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创新“红网格”,江西遂川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时间:2022-04-18 21:43来源: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政法委责任编辑:王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网格是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基本依托和最小单元。遂川县作为江西省吉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人员类型复杂、群众诉求多样、城乡治理工作繁重,为顺应群众日趋多元的新需求,该县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红网格”工作模式,实现了“一网兜起百姓大小事”,激活为民服务的“神经元”,真正构建“事情在网格中办理、问题在网格中发现、矛盾在网格中化解”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整合资源,优化“红网格”设置

一是强化五级网格联动。该县按照城乡并举,条块联动的原则,在城区和农村分别构建“城市社区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和“乡镇—行政村—网格—村民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建立24个网格党支部、59个楼栋党小组,选聘7200余名党员中心户,形成“党建引领、一网统筹、全域覆盖”格局。实行中心户长对城乡居民“1+N”的管理模式,细化管理单元,提高管理实效。按照五级组织架构分级组建网格管理微信群,强化正面引导,做到信息快速上传下达,实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格局。

二是细化网格区域划分。在农村,对337个村(居)进行优化,共划分为100个网格片区,新招聘了100名“网格村警”,在每个网格片区打造一间网格片区警务室,配备1名“网格村警”。在城市社区,将中心城区划分为13个网格片区,积极整合城管、公安等职能部门,采取“1+N”(1个干部联系N个网格)的形式,推进工作力量下沉,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网格,着力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

三是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按照“1+1+8”勤务架构,为每个城市网格片区各配齐1名民警和8名辅警。聚焦“一警多能”目标,完善“网格快警”职责清单,全面提升“网格快警”实战能力。健全24小时巡逻值班制度,精准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有警情时快速出警,无警情时开展治安巡逻、法治宣传和纠纷调解等日常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

创新机制,升化“红网格”效能

一是创新“全科网格”机制。整合城管、公安、司法、市监、环保、交警、应急、消防、民政、教育、供水、供电、自然资源、住房保障等职能部门,采取“1+N”的工作模式,积极延伸服务触角,落实工作力量下沉至网格,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二是创新“红网速动”机制。通过建立逐级转报、分级分口子转办机制,整合各部门信息服务平台,借助各级综治中心和智能化信息平台,创新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应用中心、预测预警中心、防范处置中心和为民服务中心,并积极开通1890民生热线。确保网格员及群众能即时通过电脑端、手机端微信APP小程序上报网格事项,“红网格”运行指挥中心能根据具体事项迅速形成工单推送给相关部门或人员处理,形成“网格发现—平台受理—实时处置”的工作闭环和快速响应处置工作机制,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推动基层治理走向“智治”。

三是创新“三事两门”工作法。创新推出“三事”工作法,即:村(社区)干部进网格主动问事、村(居)民进网格集中议事、共建单位进网格及时办事。由村(社区)干部按照分片负责原则包干若干网格,在党员中心户挂牌设立“党群会客厅”,点缀党建元素。建立“两门”工作法,平时由党员中心户“上门”,走进群众家里,了解民情民意,并不定期“敞门”,邀请群众座谈,宣讲理论政策,商量大事小情,建立问题清单、解决清单,实现信息快上快下、问题分级处理。

高位推动,强化“红网格”保障

一是强化责任。以县委、县政府“两办”名义下发《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行“红网格”工作模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出台网格员和“网格村警”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制定详细的绩效考评办法。

二是强化保障。为破解队伍经费难题,确保人员的稳定性。该县将经费保障纳入县财政预算并足额保障。县财政分别按照1200元/人·月和300元/人·月的标准,落实城市社区“全要素”专职网格员和兼职网格员工作补助;按照年均4.74万元/人的标准,落实“网格村警”工作补助和装备经费;各乡镇按每月100-300元的标准解决网格中心户长补贴。

三是强化督导。该县将工作积极、表现优秀的网格员和“网格村(快)警”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管理。通过开展评选“三十佳网格员”和“三十佳网格村(快)警”,有效激励有关人员干事创业。同时,并对工作消极应付、表现较差的网格员和“网格村(快)警”要落实退出机制,是党员的还要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进行处理,确保有关网格人员履职尽责。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