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实施三十周年。三十年来,淮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以《条例》为基石,将“见义勇为”四个字,从纸面的定义,化为了一个个可感可知的鲜活故事,凝聚成一座城市向上的力量。
及时表彰让榜样力量闪耀

2023年1月,涟水县56岁的孙连举途经一处沟渠时,突遇一家祖孙三人落水挣扎。危急时刻,孙连举奋不顾身跳入冰冷河水,最终在村民协助下将三人全部救起。事发后,淮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依托与公安机关的联动机制,迅速完成行为确认,并第一时间将荣誉送到他手中。

孙连举表示,自己当时脱衣服就下去了,真没感觉自己有什么危险,只想着他们一家三口在水里面,少一个都不得了。

这份及时的认可,是对义举最直接的褒奖。今年7月,孙连举站上了更高的荣誉殿堂,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淮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协调指导部主任朱海涛表示,为确保见义勇为行为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基金会第一时间确认、第一时间奖励。截至目前已经选树出年度勇士30人、季度勇士66人。

三十年来,淮安已确认见义勇为人员数千名。及时的表彰奖励,树立起一个个可信可学的身边标杆。
长效关怀为勇者排忧解难




荣誉授予一时,关怀陪伴长久。三十年来,淮安市将见义勇为人员的冷暖放在心头,致力于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张仕清表示,家中有3名残疾人,生活难以自理。感谢洪泽区见义勇为基金会每到逢年过节都会上门看望,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2024年,基金会在走访中了解到,张仕清在家庭连遭变故后,毅然扛起照顾三位残疾家人的重担。基金会随即主动协调民政部门,协助其家庭办理政策保障,切实减轻了生活压力。

淮安市洪泽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管荣华表示,作为见义勇为人员的“娘家人”,始终关注着他们的生活情况,发现他们遇到困难时,基金会会第一时间上门了解,力所能及帮他们解决问题。
张仕清的经历,是淮安健全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机制的生动体现。仅去年一年,基金会便走访504人次,成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4件。
全民传播让正气之歌嘹亮




让见义勇为的精神种子播撒到每个角落,是这项事业永葆生机的关键。江苏省清江中学的朱顶才老师,在火场中勇关燃气阀门的义举被评为省级先进。此后,他在基金会支持下,组建了校园见义勇为志愿服务队。
朱顶才老师表示,他觉得宣传见义勇为特别有意义,作为见义勇为人员,更是一名人民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让见义勇为精神能够更好地薪火相传。

如今,他已带领90多名队员,向超过4000名市民传播义举精神。在淮安,像这样的志愿者有近千名,他们组成的百支服务队,活跃在城乡之间,成为弘扬正气的生力军。

淮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宣传文化部主任吴哲邦表示,志愿者们通过走进学校、社区、公园、乡村等地方普及见义勇为的相关知识,让广大群众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和认识见义勇为,让社会更加正气充盈。



此外,从见义勇为主题公园到校园主题园,多元化的宣传阵地正让“勇为”与“敢为”的社会风尚在淮安深深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