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打赢跨越16个月的生态守护战,兵团检察公益诉讼帮助杨树“重生”
时间:2025-09-03 09:47来源:兵团长安网责任编辑: 陈言

“这片林子总算又绿起来了!”

2025年8月的一天,站在八连的林地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额敏垦区人民检察院干警望着眼前迎风飘曳的117棵新苗,长舒了一口气。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背后,藏着一场持续16个月的生态守护战。

2024年4月,刑事检察部在办理一起滥伐林木案时发现,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责可能履行不到位。

线索很快移交到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该部门干警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是一起刑事案件,更关乎公共利益——树木是生态的“肺叶”,每一棵都不能被随意伤害。

5月,公益诉讼立案调查正式启动。检察干警钻进林地,用镜头记录下被伐树木的痕迹,一遍遍询问团场工作人员、护林员,像拼图一样还原事件全貌。证据渐渐清晰:该团在清理枯死树木时,监管“掉了链子”,才让滥伐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守护生态,不仅要追究违法者的责任,更要推动问题整改、修复受损环境。2024年6月,一场特殊的公开听证会在该团召开。

额敏垦区人民检察院特意邀请了人民监督员和“益心为公”志愿者。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第三方眼睛”,能更客观地监督整改方向。听证会上,检察干警运用新媒体展示证据现场照片、询问笔录等材料,并表示“每年对枯死树木的清理,不仅是守护公共安全的屏障,更是维系生态循环平衡的关键一环。团场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致使林木被乱砍乱伐,生态环境受损。”

人民监督员表示:“生态保护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让职工群众知道砍树要守法,更得让监管跟上!”“益心为公”志愿者也表示:“补植补造得有具体方案,不能光说不做。”在各方合力推动下,该团当场承诺,会尽快拿出整改措施,全力修复生态。

8月,额敏垦区人民检察院收到该团的整改回复,打开一看,满是实实在在的举措。制定《补植补造修复方案》,要求违法行为人在2024年10月30日前,完成117棵树苗补种,管护期1年,成活率不低于90%。

该团工作人员还趁着周末赶集、下连队走访等方式,向职工群众发放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手册,不少职工拿着手册说:“原来砍树还有这么多讲究,以后可不敢乱来了!”

整改措施落没落地?树苗有没有按时种上?2024年12月,额敏垦区人民检察院干警来到林地“回头看”,原本光秃秃的地面上,已经栽上了一排排小树苗。

2025年8月,距离签订协议刚好过去一年。额敏垦区人民检察院干警和该团工作人员一起,再次来到这片林地验收。他们一棵一棵地检查:树苗长势良好,高度都超过了1.5米,仔细数下来,成活107棵,成活率91.5%。

“从36棵被伐的杨树,到107棵成活的新苗,这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是生态责任的回归。”检察干警站在林地里,看着微风中摇曳的树苗,心里满是感慨。这场跨越16个月的公益诉讼,不仅让违法者用补植补造“还”回了生态债,更推动该团补上了监管漏洞。

如今,当地护林员的巡查频次增加了,连队的林业普法宣传栏也更新了,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主动加入到护林队伍中。

守护绿水青山,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就像这片重新焕发生机的林地,每一棵新苗的成长,都是公益诉讼检察干警践行“公共利益代表”使命的见证,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