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奉贤创新“两人一户”机制:成为连接法律资源与基层法治需求的重要桥梁
时间:2024-11-15 16:55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责任编辑:安羽


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凝得了心、聚得拢力、办得成事。

上海奉贤,702位“法治带头人”、3718名“法律明白人”及342户“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构成强大的基层法治网络。他们深谙乡情民意,立足老百姓的法治需求,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成为基层依法治理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家庭问题要讲‘情理法’,社会问题要谈‘法理情’。”年近七旬的“老法师”黄章明是庄行镇一名资深的“法律明白人”。在他介入过的矛盾纠纷调处案例中,免不了邻里纠纷、交通事故等琐碎小事,也遇上过老人赡养、校园伤害等社会问题。2019年至今,老黄凭借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法律实践,接待法律咨询603起,化解矛盾纠纷158起,成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上海首席人民调解员”。

打铁还需自身硬,过应的法治基本功是老黄对自己不变的要求。他不断为自身“充电”,学习法律知识,熟悉了解新修订的法律法规。然而,随着新时代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新问题接踵而来。面对找上门的村居民,经验丰富的老黄也常觉力不从心,无法及时给出最专业的回复。为了给信任他的老百姓一个准确答案,他甚至需要在多个部门间辗转多次,多方求证一个法律问题。

老黄的“困境”并非个例。为更好地帮助“法律明白人”提升学法用法能力,奉贤区开创性地提出了“双结对”工作机制,建立“导师团——‘两人一户’——群众”的双向沟通渠道,并在庄行镇率先开始试点。

2023年12月,庄行镇推动组建了一支跨部门导师团队,囊括法官、民警、法律顾问、街镇职能机构人员等专业人士,与“两人一户”成员结对,帮助“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及时更新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和实操能力,继而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的问题。“两人一户”一端连着导师,一端接着群众,成为连接法律资源与基层需求的重要桥梁。

与老黄结对的导师是柘林法庭的法官李越峰和庄行派出所社区民警吴晓峰,他们的帮助为老黄打开了学法用法新世界的大门。前者的法治理论水平和司法审判实践、后者的反诈前沿知识和基层群众经验,让老黄的法治技能更加扎实丰富,而导师团其他导师的专题授课讲解,也让他在了解专业性政策方面更及时、更深入,有效提高了纠纷调解的成效。

“双结对”机制不仅为“两人一户”提供帮带导师,并且“分田到户”,将村居民按村小组或小区楼道划分,纳入“两人”的“责任田”。

“基层法治工作,‘最后一公里’很重要。”奉贤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顾斌泉解释,“‘双结对’机制也是希望‘明白人’和‘带头人’能够主动联系群众,不能只是等着老百姓上门求助。”

今年3月以来,“双结对”工作机制已经在奉贤全区推广。在全区544名导师的帮助下,“两人一户”成员与网格群众结对,利用宅基课堂、生活驿站等贴近村居日常生活的平台,随时随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活动,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得。

WDCM上传图片

“法律明白人”诸建源上普法课

在南桥镇六墩村,“15分钟法治文化圈”正在全力勾画,村民“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的普法新格局已初见雏形。党总支书记瞿东是村里的“法治带头人”。除了村里日常的事务工作外,他每周都至少要花两个晚上的时间,带上民法典书籍、民情记录本、联系服务卡走入宅基,聊聊法治文化,谈谈法治建设,倾听并解决居民的法治需求。一张长凳,几番夜话,在促膝长谈中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六墩村的“长凳夜话”已成为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的优秀案例典范。

在柘林镇,“双结对”导师团已覆盖辖区28家职能部门30名骨干人员以及13名村(居)法律顾问。柘林镇司法所所长潘蓓表示:“我们已建立试题库、案例库、课件库‘三大资源库’,为‘两人一户’学习培训、履行职责、查阅法律条文等提供支持和保障。导师可以依托‘三大资源库’定期提供法治培训,‘两人一户’不断提升在征地拆迁、土地承包转让、婚姻家庭、合同等基层多发矛盾中的化解能力。”

目前,“双结对”工作机制已在奉贤落地生根,逐渐枝繁叶茂。大批基层依法治理的典型做法正在接连涌现,不断增强着老百姓的满意度、获得感。

随着“两人一户”队伍的更新迭代、不断壮大,基层法治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两人一户”成员运用的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和公共法律服务。

海湾旅游区海棠居委“法律明白人”殷宝根将家中的庭院改造成简易的法治工作室,邀请身边人一起在工作室学习法律知识、讨论法律问题,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法治意识。

正阳一居“法治带头人”唐彩红探索性推出“小山坡·童治理”,凝聚区检察院未检团队、区法援中心、镇司法所等资源优势,招募“童治理”小管家参与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

奉贤区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会长沈玉琴是上海市非遗传承人之一。作为一名致力于“法律明白人”,她将法治文化与奉贤清音、锣鼓书等非遗样式相结合,围绕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主题,将法治故事、法律条文等内容通过文艺表演展现。法治与非遗的融合创新,让法律知识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不仅提高了法治宣传的效果,也使法治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WDCM上传图片

普法演出

目前,奉贤的普法课堂已经搬进了田间地头、法治公园,还走进了农产品的带货直播间。在新桥村,“法治带头人”张兵开创新地把直播带货这种新型模式融入普法工作中,精心打造出一场场独具特色的线上普法课堂。在镇司法所的帮助下,邀请律师走进直播间,针对村居民密切关注的法律问题展开交流互动,广泛普及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了普法的影响力。

四年来,奉贤“两人一户”累计参与法治宣传活动12438场次,惠及群众31万人次,同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9765件,成功调解9082件。作为全市率先开展“两人一户”培养工作的地区,奉贤逐渐打造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奉贤模式”。

2020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始培养“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随后,根据中央及国家部委相关要求,又持续推进相关工作。截至2024年9月底,全市已累计完成培养、注册“两人”近4.5万余名,遍及全市各村居。

接下来,上海将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治理法治资源力量和队伍。积极吸纳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等法治工作者,及具有一定法律知识背景、热心参与公益事务的人员进入“两人”队伍,参与基层依法治理工作。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