢他们爱我。”信里面还写到:“如果我回不来,你把我的遗体捐给国家,我不喜欢黑暗,把我留在光明里。别想我,以后你们去踏青的时候,如果有春风拂面不肯走,就是我来看你们。”临出发前,这封信被刘华藏在了床垫下面。

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3月18日一大早,30名民警组成的巾帼“逆行者”,踏上了MU7051航班,开拔赴鄂。这也是全省政法系统中唯一一只全部由女警组成的援鄂队伍。

感动:武汉市民那竖起的大拇指

四年前,省女监政治处四级警长武萌去过武汉,周黑鸭、热干面、东湖鱼、小龙虾都是她的最爱,武大樱花树下还有她和朋友合照的身影。可是,坐在从天河机场前往临时隔离点的大巴车上,看到武汉因疫情按下“暂停键”而空无一人的街道,只有樱花在道路两旁孤独地绽放,偌大的城市沉寂而凄凉,武萌心不由疼痛起来。深感震撼的同时,她也暗暗下决心:要尽自己的力量,帮这个城市复原。

在武汉坚守的26天时间里,武萌一共哭过两次。第一次就发生在刚到武汉时。当她们的大巴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时,一辆私家车擦肩而过。副驾驶上一位女士摇下了车窗,给穿着警服的陕西姑娘们竖了个大拇指。

抵达驻地后,留给民警们准备的时间只有一天。按要求,她们必须对紧急防护知识进行再培训、再熟悉。武萌和岳丹荣、王亚楠三人组成了小组,反复进行穿脱防护服的规范化练习。对于她们来说,只有将正确的穿脱流程刻在脑子里,才能感到安心。

在防护服中包裹的武萌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人是个矛盾体——穿上婴儿时期才会用的纸尿裤,却要用成人的姿态战斗;层层包裹下仿佛与世隔绝,却拼劲全力要与外界沟通;想要给战友拥抱,却都心照不宣地用背后的“陕西”相互打气。

而曾经代表女性魅力的秀发,也成为了她们上“战场”的“负担”。当听到医疗队的老师提出“一根头发丝都不能露出来”的防护要求时,大伙没有犹豫,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伴随着剪刀的咔嚓声中,一个个的肩头绽放出一朵朵墨色的花,参差的秀发下,除了含泪的眼眶,还有坚毅的眼神。

挑战:看管的既是罪犯也是病人

和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员们相比,陕西监狱人民警察援鄂工作队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她们打交道的既是病人又是罪犯,所以既要保证监管安全,又不能放松罪犯的教育改造,还要确保队员们的零感染。

为了让大家尽快投入到监狱工作,花薇一边熟悉新的执勤制度和岗位职责,将工作方法整理成笔记让大家学习,帮助大家尽快进入新的角色。同时,她还以最快的速度摸清所在监区罪犯的管理模式和值班规律,让大家对如何执勤做到“心中有数”。

“嘀嘀嘀……”3月19日晚7点,曹夏毓按下手机闹铃。已经把头发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她,带好口罩,穿好警服,和其他省份的队员一起坐上了前往特殊执勤点的公交车。这天是她来到武汉后的第一班岗,要求晚上九点到岗。车窗外,武汉车傍晚格外冷清。

在执勤点,陕西监狱人民警察援鄂工作队主要负责巡逻监管工作。每个被关押罪犯是否有异常,都需要她们仔细巡逻查看。

“再困再累都不敢闭眼。被关押人员每一次翻身、每一次起夜都需要关注。”曹夏毓告诉记者。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和在陕西执勤没什么区别,可事实上,执勤点里每天都有核酸检测复阳的罪犯,所以她们还要特别留心看有没有罪犯出现病症。

凌晨三点,曹夏毓的第一个班结束。“我觉得自己像个馒头,逐渐地发胀发烫起来。”她这样形容穿着防护服的感受。点名册上,她留下一排排歪歪扭扭的字迹——汗水让手心变得湿滑,再加上带着两层手套,使得最简单不过的执笔落字都变得困难。

穿越了四道门,卸下穿了7小时的“铠甲”,曹夏毓照了照镜子:满脸都是压痕和汗水,伸出手,苍白发皱得像干瘪的皱纹纸,额头上深深地勒痕,这个不到23岁的姑娘仿佛看见了花甲之年的自己。

细致:“这个口罩怎么没有压条”

从1月26日开始,陕西省内监狱统一实行封监管理,开启封闭执勤模式。但对于队员们而言,在陕西,只需要戴上口罩工作;而在武汉的定点监狱,需要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连续工作7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每个监舱逐一点名,核酸检测、抽血化验、CT检查、组织就餐、回收餐具、定时消杀,百十米的距离,对她们而言犹如万里长征。

