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玉都街道:“吹哨报到”凝聚多方力量破欠薪困局
时间:2025-04-07 10:51来源:兵团长安网责任编辑: 陈言

清晨,寒风裹挟着零星沙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玉都街道综治中心的调解室内却暖意融融。73名工友紧盯工作人员手中的工资发放清单,眼神中交织着忐忑与期待,随着最后一笔款项确认到账,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近日,玉都街道综治中心依托“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劳动监察、司法、公安、法院等多部门,历时35天化解一起重大欠薪纠纷。

哨声响起,两起案件牵动民生冷暖

昆玉街道网格员在例行巡查中发现,辖区某建筑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拖欠73名农民工工资逾110万元。

工人们情绪激动,多次围堵项目部,矛盾一触即发。

几乎同一时间,街道矛调中心接到某光伏项目三个标段的农民工集体投诉,总承包方与分包单位因工程结算争议,导致120名工人工资被拖欠,涉及金额达200万元。

面对两起案件交织的复杂局面,街道迅速启动“吹哨”程序,师市人社局、司法局、公安局、劳动监察等7个部门迅速集结,24小时内,劳动监察介入调查用工合同,司法所搭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同步开展心理疏导,公安民警驻点维持秩序。

“过去遇到这类问题,街道‘单打独斗’往往力不从心。现在哨声一响,专业力量半小时内就能到位。”街道副主任陈国郑感慨。

部门合奏,破冰攻坚彰显机制效能

调解室内,建筑工人代表王建国攥着皱巴巴的考勤表,声音沙哑:“我们干了半年,公司说账上没钱,可包工头自己开豪车!”

在建筑公司欠薪案中,劳动监察大队抽丝剥茧发现关键症结:该公司将工程款挪用至其他项目,涉嫌恶意欠薪。城区司法所人民调解员王亚丹则提出“以工代偿”方案,由企业将未售房产抵押给农民工,并承诺优先聘用他们参与后续项目。

“法律底线不能破,但民生问题也要柔性解决。”王亚丹回忆,调解过程中,企业法定代表人张某起初态度强硬。司法所联合律师团队向其释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强制条款,并告知若进入司法程序,企业将面临列入失信名单、工程资质降级等后果。企业负责人最终签署人民调解协议,城区司法所采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确保调解结果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更为棘手的某光伏项目则暴露出行业痼疾。总承包方以“工程款未到位”为由拒付工程款,分包单位则以“垫资过多”为由拖欠工资。街道搭建“四方会谈”平台,邀请住建局专家现场评估工程质量,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厘清资金账目。

经过连续三昼夜的磋商,总承包方同意先行垫付部分农民工工资,剩余部分通过诉讼渠道解决。

长效固本,机制创新筑牢治理根基

纠纷化解并非终点。纠纷虽已平息,但玉都街道的“哨声”并未停止。事件处置结束后,街道牵头成立“工程建设领域劳资纠纷联席会”,吸纳住建、税务、银行等部门参与,定期排查企业用工情况。司法所则联合公益律师团队,在工地开设“法律夜校”,为农民工普及维权知识。

“基层治理不能只当‘救火队’,更要成为‘防火员’。”玉都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翠蒙表示,自“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运行以来,辖区劳资纠纷调解成功率从68%提升至93%,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45%。2024年至今,街道累计吹响“民生哨”27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5件,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4件,挽回经济损失961.4万元,调解成功率100%。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