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的清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霍城垦区人民法院的警车碾过积雪初融的牧道,直插天山腹地某边境牧区。
执行干警顶着凛冽山风穿行于草场和防风林之间,通过卫星定位与牧民线索双重指引,在海拔1400米的林场精准截获“老赖”谢某,以一场百公里草原追击成功执结两起案件。
百里追踪智擒“老赖”
早上9点40分,霍城垦区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警铃骤响。
“法官,我打听到谢某正在六十一团后山卖树!”申请执行人张某的紧急来电划破宁静。
执行团队闻令即动,两辆警车冲破晨雾向天山北麓疾驰。

在蜿蜒百余公里的盘山公路上,执行局副局长紧盯手机上的定位地图研判地形。
当车队行至某连队岔路口时,经验丰富的执行员老卢突然叫停:“应该就是这,前方有大型货车的新鲜车辙!”
为避免打草惊蛇,干警们弃车徒步,深入密林。“咔嚓”的油锯声指引方向,执行团队悄悄靠近,只见谢某正指挥工人装运原木。
面对突然到来的执行干警,他故作镇定:“同志,这是我亲戚家的林地……”话音未落,执行法官已亮出谢某的采伐许可证复印件,铁证面前谢某顿时语塞。
此时距接到线索仅3小时,这场山野追击战初战告捷。
云端破局智斗“隐身账”
执行现场,执行干警迅速控制谢某手机并查看其微信收付款流水。虽然其名下账户早已冻结,但微信账单里频繁的收入账款引起注意,执行干警猜测谢某通过登录他人微信账户转移资金。
“这些是卖树的钱?”
面对质问,谢某额头渗汗:“这是帮朋友代收的..……”
执行团队立刻兵分两步开展调查工作:一方面通过移动执行终端系统联系执行指挥中心核查微信实名信息,另一方面现场比对运输单据。
经查实,该微信虽登记在第三人名下,但近三个多月登录设备均为谢某手机。面对云端取证,谢某终于承认通过“借壳账户”转移资金的事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3条,现将对涉案账户强制扣划!”随着执行法官当面宣读执行裁定书,谢某账户内的1.3万元通过查控系统被即时扣划至法院“一案一账户”系统,发放至两名案件申请执行人手中。两起案件从接到线索到执行完毕仅用时6小时,展现了执行干警“追着执行跑”的担当精神。
执行亮剑兑换“真金白银”
回程,夕阳已经染红了天山雪峰,两起拖欠两年的劳务合同纠纷圆满执结。
申请执行人张某颤抖着点开银行到账信息,1万多元血汗钱失而复得:“本以为这笔钱要打水漂,没想到法院行动这么迅速,真正为我们老百姓撑腰!”另一案件申请人维吾尔族大叔艾某,则用生硬的汉语连声道谢:“法院亚克西!”
自2025年专项执行行动开展以来,霍城垦区人民法院梳理出51件涉民生案件为重点目标,已执结案件22件,执行到位金额37.81万元,司法拘留预处罚5人,实际拘留1人,让26名群众拿到了沉甸甸的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