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裹挟着雪花呼啸而过,齐膝深的积雪中,一行身着深蓝制服的背影正艰难前行。冰凌凝结在睫毛上,呼出的热气瞬间化作白雾——这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民警冬季巡山踏查的日常画面。为守护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功能区10.67万平方公里,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积极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深入推进“生态警务”建设,全面实施“生态安全防线大加固行动”,他们用脚步丈量冰封的山岭,用坚守织就生态防护网。
巡山踏查:用脚步丈量责任
“雪越大,我们就越要进山。盗猎者总觉得冬天有机可乘,我们必须把守护的防线筑得更坚实!”2月14日早上6点,天色还未破晓,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乌尔旗汉分局五九派出所民警们整理好装备。带着GPS定位仪、相机、望远镜等重要工具,在零下20℃的极寒中,每天都要徒步超过15公里,穿梭在被积雪覆盖的崎岖山路上。每一步都充满艰辛,积雪常常没过脚踝,稍不留神就会滑倒。
寒风割面,手脚冻僵,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体力。民警们仔细观察着雪地上的一切痕迹。就在上个月,民警们在巡山时发现了一串新鲜的狍子脚印,通过追踪脚印,确认了狍子的活动范围,这些发现,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野生动物:生态拼图的关键碎片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在这片山林中,狍子、马鹿等食草动物通过啃食植物,调节植物生长,维持森林植被的健康;而狼、猞猁等食肉动物则控制着食草动物的数量,防止其过度繁殖对植被造成破坏。冬季,对于野生动物来说是最为艰难的时期。食物匮乏,它们不得不扩大活动范围去寻找食物,而此时,盗猎者的陷阱和投毒行为,更是让它们的生存和繁衍面临巨大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大林公安保护力度的加大,山林中的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回升。据不完全统计,过去5年里,辖区内狍子的数量增加了近30%,马鹿的踪迹也越发常见。这些数据背后,是大林公安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今天巡山时,发现了一串新鲜的脚印,是只幼小的狍子,跟着它走了几百米,看到它钻进树丛,心里突然特别踏实。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它们能够这样自由地活着”——摘自五九派出所副所长图布新警务工作日志。
普法行动:让法律的种子在山林生根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伤害,五九派出所将普法宣传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民警们深入辖区,发放精心制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手册,结合“非法狩猎一只野兔就构成犯罪”等真实案例,向村民们普及法律知识。一位村民在听完普法讲座后说:“以前以为抓只野鸡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才知道后果这么严重。”
当暮色再次笼罩林海,五九派出所的民警们踏着星光返程,身后是寂静的山峦与生灵安稳的呼吸。他们的脚印被新雪覆盖,但守护的痕迹已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狍鹿踏过冰河的自由,鹰隼掠过天际的孤影,村民放下猎枪后舒展的眉头,都是这片山林无声的礼赞。
冰霜终将消融,但热血不凉;风雪或许掩埋足迹,但信念永存。这群“藏蓝身影”用脚步写下的不仅是责任,更是一个关于敬畏与共生的答案:人类与自然从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角力,而是以生命守护生命、以文明延续文明的庄严承诺。未来,他们的背影仍将穿梭于四季更迭的林海,直到每一片雪花都轻盈落地,每一声鹿鸣都回荡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