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玉树东大门的“守护者”——探访玉树州称多县公安局歇武派出所省际维稳检查站
时间:2025-10-13 15:04来源:青海法治报责任编辑: 安羽

“歇武派出所省际维稳检查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玉树藏族自治州仅有的四处环藏维稳检查卡点之一。检查站的工作任务重点是防控输入型风险隐患,对可疑人员实施检查、封堵和遣返,从源头杜绝不稳定因素。”玉树州称多县公安局歇武派出所所长、省际维稳检查站站长闹布松保向记者介绍。

近日,“法治护航新征程 共筑平安青海新‘枫’景”之玉树行采访组的车行驶在称多县东南部省道345沿线上,只见称多县公安局歇武派出所省际维稳检查站的民警、辅警们早已穿戴整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里是出川入青、出青入川的咽喉要道,被誉为玉树的“东大门”。在闹布松保的介绍中,记者走进了检查站,近距离感受民警、辅警在检查过往车辆、调解矛盾纠纷、为民服务中的坚守与担当。

图片

守好“东大门”的安全防线

“您好,请出示相关证件,配合检查。”清晨的省道345线车流量渐增,在检查站的车辆检查通道,民警旦周朋措手持交通指挥棒,引导一辆从四川省方向驶来的货车停靠在指定区域。民警们分工明确,有的核对驾驶人及乘客信息,有的检查车辆后备厢及货物,还有的认真记录检查情况。车轮卷起的尘土时不时落在他们的警服上,但每个人的目光都专注而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之处。

“干我们这行,就得练就‘火眼金睛’。”休息间隙,旦周朋措向记者讲述了2024年破获的一起案件。那年初秋傍晚,一辆面包车上的几名男子穿着沾满污渍的工作服,却在接受询问时眼神躲闪、言辞含糊。旦周朋措立刻提高警惕,与同事分工控制现场,对车辆及人员进行细致检查。打开后备箱,露出一卷卷电缆线。经进一步核实,这几名男子并非工程人员,而是流窜作案的盗窃团伙,这些电缆线是他们从附近工地偷来的。最终,几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受到法律制裁。

这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也体现出维稳工作的重要性。检查站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零下十几摄氏度,检查站的5名民警和12名辅警始终坚守在这条要道上。白天,他们在车流中穿梭查验,汗水浸湿警服;夜晚,借着路灯与执法记录仪的灯光,守护道路安全。截至目前,检查站累计检查车辆22.16台次、人员66.42万人次,破获移交刑事案件8起,打击处理各类犯罪嫌疑人87人。

“多检查一辆车,多核实一个人,辖区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旦周朋措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说。尘土依旧,车流不息,而这群“东大门”的守护者,以专业和执着为过往群众筑起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图片

搭建“暖心驿站”解民忧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的帮助,这事儿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在检查站的日常工作中,矛盾调解也是重中之重。站内一楼的矛盾纠纷调解室内,村民桑杰紧握着闹布松保的手,激动地说。原来,桑杰与邻居因宅基地边界问题长期争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得知情况后,闹布松保组织人员立即介入,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用通俗的语言解读相关法律条文,并多次到现场实地查看。经过几天努力,终于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签订了调解协议。

走进调解室内,墙上张贴着“依法依规、情理兼顾”的调解原则。“邻里摩擦、家庭分歧、小额纠纷,只要到了这里,我们都会尽力化解。”闹布松保拿起一沓调解台账向记者介绍:“我们组建了经验丰富的民警和专业调解员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法律,用共情的态度疏导情绪。”

在日复一日的调解工作中,检查站内的民警与调解员耐心倾听并解决老百姓的烦恼。同时,也在一步一个脚印中走出来了属于他们的基层经验,那便是——面对不同的矛盾纠纷,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在2023年调解的一起草山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因心里都憋着一口气,谁都不愿先让一步,最终导致双方当事人的矛盾长达十年之久。

“我知道其实双方当事人心里都明白道理,就是赌气。”闹布松保说:“我们决定采取‘持久战’……”那便是每天都前往当事人家中拉家常、袒心扉。持续了十几天后,两人在闹布松保的坚持中有所动容,愿意各退一步重归于好,就这样一起长达十年之久的矛盾就此化解。

“这里就像我们的‘暖心驿站’,有矛盾来这儿准能解决。”村民桑杰笑着对记者说。这不仅是群众给予的最高评价,更是检查站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缩影。用耐心倾听消解邻里隔阂,用公平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将“冷冰冰”的管理站点,变成了暖融融的民心阵地,真正成了守护辖区和谐的坚实桥梁。

图片

用行动诠释警民鱼水情

采访中,闹布松保的一句话被反复提及,也成了检查站人人践行的“初心宗旨”:“我们就是要真正融入群众、融入这片土地。”这份融入,藏在他办公室整齐叠放的锦旗与感谢信中,更在每一次为群众纾困的行动里。

“你看这封,是外地游客专门寄来的。”闹布松保拿起一封泛黄的信件回忆道,“当时他们初到这边严重高反,民警得知后二话不说,立刻开车把两人接到站内,提供食物热水,拿出氧气瓶,腾出休息室让他们静养,一直守到次日凌晨才放心。”话音刚落,他又指向墙上一面印着“雪中送炭情暖人心”字样的锦旗,“这是去年冬天,一名货车司机在雪山路段抛锚,手机也快没电了。我们接到求助电话,带着扳手、防滑链就往现场赶,徒步近一个小时才到。帮他修好车时,司机红着眼睛紧紧握着我们的手。”

讲述这些故事时,闹布松保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语气里藏不住的自豪,仿佛那些寒风中的奔波、深夜里的守护,都化作了最珍贵的勋章。而这样的暖心时刻,在检查站早已是常态:自设立以来,他们累计救助故障事故车10余辆,将20余名受伤驾乘人员及时送医;4次救助国家保护动物,让濒危生命重归自然;更在群众遭遇物资短缺、经济损失等难题时主动靠前。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融入群众的生动注脚,也是检查站用真心捂热这片土地的最好证明。

夕阳西下,检查站的灯光逐渐亮起。记者离开时,民警、辅警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他们用日复一日的付出,守护着玉树“东大门”的安全,也用一件件暖心的实事,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成为了群众心中最可靠的“守护者”。

图片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