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谱写平安新篇章 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解读
时间:2020-11-14 09:26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责任编辑:徐琢

平安,老百姓亘古不变的期盼,是最基本的民生需要。

平安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完善;风险防控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平安质感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成立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1至9月,全国刑事立案下降4.5%,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案件下降11.6%。2019年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到97.38%。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平安中国成为更加靓丽的金名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相互作用,是当今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何更好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如何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平安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11月10日召开的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给出了解题思路。

聚焦聚力重点任务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我国面临诸多矛盾叠加的复杂局面,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最终落脚点在于更有效地应对重大风险、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谋定而动,举必有功。会议提出,要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准确把握、有力应对各类突出风险,不断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靖。

——深入推进体系能力建设,确保政治更安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紧紧抓住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风险点,深入推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打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主动仗。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社会更安定。要紧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加强源头治理力度,完善市县领导干部常态化下基层接访等制度,打造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提升维护公共安全效能,确保人民更安宁。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环境。

——推进网络社会综合治理,确保网络更安靖。要有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遏制网络违法犯罪多发高发势头,有力铲除网络安全领域黑色产业链。要有效维护网络信息数据安全,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和防护措施,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创新完善工作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之治”优势更加凸显。

会议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有效统筹资源力量,提升共治共建共享水平,真正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强大效能。

——创新纵横联动机制。要构建条块结合新格局,厘清上级职能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权责、属地管理与部门职责之间边界。要构建部门协同新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平安建设权责清单。要构建区域协作新模式,完善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区域安全协作新机制。

——创新政社互动机制。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体系优化协同高效,加强对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引导、支持和监管。要发挥社会协同作用,把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加服务社会、防控风险、化解纠纷等工作。

——创新专群齐动机制。要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新渠道,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要拓展人民群众协商新载体,统筹兼顾不同阶层群体的多样性、差异化诉求。要拓展人民群众共享新机制,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拓展人民群众评价新体系,完善对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测评方式,真正把评判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

积极探索方法手段

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手段。既要坚持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要探索实践所需的新手段。

会议要求,综合运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专项治理等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提高解决突出问题的实效性。

——加强全周期动态治理。要把平安建设各环节作为完整链条,加强系统治理、全程治理,构建起环环相扣、系统有序、运转高效的有机治理闭环。

——加强全方位依法治理。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以法治思维谋划平安中国建设,以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加强全要素智慧治理。要推动现代科技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智慧决策水平,提升智慧管理水平,提升智慧服务水平。

科技是推动平安中国建设的第一引擎。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优势,打造“指尖生活圈”,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精细化“订单式”服务。要总结推广“网上办”“掌上办”等经验,为群众提供更好更丰富的线上公共服务产品和体验。

丰富拓展载体抓手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推进?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会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找准载体抓手,创新实现路径,不断拓展平安中国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把大问题大风险解决在当地。要突出地域性,把市域作为社会治理的主攻方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点、治理特性、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路子。要突出特色性,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要突出示范性,要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理念、制度、体制和方式创新,树立一批市域社会治理新样板,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基础,把小矛盾小问题解决在基层。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枫桥经验”由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治理延伸、由社会治安向各个领域扩展,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夯实平安中国建设的根基。

——以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积小平安为大平安。要提升标准,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深入开展高标准、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创建活动。要丰富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区平安创建、行业平安创建和单位平安创建活动。要创新方法,过完善评比考核标准,健全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激励机制等,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全民参与、平安有我”的生动局面。

谋划长远,擘画蓝图。会议要求,在总结近年来平安创建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平安创建的广度和深度,勇于担当,守正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