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公安政务服务,提升警务效能,今年3月,张家口市公安局依托大模型技术,部署人工智能在公安领域的应用,自主研发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张警官”人工智能体,民警工作效率、质量呈倍增效应。
在此基础上,张家口市公安局于9月26日迭代创建了“张警官”思维体,到目前,短短20多天的时间,全局各警种已搭建工具集场景153个,开发各类警务实战工具2185个,在前期实战检验中,已支撑179起案事件研判。相比人工智能体,思维体实现了从“被动执行指令”到“主动思考办案”的跨越,数据、线索等自动关联匹配度、精准度提升30%,研判效率提升65%。
01
交通管理:大数据真正为实战服务
10月13日下午,怀来县驾驶人陈某伟的手机收到交警部门发送的一条短信:“陈先生,超载驾驶不仅违法,还可能引发严重事故,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请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拒绝超载!”当天,张家口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共为辖区9月1日至10月1日间13名疲劳驾驶违法人员和5名超载违法驾驶人发送短信,这18条短信的制作者正是“张警官”思维体的“宣策通”场景。

在交通管理方面,为解决疲劳驾驶、卡口外超速等问题,交管支队机动警务大队副大队长李强在思维体平台开发了预警分析工具。如今,民警导入数据后,思维体会根据超速和疲劳驾驶频次自动划分红、橙、黄三色等级预警。9月中旬系统测试以来,支队已处罚4起疲劳驾驶、3起超速违法行为。思维体的应用对预防大客车司机超速和疲劳驾驶起到了震慑作用。

在生态环保领域,“张警官”思维体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重型货车尾气超标排放治理”场景,交警可以及时向环保部门推送违规车辆信息,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目前,张家口市公安交管系统已搭建事故分析、勤务部署等20多个思维体,涵盖“宣、防、治、打”等多个场景。交管支队政委赵春霞介绍,这些工具让大数据真正服务于实战,为道路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02
智能治理:数据赋能矛盾纠纷化解
在张家口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基层基础大队大队长王浩明在电脑上打开“张警官”思维体,进入“矛盾智排”场景,输入“✕✕✕派出所各类矛盾纠纷的具体数量”,随即,“琐事纠纷111起、土地纠纷6起、家庭纠纷20起……”12类纠纷数据在屏幕上一览无余,矛盾纠纷的分类统计、高发区域、化解建议等信息也一目了然。“通过思维体,我们能清楚地知道派出所辖区哪一类纠纷比较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在哪里,可以针对性地指导社区民警开展工作。”王浩明介绍。
在输入“✕✕✕派出所未化解矛盾纠纷的情况”后,思维体模型立即分析出,2023年9月16日21时左右,在桥东区某停车场入口,李某与温某因琐事发生纠纷的情况。“对于没有化解的纠纷,我们就会指导跟进,启动派出所与律师事务所、司法所‘三所联调’机制。”王浩明说,该局搭建的“矛盾智排”场景,将分散在全市各派出所的纠纷数据整合入库,实现了“一键查询、精准研判”。
“张警官”思维体的“未成年人‘三端共管’源头矛盾智能分析”场景,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展现出强大的实战价值。王浩明输入“对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进行分析”,屏幕上很快呈现出一个表格,表格中列明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相关数据情况,快速汇总相关数据,生成未成年人风险隐患报告。

据介绍,“张警官”思维体实现基层工作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转变。张家口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以“矛盾智排、危物智测、未成年人智管”等为基础框架,搭建了24个思维体。如今,民警通过思维体就能掌握各派出所案件办理、矛盾化解等情况,让工作部署更精准。“思维体把沉睡的数据库用活了,让专业工作变得简单高效。”王浩明感慨道。
03
随身智囊:让每起案件都得到最优解
“思维体不是智能体的简单升级,而是警务人工智能的重构。”张家口市公安局科信部门负责人介绍,相较于只能实现单一功能的人工智能体,思维体具备了自主思考、动态规划的能力,带来了五大能力突破。

“以前查嫌疑车辆轨迹,得调用多个系统,现在问一句‘查冀G✕✕✕✕✕近三天轨迹’,思维体自动调用工具生成结果,还能接着问‘同行车辆有哪些’。”张家口市公安局桥西分局民警李连奇说,多轮对话功能让研判更连贯,效率更高。
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是该局54名民警组成的“骆驼战队”日夜攻关的结果。在没有模板、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他们白天学业务,晚上钻研代码,攻克了多模态处理、动态推理等39项核心技术。

如今,这支队伍已带动全警创新,24个警种参与到思维体研发中,形成了“研发-实战-优化”的闭环生态,对全警开放“张警官”思维体应用场景59个,实现日均对话3300余次的高频应用。张家口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每名民警都拥有一个‘随身智囊’,让每起案件都得到最优解,让群众的安全感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