几天下来,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湖北战友的不易。“她们真的太辛苦了,我们来支援,她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二字。”队员田英含告诉记者。

为了监管场所的安全,3月27日,花薇、曹丽娜、龚慧、王萍和几名湖北的战友一起组成了临时清监小分队。罪犯列队完毕后,花薇需要对她们贴身挨个搜查,剩下几个人检查监舍。如果是平时,这份工作的要求就是经验丰富,胆大心细,然而疫情期间,和罪犯们几乎“零距离”的接触,使得感染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作为整个监区年龄最大的执勤民警,花薇本可以申请不进入一线,可她却打了头阵。

百余名罪犯、百余个床铺、百余个整理箱,包括每一个角角落落,都留下了她们笨拙而坚定的身影。“把手抬平,好,转身”花薇伸出手,用不太灵敏的触觉在罪犯的周身感受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是什么?”“报告警官,这是一颗钮扣。”“不允许携带任何规定物品之外的东西。”

“这个口罩怎么没有压条?”龚慧清理整理箱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用过的旧口罩,金属压条部分被取出来了。王萍和曹丽娜赶紧又把整个监舍重新仔细的清查了一遍,最终在床板的缝隙中找到了这个缺失的压条。

王萍说,罪犯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将东西尽可能多地藏起来。比如,疫情期间,为了防止聚集性吃饭,每天给罪犯供应的盒饭是用塑料袋装好的。这些塑料袋,有时候就会留下隐患,需要很仔细地清理。

亲历:26个日夜生死对话

武汉,暴雨,援助湖北工作群里传来安全警示。“近几日大风大雨,大家一定注意安全!注意门窗和房顶,注意电线!”

3月28日、29日两天时间,是特殊执勤点部分罪犯撤出隔离点的日子。穿着隔离服、身披雨衣的女警们依序巡查监舱,清点消毒药物,勾画花名册、准备警用物资、配发防护用品。

花薇坐在关押点的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一个个笨拙移动的白色身影,内心百感交集:若是平日在单位值班,定要拉近镜头,看清她们的脸,而此刻只能想象护目镜下炯炯有神的双眸。

暴雨加上倒春寒,曹夏毓把所有带着的厚衣服都穿在了身上,还是觉得冷。可是,套上防护服之后,身体又开始出汗。这天,她要上夜班。

已经是晚上11:40分了,一位被集中隔离的罪犯说睡不着觉。曹夏毓便站在旁边,和她聊天,并反复劝说。凌晨两点,罪犯说头晕。曹夏毓对于监管罪犯的情况已经熟记于心,知道她有基础性疾病,于是,便给她量了血压——200!

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曹夏毓一瞬间脑子有些懵。但她没有思考多久,马上联系医生,并询问了使用药物的计量。一个小时后,罪犯的血压降到了160。曹夏毓回到驻地后,一直没敢睡觉,直到最终确定罪犯血压稳定后,才躺到了床上。这个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26天的时间里,这类事时常发生,但队员们没有退缩,因为她们明白,这是她们的使命和担当。

24小时:在监管“战场”种下希望种子

雨过天晴,武汉的温度迅速上升,正午温度能突破30℃。和温度一起飙升的,还有队员们对教育改造工作的热情。

巡查中,大家发现,罪犯除了看书,没有其他娱乐休闲活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安抚服刑罪犯的情绪,让她们保持对生活和改造的信心呢?”好多天,援鄂队员一直在思考。

和武汉的其他地方不同,监狱里人员密集。这里有罪犯因害怕被感染而引起的恐慌;有因不断袭来的疫情信息而导致的焦虑;也有因无法陪伴远在湖北的亲人而产生的内疚……当看到康复楼里的罪犯焦虑不安、行为散漫,无所事事的状态,花薇带领队员们,果断将陕西监狱经验做法“实地嫁接”,开展“谈一次话”、“写一封信”、“读一篇文章”的“五个一”活动。

刘华在关押确诊罪犯的特殊执勤点值班时,一位罪犯突然开始大哭。“人生看不到希望,我得病了,到处都隔离,外面的医院大夫肯定也在处理传染病,谁也顾不上我,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是求死的最好时机。因为大家都在忙防疫,没人会管我,没人会在乎我。”要知道,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一个人哭会对周围很多人的情绪造成影响。

