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风夹着雪如千万个小钢针一起“飞”来,他们在意的却是它们……
时间:2021-03-24 11:44来源:新疆平安网责任编辑:尹广乐

放飞巨雕乐开怀

护边员放飞雕

3月10日,一辆印有“慈善医疗救护”字样的面包车拉着一个特殊的乘客奔驰在边境线上,同行的还有几名护边员。

车在广袤的无人区停下。护边员小心翼翼地将这位乘客“请”下了车。

只见,一只硕大的雕舒展开翅膀,那翅膀足有两米多长。医务人员拿来医药箱,仔仔细细地为雕做着身体检查,并再次给伤口上了药水。

护边员围在雕的身边依依不舍地爱抚了一番,鼓励它飞起来。雕像明白了人们的意思,呼扇着翅膀,向天边飞去。

护边员目送着它,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个故事要从雕的出现时讲起:

3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陈庚和同事驱车在边境线上巡视。

“那是什么?”陈庚远远望见前方铁丝网上挂着一个东西。他们把车开到跟前,原来是一只误撞了铁丝网的巨型雕。它被铁丝网困住,受了伤,正在无助地挣扎,身上已是血迹斑斑。

陈庚立即和同事下车,对它施救。

护边员救助雕

这片山区经常有各种飞禽走兽出没,在这里巡逻的护边员会经常和他们不期而遇。但这么近距离地看到体型这么大的雕,对他们而言还是第一次。

安全地、尽可能减少受伤面积,且把和铁丝网纠缠在一起的以凶猛著称的雕救出来,陈庚和同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这只雕因为多处受伤,几乎失去了飞翔的能力。陈庚和同事决定带它回驻地疗伤。于是,又费了一番九牛二虎之力把雕抬上了车,拉回了驻地。

经过清理伤口、酒精消毒、碘伏涂抹、包扎等医护过程,雕的伤情总算稳定了下来。接下来,他们将雕送进“VIP病房”,进入精心护理阶段。

雕的精神状态和伤情一天好过一天。整整“伺候”了三天,雕已恢复如初。他们决定第四天将雕放飞。

根据雕的相貌体征,陈庚在“百度”上查到,此雕应该是花雕中的草原雕,也称草原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成功放飞雕的那一天,陈庚和护边员都为做了一件保护野生动物的好事而开心。

手机里的野生动物

护边员展示手机里野生动物的图片

“这是盘羊!”“这是野马群!”“这是雪豹的脚印!”

3月中旬,记者来到乌兰拜兴沟执勤点采访。说到野生动物保护的话题时,每名护边员都兴奋地掏出手机翻找着拍下的野生动物的图片。各种野生动物真真切切地展现在记者眼前。

“我们查了,这就是雪豹的脚印。它就在这里活动呢,但没有看到它。”护边员沙力木说。

护边员拍摄的野生动物照片

“你看看,这群野马太漂亮了!看到它们时,我激动地啊!不做护边员哪能看到这么美的画面啊!”护边员叶尔达可提说。

“就在几天前的晚上,一群狼就在我们执勤点附近,好多双发着绿光的眼睛。我们在房里悄悄地观望着它们。直到天亮了,它们走了。我们互不侵犯。”护边员玛拉提说。

“我们每次看到野生动物时,都静静地站在那里,不去惊扰它们。和它们这样相望着的感觉特别好,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它们在这里出没,就说明这里的环境保护的好啊!”护边员小组长巴哈提告诉记者。

继续阅读

护边员巡山

乌兰拜兴,蒙古语是有水的地方,这里是一道两山之间的峡沟,中蒙边界线横跨该沟。因为这里有水,所以生长着红柳、蒿草等植被,成为牧民的冬季放牧点。

为了维护放牧秩序、确保边境安全,边防部队在中蒙边境北塔山腹地的雪野里建成乌兰拜兴季节执勤点,一支牧民护边员队伍相伴左右,成为部队官兵守边的好帮手。

2017年,木垒县委县政府在乌兰拜兴建立了护边员执勤点,宿舍、厨房、学习室等一应俱全。

宿舍里的被褥叠放得整整齐齐;太阳能在这里发挥了作用,尽管外面冰天雪地,屋内却温暖如春;厨房灶台上、碗柜里的物件擦洗得干干净净;客厅里的大桌子,吃饭的时候是饭桌,学习的时候是写字台;窗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沓本子,翻开看,是每一名护边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作业本……

记者和当班的护边员聊天得知,这里没修路之前,进沟出沟都是一件艰难的事。100多公里的路,过去要颠簸几个小时,运气差的再遇上暴风雪、车辆抛锚等突发情况,境况就更加凶险。

如今,这里的路况改变了,风雪却始终如一。风夹着雪迎面吹来,就如千万个小钢针一起“飞”来,即便如此,巡边工作也从未停歇。

正是有部队官兵和护边员的忘我守护,才换来了牧民随驼铃声声吟唱出的边塞歌谣。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