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我守着家,他守着万家
时间:2025-11-08 13:48来源:兵团长安网责任编辑: 李鸽

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我早已习惯了在万家灯火团圆时,独自守着一扇迟迟未开的门;也习惯了电话那头那句匆忙的“有任务,先不说了”,而后整夜辗转,默默牵挂。正是这日复一日的等待与惦念,让我渐渐读懂了“兵团最美人民警察”这八个字背后的重量,也明白了,他为何被大家由衷地称为“最美”。

说实话,作为妻子,我更盼着他是个能按时回家吃饭、周末能陪陪孩子的寻常丈夫。可现实是,刚上桌的饭、说好的陪伴,常被一个电话打断。看着他回家后累得说不出话,鞋一脱就沉沉睡去,我心里有无奈,更多的是心疼。直到看见他那一双双磨平了底的皮鞋,像一本无言的日记,我才真切读懂了他走过的路、帮过的人。这“最美”的称号,原来都写在这最不起眼的细节里。

记得有一回,我们难得一起吃晚饭。刚拿起筷子,他的手机响了。他望了我一眼,目光里有歉意,更有不容迟疑的坚定。我点点头,他便转身推门而出。望着他消失在夜色里的背影,我心头五味杂陈——那是我的丈夫,却也是许许多多人心中的“警察同志”。

这样的画面,太多太常见了。他累得衣服都来不及换,就瘫倒在床上沉睡;鞋根磨得一高一低,却还笑着说:“多走几遍,群众的路才踏实。”这些细碎的点滴,拼凑出我们真实的婚姻——没有太多浪漫情节,多的是一地鸡毛中的相守。

可也正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慢慢读懂了他。

每次给他洗衣服,总能看到警服衣摆又添了新的磨损。这个月已是第三次。我取来针线,在灯下一针一针地缝,指尖抚过那些毛糙的破口,仿佛能触摸到他奔走于街巷的身影——是钻暖气沟时在管道边蹭破的,是劝解纠纷时在人群中挤破的,是帮老人扛米面时不经意勾破的……

目光落向他脱在门边的皮鞋,后跟又已经磨得倾斜,鞋底纹路几乎平了,鞋面布满褶皱。这双皮鞋,是我去年陪他挑的。看着它如今的模样,我鼻尖一酸——每一处磨损,都是他为这片土地倾注的热忱,都是他未曾说出的付出。

我见过他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夜,为独居老人修暖气,双手冻得通红,却仍笑着说“不冷”;我听过他在电话里一遍遍调解邻里纠纷,直到双方冰释前嫌。他或许不是完美的丈夫,却始终不曾忘记自己是一名警察。他常对孩子说:“做人要像胡杨,根扎在哪里,就在哪里撑起一片天。”这些朴素却铿锵的话,是他留给孩子最珍贵的家教。

更让我触动的是,走在路上,总有我不认识的居民热情地招呼他“杨警官”。他们记得他修过水管、劝和过夫妻、找回过失物。渐渐地,连卖菜的大姐、小区的保安、隔壁楼的阿姨,也都认识了我。他们会拉着我的手说:“你丈夫真是个好警察,你也辛苦了。”那一刻,一种难以言说的暖意涌上心头——原来,他的付出,这么多人记得。

我渐渐明白,他的“缺席”,是为了让更多人“团圆”;他的“不完美”,恰是对“人民警察”最完美的诠释。

就像另一位警嫂说的:“家里的事,能自己扛就自己扛,不用让他分心。”她还说:“不是不委屈,可一想到他正在为更多的人奔波,就觉得自己这点苦,不算什么。”

这或许就是警嫂共同的画像——在柴米油盐中学会坚强,在聚少离多中读懂担当,在平凡岁月里默默撑起半边天。

如今,他被评为“兵团最美人民警察”,我除了骄傲,更多了一份心安。这份“最美”,不只是一纸奖状上的烫金大字,更是他一次次俯身钻入暖气井的身影,是一遍遍耐心劝解的嗓音,是深夜里仍亮闪烁着的那盏警灯。

我的丈夫,不过是千万兵团人民警察中平凡的一员。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脚步一寸寸丈量着这片土地,用真心一点点捂热群众的心。他们或许给不了小家时时刻刻的陪伴,却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宁。

而我,愿继续做他最坚实的后盾。哪怕等到深夜,哪怕独自扛起生活的琐碎——只要他推门回家时,总有一盏灯、一碗汤、一份理解在等待。那么,我便愿意陪着他,一起守护这份“最美”的责任与担当,在我们共同热爱的土地上,稳稳地走下去。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