身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刘华,来到罪犯的床边。“你可能是最近压力太大了,咱俩聊聊天就好了。”拉家常的过程中,这名罪犯说自己饭做得好。“那你会做热干面不?”刘华问。“会!”罪犯兴奋地给刘华讲热干面的制作过程。“你看,这场疫情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大家现在都知道武汉的热干面了。光听你说我都饿了。你出去以后,支个摊子卖热干面,生意肯定好。”听到这些话,罪犯的情绪明显被调动起来了,“警官,你说的对。我还有几年就出去了,出去以后我要......”心的回归,才是真正的回归。这时刘华才想起来,自己和这名确诊的罪犯,只有不到两米的距离。

在疫情面前,在民警努力下,所有的心都牢牢凝聚在一起,以爱和温暖迎接胜利。赵楠利用休息时间在网上精心挑选摘抄美文,带进监舍,丰富罪犯单调枯燥的隔离生活;常小娜不顾随时可能出现的返阳风险,与罪犯个别谈话,让谈心成为打开心灵的钥匙;严晞开导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罪犯给家人写信,让书信成为慰籍情感的好帮手……

果敢:慎终一如始战“疫”不懈怠

“报告警官……”4月3日晚,一声疾呼引起武萌的注意。此时护目镜依然被雾气笼罩,镜片下沿已是雾珠滴落而成的“小水池”,眼前也是模糊的一片。

凭感觉走近监舍,武萌发现一位病犯呕吐多次精神状态不好,倒地不起并伴随着痛苦的哀嚎,见此状,同监区的罪犯们情绪突然紧张起来,高喊着:“我们不要和她一个监舍,警官快放我们出去!”听到喊声,其它罪犯情绪受到影响也开始吵闹起来。

罪犯群体性情绪爆发,这对于任何一位民警来说都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更何况是当时处于疫情核心区的武汉。绝对不能哄监闹事!这是武萌本能的反应。无论如何都要把罪犯情绪安抚下来。她一边让襄阳的战友留在监外继续呼叫值班医生,同时汇报指挥中心,一旦罪犯情绪失控随时请求增援。而她自己则走进监舍,来到倒地的罪犯身边。

看见警察进来,周围罪犯全部围了上去。“让我先看看病人。”武萌大喊着。接着,映入她眼帘的是空地上的罪犯和一堆呕吐物。武萌马上找来了毛巾,把罪犯鼻子、嘴周围的污秽擦掉,防止其窒息。接着,便打算将罪犯扶起。谁知,对方开始在地上打滚,就是不配合。武萌只能一边继续拉扯,一边给其他罪犯喊话:“你们别害怕,值班医生已经在路上了,不会有问题的。你们看我都进来了,咱们先把口罩带好,站到窗口通风的地方,让我先给监舍消个毒。”

就这样,她一边喊,一边处理,罪犯们的情绪慢慢缓和了下来。这时,一名罪犯开口:“警官,她是不是有传染病呀?”“我不是医生,你们也不专业。医生马上就来了,他会有最专业的判断。你们都是经历过的人,不要紧张。”

等待的过程,对于现场的所有人而言,每一秒都特别难熬。终于,值班医生来了。武萌将病人交给值班医生后,由队员王海燕陪着送到了社会医院。直到确定病人病情稳定后,武萌才下班。回到酒店分别时,和她搭档的襄阳女警说了一句:“跟你们一块值班,太安心了。”

光荣:战“疫”一线火线入党

4月9日,抵汉23天。这一天,常小娜在武汉“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常小娜说:“这是组织送给我最特别的礼物。”

援鄂的日子里,常小娜最熟悉的是凌晨三点的天色和监区的忙碌。每次上班前,不管晚上吃的多饱,她都会额外再吃一碗泡面,否则体能跟不上。

按照大伙的约定,每个人在下班后都要在微信群里平安。4月2日,常小娜凌晨三点下班。她在群里留下了一句话——搭班的襄阳女警由于太疲劳,下车时摔了一跤,我陪着去医院看看。这条信息的发出时间是早上4:30分。

早上五点,王萍看到消息后,心不由得揪住了,一方面不知道战友的伤势情况,另一方面医院的感染几率较高,而她们的防护措施仅仅只有口罩。

直到六点半,常小娜又发了条信息:搭档伤势已经处理,需要休息。我们去的医院没有接收过确诊患者,相对安全。

只言片语中,没有不相识的陌生,只有这同为藏青蓝的情谊。这时,可能连常小娜自己都忘了,她此前已经在监区连续工作了十个小时。

4月9日,在讨论常小娜入党问题的时候,临时党支部的所有人都坚定地举起了手。表现突出的她,战地火线入党,听着常小娜铿锵有力的入党宣誓,大家知道,瘦小的她经受住了战火的洗礼,火速成长。

