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我儿子关在这里,我想见见他……”
八月盛夏,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步履蹒跚地出现在上海市新收犯监狱的会见室门口,会见室民警立即上前搀扶。老人刚一坐下,顾不上休息便向民警提出想要探望狱中的儿子。
“我家离这里四十里路,我一大早出发,坐公交、乘地铁、再转车,下车又一路走过来。我儿子在这里,我想见见他。”年过八旬的老人一路辗转,想要见见狱中服刑的儿子。依照规定,亲属需要提供会见通知单,老人手中却只有与儿子的关系证明。“见一面”的期望几乎要落空。
然而,会见室民警并未直接拒绝。根据老人提供的信息,民警了解到,她惦念的儿子赵蒙(化名)52岁,已经是第三次服刑,接受改造的态度却依然消极散漫。今年七月,他刚到新收犯监狱第二监区,便被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会见室民警与其所在监区民警沟通后达成一致,赵蒙母亲的到来正是一个亲情帮教的重要契机。
随后,监区立即按照规定启动罪犯零星会见程序,以最快速度完成了逐级申报审批。在查证老人提供的身份证明后,民警安排了罪犯与家属“一对一”的会见。隔着玻璃,老人一见到许久未见的儿子,眼泪便止不住地向下流。赵蒙面对母亲时也强忍着眼泪,一度哽咽不语。看着年过半百的儿子,年迈的母亲一遍又一遍叮嘱道:“服刑改造一定要听政府和民警的话,妈等你回家……”
会见结束后,监区民警将老人送到附近的公交站台,目送老人坐上公交车离开。回到监区,民警第一时间对赵蒙进行个教谈话,告诉他老人已安全坐上回家的车。当从民警处得知,母亲来回四十公里路顶着烈日多次转车只为见他一面时,赵蒙瞬间声泪俱下。看到赵蒙的反应,民警趁热打铁,语重心长地劝说他,一定要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和母亲团聚。
会见当晚,赵蒙写下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不仅表达了对监狱和民警感谢之情,更写下了自己认罪悔罪、改造改好的坚定决心。
赵蒙的故事并非个例。在上海市新收犯监狱,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承载着一份份饱满的情感,不仅表达着罪犯及其家属对监狱公正执法、科学改造的感谢,更记录着服刑人员对重归社会、家人团聚的渴盼。
六监区的吴建(化名)在今年八月进入监狱服刑改造。在例行的入监体检中,他被查出患有肺癌晚期。面对突如其来的诊断结果,吴建陷入了沮丧情绪,“除了刑期还有重病,这下完了……”
“不能放弃!一边治病,一边改造。”监区民警的话让刚入监的吴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之后的日子里,监狱卫生中心和监区对吴建的病情进行每日监测,指导他遵照医嘱服药治疗,并按照规定为其申请营养餐,帮助他尽力克服初入监狱、天气变化等各方面带来的不适。
身与心的双重“救赎”令吴建感动不已又备受鼓舞,他将监狱里发生的一切告诉了家人,并写进了自己的认罪悔罪书和日记里。中秋前夕,吴建的家人专程送来了一面锦旗,“感谢民警的不放弃,让我们对他将来回家重新燃起希望”。
“你们拯救了我儿子,感谢你们的教育感化,为他以后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也让我们家庭又有新的希望……”前段时间,三监区的民警又收到了一封来自家属的感谢信。刑释人员曹诚(化名)的父亲在信中写道:“是民警的教育指引把他从混沌的人生泥潭里拉了出来,如今他已经洗心革面、重获新生,有了工作和人生目标。”
在信中,曹诚的父亲重点感谢了儿子服刑时的主管民警侯晓伟:“侯警官从年轻人的角度教会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又以警察的身份在他进步时给予肯定、退步时及时指出,让他终身受益。”
侯晓伟的办公桌前一直摆放着他的座右铭:“我愿化作黑暗中的一盏灯,给那些在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的人照亮前程,带去光和温暖。”这是不仅是侯晓伟的行动指南,也是新收犯监狱每一位监区民警的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