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乡村旅游“金饭碗”怎么端得稳?新疆博湖县蹚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时间:2022-07-26 20:14来源:石榴云/新疆法制报责任编辑:郭炬

7月22日,游客正在“博湖花海”体验骆驼骑行。古雪丽摄

盛夏至,花似锦。7月22日,记者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千亩鲜花竞相绽放。错落有致的民居、装扮一新的巷道,眼前的美丽乡村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乌兰再格森乡位于博湖县东南部,毗邻博斯腾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218国道。随着博湖县全域旅游的发展,乌兰再格森乡深挖潜力,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层治理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22日一早,“食悦八方”农家乐店主张焕然洒扫庭院、整理食材,为中午的团餐接待做足准备;在“博湖花海”景点,村民亚库普江·玉素普将自家的骆驼和马匹安顿好,静待游客体验......

近年来,乌兰再格森乡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产业,围绕博湖花海、富硒桃园、西海旅游驿站、民俗文化村等打造了一批本土旅游品牌。

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之一是要让村民受益。

2019年乌兰再格森乡打造了占地1500亩的“博湖花海”,乌兰再格森村4组村民亚库普江将自家的10亩地流转给村集体,在村里开起饭馆,又将自家的两匹马、一峰骆驼牵到花海供游客体验。

在这之前,亚库普江靠种地一年收入4万元左右,如今年收入10万余元。

“美丽乡村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现在村子变美了,我们的口袋也变鼓了。”亚库普江说。

“辖区旅游业态多,家家户户比着赚钱,全乡已实现就业全覆盖。”乌兰再格森乡乡长孟克巴依尔说,村民口袋鼓了,脑袋也不能空。

乡里就业机会多,但村民就业能力不足是实际,为此,乌兰再格森乡采取“技工学校+基层组织+旅游公司”联动模式,种植、烹饪、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缺什么,乡里就联合有关单位培训什么,彻底解决“人岗不匹配”的问题。

乌兰再格森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乡里组建了3支石榴籽“文艺小分队”,经培训后在景区开展现代歌舞、都塔尔演艺、非遗文化等活动,提升游客参与度的同时,也让参演群众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为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乌兰再格森乡用好“乌兰说事”等品牌,通过“美丽庭院示范户”“积分制”等一系列制度,实现群众自我约束、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新业态的出现也为当地治理带来挑战。

一年前,张焕然瞄准商机,从外地来到乌兰再格森村做起农家乐,也是在这段时间,乌兰再格森乡的农家乐产业迅速发展起来。近5年,乌兰再格森乡的农家乐数量由最初的几家增长为现在的55家,占到全县总数的一半。

农家乐数量的猛增让竞争更加激烈,价格不一、服务质量不等,一次深入肌理的治理迫在眉睫。

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今年年初,乌兰再格森乡结合辖区内游客多、商铺多的实际,在村规民约中新增了旅游发展篇,制定《文明就餐公约》《文明旅游公约》《农家乐协会章程》等乡级“行业公约”,增强业主广泛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意识。

今年3月,博湖县成立了博湖县餐饮行业协会,对农家乐等餐饮单位的原材料使用、用工、价格等方面作出规定,以行业自治推动服务升级。

乌兰再格森乡农家乐全部加入协会,实行原材料统一采购,与当地技工学校对接,输入专业人才,定期培训,统一服务标准,并对餐饮价格做了统一指导,杜绝“漫天要价”。

农家乐经营活动规范有序,“抱团”发展,服务水平再上一级。

55家农家乐有35家位于国道两侧,其余的穿插村中。游客量较大时,协会根据不同接待能力统一协调,确保家家都能吃上“旅游饭”。

今年夏季,博湖县旅游业生意火爆,乌兰再格森乡旅游服务忙而不乱。7月初,乡里迎来11家旅行社的4000多名游客。协会提前统筹,根据游客不同需求及农家乐接待能力统筹安排,游客和农家乐实现双赢。

每周乌兰再格森乡都会联合餐饮协会在农家乐之间开展菜品互评、节俭评比、文明创评、文明餐桌等活动,如今,文明旅游服务早已扎根于群众心间,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和道德规范。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进程中,我们依托‘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金字招牌,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践行者、倡导者和受益者,确保了人人都端得稳乡村旅游的‘饭碗’”。博湖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郑留闯说。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