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河湖资源丰富。由于地处北方高寒地带,各大水系年平均水温较低,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孕育了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冷水性鱼类种群。
当前正值春季冰融关键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全区水系生态安全,大兴安岭公安机关部署开展“2025护渔行动”攻坚会战,聚合多方力量一体推进“打、防、管、控、建”工作措施,全力打好护江、护水、护渔、护林行动主动仗、整体仗。
4月16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南瓮河公安分局民警们的皮靴已踏过南瓮河畔带着露水的苔原。民警关守斌翻开那本磨毛了边角的巡河日志,工整写下:“今日巡查保护区核心区5公里,红外相机监测点2处,未发现非法捕捞痕迹。”
南瓮河为嫩江主要发源地,是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广泛分布,河流沟堑众多,为开展野外巡护工作增加了难度。工作中,南瓮河公安分局全面深化“生态警务”工作机制,依托“河湖长+河湖警长”联勤工作模式,组建多元生态保护力量,重点围绕河流、山林、湿地等主要生态警务阵地,建立起步巡、车巡、技巡“三防”巡逻防控网体系,做到全维度精准布防、全时段巡防高效、全区域协调联动,最大限度挤压非法捕捞违法犯罪空间。
近年来,大兴安岭公安机关结合“昆仑”“护渔”等专项行动,严打破坏水生动物资源犯罪,严厉打击冰融期后非法捕捞、市场销售国家珍稀保护鱼种及绝户网、电毒炸鱼捕捞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惩一起。2024年以来,大兴安岭公安机关共侦办非法捕捞刑案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破获破坏环境资源和生态安全领域刑事案件3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2人。
“听了民警的宣传我才知道,常能见到的细鳞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4月17日,去年从浙江来到呼玛县定居的王先生听了民警的宣讲后表示,“乱捕滥捞终会导致绝迹,今后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宝贝’……”
近日,呼玛县公安局联合市场监督部门深入沿江售卖网点、饭店开展打击涉水域犯罪专项巡查,摸底排查信息数据,掌握进货来源,实施重点监控。排查中,民警将普法宣传作为重要一环,向商家和群众集中宣传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重要性以及非法捕捞水产品的违法犯罪后果,并公布举报电话,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切实营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守护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氛围。
此外,大兴安岭公安机关还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充分发挥渔政执法专业优势和公安机关打击职能优势,采取错时巡查、无人机巡视、沿线走访、暗查暗访、异地出艇等措施,从严从重从准从快打击遏制非捕行为。
据统计,2024年以来,大兴安岭公安机关会同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巡查132次,通过江地一体打击、巡防,全区重点水域野生水生动物物种多样性显著提升,种群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在这片广袤的北疆林海,万物生灵,美美与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态文明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