寄情:把牵挂埋在心底

离别有多久,思念就有多深。援鄂工作队的民警,在家或是慈祥的母亲,或是温柔的妻子,或是孝顺的女儿,在武汉则只是一名出征的战士。

3月29日,是援鄂队员田英含父亲的生日,她却没有办法陪在他的身边。来武汉后,田英含每天都要给家里报一声平安,因为这足以抚慰他们牵挂的思绪。那天晚上九点半,家里微信群中蹦出了几张图片,打开是一家人帮父亲庆祝生日的照片。开心幸福的场面,看着看着,田英含却泪眼婆娑。此刻她多想给父亲一个拥抱,亲口告诉他,她是多么的爱他。

每次下了班,曹夏毓都会和父亲视频。这样的频率,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手机那端,父亲有时候问工作,有时候闲聊。“还有一次,我说马上要穿防护服,我爸说那你穿一遍让我看看。”直到站完最后一班岗,曹夏毓在视频中告知了父亲撤离武汉的时间,此后父亲就再也没有和她视频过。“其实我爸挺内敛的,我把感谢信发给他,他也只是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清明那天,王海燕的公公去世了。王海燕既是警察又是军嫂,长期的一线工作让她很少能照顾到孩子,是公婆一直默默地帮她养育着两个儿子,待她也如亲生女儿一般。谁知援鄂一别,平时硬朗的公公竟然猝然离世,王海燕悲痛不已,泪如雨下。老人下葬那天,正值王海燕的夜班,花薇和王萍争着要替她上班,她却说只有上班才能让自己不想那么多……

战友:摘下口罩让我们重新认识

防护服每一次穿上与脱下,都是一次生与死的对话。武汉的每一个清晨与繁星,都是一次精神意志的磨练与升华。

陕西医疗队撤离时,将携带的物资留给了女监的干警们。里面除了防护用品之外,还有少量的真空包装的凉皮和羊肉泡馍。武萌各分到了两包,她一直舍不得吃。直到接到返回消息时,她决定把剩下物资准备转送给一直和她搭档的那位襄阳女警。可是,隔着一米的距离,当两人卸下防护装备,摘下口罩的那一瞬间,双方都愣住了。20余天的朝夕相处,都是包裹在厚厚的防护服下,那天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

“尽管没有一起扛过枪,但是一起进过舱。”26天来,陕西的队员们和全国各地的援鄂狱警,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平安有多珍贵,守护平安就有多重要。再艰巨的任务,大家一起来努力完成。见证过武汉从“暂停”到“重启”,她们更加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平安,并坚定为守护平安不懈奋斗的努力。

必胜:不辞千里只为樱花盛开

4月12日下午2点,陕西监狱人民警察援鄂工作队30名女警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离开了她们奋战了26个日夜的武汉,平安回家。家乡人以最高礼遇迎接她们。

长情凝望凯旋路,至上功名是付出。

刘华家里,有一个红色的箱子。里面是六十多年前她的爷爷作为西北野战军进山剿匪的故事,还有三十多年前,父亲在战争一线浴血奋战的故事。刘华说,她从小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父亲腿上,听他讲那一个个奖章,一张张照片,甚至一个小纸条背后的故事。那时候她就想,什么时候能把自己的故事也装在那个箱子里。如今,箱子里多了一封武汉发来的感谢信、一封手写的请战书和“三秦战疫最美家庭”证书。

武萌的女儿一岁七个月了,从出生就没离开过她。出发前她特意让孩子和自己的行李合了个影。小小的身躯和旁边大大的黑色背包,形成了鲜明对比。援鄂期间,她刻意减少和女儿视频,一是怕孩子看见她想妈妈,更是怕自己看见女儿会抑制不住地牵挂。于是,这张照片便伴随着她在武汉的26个日夜。回到陕西隔离期满后,武萌看见孩子兴高采烈地挥舞着小手跌跌撞撞地向自己跑来,突然停在面前怯生生地叫了句“阿姨”,心中五味杂陈。可她仍说无悔自己的选择,等到女儿长大,总有一天会为她骄傲的。

“只不过是换了身衣服,换了个地方,尽了自己的职责,仅此而已。”从1月26日参加监狱封闭执勤,到3月18日逆行武汉参加战“疫”,再到四月初换防,花薇已经离家70多天,也整整在监区的抗“疫”一线奋战了近70多日。在这场武汉监所保卫战即将胜利之时,花薇和省女监干警们的转身离去,只因为她们知道:黎明已经到来!

没有人生来勇毅,但在疫魔肆虐时,陕西省女子监狱的30名干警和恐惧较量、和疲惫作战、与病毒斗争,她们的无悔坚守,换来今天春满人间,荆楚大地重现繁华。

(记者石喻 涵李平)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