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北京9月7日电(陈言王得壮)种业安全与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近年来,涉植物新品种纠纷民事案件影响很大、增幅很快。”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介绍,在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方面,2016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涉植物新品种纠纷民事案件共计781件,年结案量从2016年66件上升到2020年252件,其中85%以上为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主要涉及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
郃中林表示,目前我国形成了以种子法、专利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主体、以有关司法解释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种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近年来,人民法院从依法保护产权、加强审判指导、提升司法能力、深化高端咨询、构建大保护格局等多方面不断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努力为种业自主创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会上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包括民事案件7件、行政案件1件、刑事案件2件;案件所涉的品种既包括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又包括辣椒、梨树等经济作物。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切实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力度,依法保障种业创新者获得经济利益。提高损害赔偿计算精准度,充分弥补权利人损失;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针对严重侵害品种权行为重拳出击,在法定幅度内从重判处惩罚性赔偿。
第二,依法加大刑事制裁力度,严惩涉种子犯罪行为。保持对农资制假、售假犯罪的高压态势和打击力度,营造不敢侵权、不愿侵权的法治环境。
第三,秉持有利于权利保护的司法理念,破解品种权侵权认定难问题。充分利用日常经验和专业常识,适时适用举证责任转移制度,降低品种权人维权的证明难度。
第四,规范植物新品种申请行为,促进提高品种授权质量。明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比对中已知品种的判定标准,有利于规范品种权申请行为和提高授权质量。
此次典型案例的发布,体现了人民法院严厉打击种子套牌侵权行为的司法导向,传递了加强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的强烈信号。人民法院将持续加强种业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不断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格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服务种业自主创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郃中林透露,下一步,人民法院将以新的植物新品种司法解释实施为契机,以严厉制裁套牌侵权行为为重点,不断提升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和保障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