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就是不搬!搬迁后进城吃石头吗?” 面对村民放下的“狠话”,他选择......
时间:2021-10-21 09:41来源:青海法治报责任编辑:江旭峰

“走进农户家,打开锅盖除了洋芋就是青稞面馍馍,房屋低矮破旧,青壮年去城里打工后,剩下的就是孩子、老人和出不去的残疾人……”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保障部副主任俄赛多杰回想起自己刚到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窑庄村入村扶贫时的情景感触颇深。

俄赛多杰是农村孩子,对农民兄弟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愫,深知他们生活的艰辛。但第一次走进窑庄村,他还是被这里简陋的住房、困难的生活状态所触动。就在那一刻,俄赛多杰心中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2015年10月,俄赛多杰根据省检察院安排,到乐都区瞿昙镇窑庄村当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这一待就是七年。

啃“硬骨头”

“我家就是不搬!搬迁后我们吃什么?我们进城吃石头吗?”窑庄村位于乐都区的浅山地区,受了一辈子穷的村民们还是留恋自己的家乡,对前来做易地搬迁动员工作的俄赛多杰曾放下这样的“狠话”。

连年冰雹,农户受灾,阻断了山里人的脚步和眼界,世代贫困如影随形,易地搬迁成了唯一的出路。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却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这种日子窑庄村的36户村民早就过怕了,可一想到离开,他们犹豫了。

想要过上好日子,思想要先”脱贫“,不实现应搬尽搬,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就是一句空话。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俄赛多杰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向全村实现易地搬迁入住的目标发起总攻。

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几十次。连续几个晚上,俄赛多杰和村民一直聊到后半夜,还给他们看了新居的照片,“乡亲们,你们打工也方便了,出门就是医院,孩子上学就在附近,生活多方便啊!现在靠天吃饭一年也就几千元,进城了娃娃们打打工,老汉们搞点产业,一年下来怎么也有几万元呢”。俄赛多杰一笔一笔给村民们算着经济账。

思想疙瘩解开了,但根据搬迁政策,同步搬迁的30户一般农户的自筹款又成了易地搬迁工作面前的一座“大山”。穷了一辈子的农民,让他们一下子拿出十几万元的自筹款确实很难。俄赛多杰和当地农商银行协调贷款事宜,帮助农户贷款。

窑庄村易地搬迁工作启动以来,俄赛多杰做动员、解难题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搬不动山就搬人,有困难解决困难,他以愚公移山的劲头,在2018年年底终于实现窑庄村56户213人集中安置,挪出了“穷窝”。

都富起来

帮助村民迈出摆脱贫困的第一步,熬干汗水吃不饱的穷苦岁月被抛进了历史。在洪水坪易地搬迁安置居住区,一幢幢规划有序的楼房鳞次栉比,树阴下回荡着人们爽朗的说笑声。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从窑庄村搬迁下来的周尚贵感慨不已:“是俄赛多杰书记用真情打动了我,让我来到县城、住进新房过上了新生活。”

怎样才能让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生活好起来?这是俄赛多杰日思夜想的大事。为了让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他利用自己的资源、人脉,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让他们共享发展带来的“红利”。“不断探索村民脱贫致富、集体经济壮大的新路子,才能让他们真正过上好日子。”俄赛多杰说。

第一书记工作千头万绪,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俄赛多杰和村“两委”为搬迁后的村民生产生活做计划,组织技能培训43人次,协调解决生态护林员16人,公益性岗位2人,扶贫车间岗位1人,江苏务工2人,保证年人均收入万元以上。

七年的驻村工作结束了,今年7月,俄赛多杰回到了本职岗位,他心里还惦记着窑庄村,时不时地在村“两委”的微信群里聊一聊发展情况,问一问村里的地有没有撂荒。俄赛多杰说:“这七年不是我在驻村而是窑庄村住到我心里了。驻村一天,我就要为村民多干事、干实事。扶贫路上我们累了、苦了,但村民笑了,我们就值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人物档案

俄赛多杰,中共党员,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保障部副主任、三级调研员,2021年6月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