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原的街头巷尾、乡村院落,一抹抹藏蓝身影用行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年初以来,吉林松原公安以民生警务为抓手,将“守护”二字融入百姓生活的点滴,用一次次挺身而出、一件件暖心小事,让平安的底色更厚重,让城市的温度触手可及。
争分夺秒的生命守护
1月11日晚8时许,中东警务站内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冬夜的宁静。“求求你们快救救我女儿!”一位母亲颤抖着求助。民警田淏与辅警栾宇毫不犹豫启动警车,拉响警笛,载着患者和家属一路疾驰。车窗外的寒风呼啸,车内民警紧握方向盘的手心却沁出汗珠。原本十几分钟的车程,仅用8分钟便将突发急症的女孩送至吉林油田总医院急救中心,为患者争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这样的生死竞速并非孤例。“我母亲离家出走,可能要自杀……”1月25日,腊月二十六,经开公安分局辖区一名女子却因疾病缠身欲跳楼轻生,在16楼天台,兴原派出所辅警孙小龙趁轻生女子不备,果断将其扑回,成功将轻生女子救下,避免了一场悲剧发生。而在3月2日的滨江一号小区楼顶,宁江公安二分局滨江派出所教导员田乔木一句“大爷,您最爱吃的豆包蒸好了!”在轻生老人愣神瞬间,他飞身翻越17楼护栏,死死拽住老人手臂,带老人脱离险境。3月31日,宁江公安二分局毛都派出所副所长高平和同事仅用20分钟将服药轻生男子送医救治,并帮助寻找医院紧缺药品,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将男子从危险边缘拉回……
年初以来,松原公安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合理布置警力,实行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动中处警、响应支援等机制,用“公安速度”守护群众平安。
“银发”护航的温情注脚
2月8日清晨,扶余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民警巡逻至市场时,发现八旬老人正颤巍巍地搬运年货。“大爷,这袋米我们扛!”民警们化身“搬运工”,将货物整齐码进警车,搀扶老人上车后一路唠着家常护送回家。老人摸着民警冻得通红的耳朵,泪光闪烁:“谢谢孩子们!”
这样的温情时刻在全市各地时常上演。2月19日,宁江公安二分局建设派出所民警贺新接到迷途老人后,一边用热水暖手,一边翻找老人衣兜,最终从内衬口袋摸出褶皱的身份信息卡,20分钟便联系上家属。2月25日,两名学生搀扶走失老人走进扶余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治安岗亭,民警迅速锁定老人住址,家属赶来时紧握民警的手哽咽难言。
为筑牢老年群体安全网,松原公安坚持弘扬“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切实把亲民、为民、爱民、护民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上,用行动倾情守护辖区老人,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警察蓝”成为“银发族”最踏实的依靠。
田间地头的和谐密码
在扶余市三岔河镇,民警的调解簿上记着这样一桩“小事”:刘大爷因孙大哥门前柴草占道,抄起铁锹要“理论”。民警三顾茅庐,请来村里老支书当“和事佬”,从“六尺巷”典故讲到村规民约,最终孙大哥主动清走柴草,两家人围坐炕头喝起了和解酒。
反诈护民的藏蓝防线
3月26日傍晚,长岭县公安局东岭派出所内上演了一场“与骗子赛跑”的分秒较量。吴女士冲进接警大厅时,手机屏幕正频繁闪现异常操作弹窗。“断网!卸载!”民警宋壮抢过手机卸载远程控制软件,同步冻结账户,30分钟阻断3万元资金流失。
这场与诈骗分子的赛跑背后,是松原公安构建反诈“防火墙”,守护群众“钱袋子”的生动实践。年初以来,全市公安机关预警劝阻超9万人次,及时止付账户700余个,止付金额1800余万元,挽损金额超400万元。
“藏蓝守护”的温暖更体现在服务窗口。扶余市公安局更新派出所为赶火车的王某10分钟办好临时身份证明;乾安县公安局道字派出所民警带着相机走进病房,为身患疾病无法自主行动的老人吕大娘调整十余次拍摄角度,用时3天办好身份证,解了吕大娘低保报销的燃眉之急。年初以来,松原公安通过“绿色通道”办理急难证件270余件,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锦旗里的民心分量
“危难时刻伸援手,公正执法暖人心”。2月13日,宁江公安一分局前进派出所民警张轩硕接过早餐店主王先生的锦旗时,眼前浮现出1月26日深夜的场景:他和同事们打着手电在积雪中搜寻将近一个小时,终于找到肇事车辆碰撞牌匾的漆片,让逃逸司机李某心服口服承担赔偿并接受处罚。3月9日扶余市公安局士英派出所里,宋女士捧着失而复得的手机连连道谢,民警在超市菜堆缝隙找到的不仅是手机,更是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忆。
年初以来,松原公安累计收获锦旗80余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100余件,一面面鲜红的锦旗上,写满“警心暖民心”的生动注脚。
从护航生命的警笛长鸣,到田间调解的苦口婆心,从反诈前线的争分夺秒,到服务窗口的暖心微笑,松原公安用“民生警务”这支笔,在每寸土地上书写着“守护”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