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打造“三大高地”,上海涉外法治唱响“中国强音”
时间:2024-12-16 14:16来源:法治长三角责任编辑: 陈言

近日,上海仲裁委员会正在准备一份递交给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咨商报告”。此前,上海仲裁委员会获得该机构特别咨商地位,成为全球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仲裁机构,也成为上海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打造“三大高地”的最新成果。

近年来,上海锚定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即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重要使命,积极打造涉外法治建设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数智高地”,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为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规则体系发出中国法治强音。

“‘五个中心’建设是上海增强‘世界影响力’、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属性、释放‘国际大都市’魅力的基础性支点,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五个中心’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是上海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所需。”上海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坚勇说,近年来,上海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谋划推进涉外法治建设,致力于打造符合上海“气质”和“格局”的涉外法治新生态,并努力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涉外法治建设“上海样本”。

打造创新高地

苗麟是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几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制定研讨会上都出现了他的身影……

他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猛,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既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内行业的前沿信息,也有利于把相关国际惯例引入国内,让中国标准更好地体现‘国际范’。”

据悉,今年4月,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措施》,并成立了全国首个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而这正是上海推进涉外法治立法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平台创新的缩影。

在立法创新方面,上海主动参与全国性涉外立法,如交通运输部修订的《国际海运条例》;直接制定了多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块头”基础性涉外法律,如全国首部“促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地方性法规、全国首部由省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外商投资条例”;同时依托中央赋予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权,推出诸多“小快灵”的涉外立法,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商事调解规定》等。

在制度创新方面,上海主动对接CPTPP、DEPA等贸易协定,制定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关规则指引;在“准入”方面,上海率先探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此外,上海临港新片区加快在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信息快捷联通方面大胆探索,形成突破性制度创新案例138个,其中全国首创70个;上海自贸区则率先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在机制创新方面,上海不断健全涉外检务和涉外审判工作机制,确保“司法程序质量指数”位居全球城市前列;积极创新境内外警务协作和出入境管理服务机制,为国际交流营造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创新实施一系列稳外企、稳外资工作机制,以卓越法治政府建设护航涉外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此外,上海对接国际规则、兼容国内外法律,有效保障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安全,并创新多项跨境数据流动、离岸金融等机制,提升国际化法治化核心竞争力。

在平台创新方面,上海通过科学规划,在临港新片区、前滩中央生活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区块打造国际组织集聚区,配套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加快推进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整合涉外法律服务业务。此外,宝山区创设了首家“法律+科技+调解”商事调解中心;临港新片区还拟打造国际商事调解院、“一带一路”国际法律交流中心等涉外法治平台。

图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海涉外法治建设尽管起步早、视野广、举措实,但依然需要持续创新,以更多的新举措、新样本、新经验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并固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样本。”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言浩说。

构筑人才高地

近日,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委依法治市办和市司法局联合举办了上海涉外法治工作队伍专题培训班。据悉,如此高规格的涉外法治队伍培训在全国省市层面尚属首次。

图片

近年来,上海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发力,在全国率先制定新时代上海法治人才培养五年规划,并辟出专章对“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作出专门部署。

在“培育”层面,上海相继构建校内外、域内外和海内外三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其一建成10个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其中7个入选国家级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其二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苏浙皖三地共建长三角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联盟;其三广泛创设境内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渠道,加快实现国际化接轨。

在“集聚”层面,上海全面形成“引进来”的人才集聚效应,一方面通过打造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外滩法律服务集聚带、南京西路-苏河湾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带等区域平台,以开明的发展环境吸附人才;另一方面陆续出台诸多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发展政策,以优异的政策环境广纳人才。

在“保障”层面,上海通过盘活资源、专辟资金为涉外法治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一方面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盘活外事资源,保障涉外法治人才“走出去”“培养好”;另一方面出台经费保障政策,免费资助境外学历教育或短期培训,对高端紧缺引进人才给予补贴奖励。

上海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处处长钟冰松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法律人选择在上海‘登岸’,和一大批优秀的国内法律人一道为上海涉外法治建设贡献磅礴力量,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执业理念和管理模式,也向世界传递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城市形象。

铸就数智高地

近日,上海律协举办“拥抱数智时代——2024年度最受上海律师欢迎的法律科技产品大赛”颁奖大会,其中,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荣获“数字化律师事务所创新先锋”称号。

“我们利用开源数据库和法律实务经验数字化,搭建起了共享共融的数字底座,为涉外法律服务提供数智赋能。”该所主任陈柚牧说。

诚然,“数字革命”给上海涉外法治建设带来“公正与效率”的巨大变革,为法律服务的跨国合作腾挪全新空间。去年11月,上海市委办和市府办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并将涉外法治领域的法律科技应用列为重点之一。

记者注意到,在打造数字底座方面,上海依托“数字法院”“数字检察”和“智慧公安”建设,将海量的司法办案数据解构成无数可供应用的数据点,为涉外法治提供强大数字底座;同时,多个律所和涉外法治机构与国际数据公司合作,打造涉外法律服务数字底座。

在涉外法治场景应用方面,上海鼓励涉外法治机构立足实际,申报场景应用,激发涉外法律人的聪明才智。据悉,上海法院在涉外审判中实现了电子质证“随讲随翻”、法律法规“随讲随查”以及同类证据的实时比对;上海市司法局研发“辅助立法应用场景”,有效提高涉外立法质效;律所、仲裁、公证等机构纷纷研发应用场景,助力法律工作者快速查询国际法律规则、应用AI技术“代拟”法律文书……

图片

与此同时,上海建成“东方域外法律查明服务中心”,点点鼠标即可查询目标国的法律法规;研发启用“商事纠纷在线视频调解系统”“电子签名系统”和“在线仲裁立案系统及远程仲裁庭审平台”,并探索采用远程视频方式为海外中国公民提供公证服务。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司法部门及科研机构合作,推进大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并配套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和算法审查制度。

上海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正处于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好上海服务国家战略的定位优势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全球影响力,走出一条具有上海辨识度的涉外法治建设之路,以更加公平优质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吴坚勇说。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