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一起棘手的合同纠纷何以“拨云见日”?看法官巧算“经济账”!
时间:2025-02-21 09:59来源:永定法院责任编辑: 安羽

晨光初照,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坎市镇的街道上人头攒动,新一天的忙碌已拉开序幕。永定区人民法院坎市法庭内,副庭长江晓冬接过书记员递来的卷宗,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是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原被告双方对案涉工程是否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各执一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若通过鉴定找答案,鉴定费可能高达10万元。“这个案件的标的额仅为4万余元,当事人即便通过鉴定赢了官司,还得倒贴鉴定费。”阅卷后,江晓冬陷入了沉思,也明白了为什么这起标的额不大、法律关系并不复杂的承揽合同纠纷案,拖了3年都还没个结果。

争锋相对:“陪他打到底”

2021年4月,原告老黄与被告甲公司签订了《承揽协议》,承包了甲公司旧厂房拆除及新厂房搭建工程,包工包料。期间,甲公司支付了大部分工程款,还剩4万多元的尾款没有支付。甲公司确认尚有尾款未支付,但认为老黄未按原定的施工方案施工,工程质量存在问题,要相应的扣减工程款。

工程存在何种程度的瑕疵?现在按原定方案对工程返修的可能性有没有?双方之前协商的分歧点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江晓冬来到案涉工程现场,打算先把案件情况了解透彻,再做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


法官到施工现场勘查

“当时我是让他这么做的,我也给他画了图纸,结果没有按照图纸上的来……”在现场,甲公司负责人老刘对照着设计图纸,一一指出了施工与设计图纸不一致之处。“现在能不能按原施工方案返修?”第一个问题搞清楚后,江晓冬尝试引导当事人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

“说起这个就来气。找了老黄说了好几次,他一副与他无关的样子。本来就是他没有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还好意思来起诉我,要打官司就打,我陪他打到底!”老刘越说越激动。江晓冬有了调解的思路,但显然这不是一个调解的好时机。

破解僵局:算算“经济账”

回到办公室,江晓冬结合现场调查的情况和卷宗材料,对案件又进行了一次梳理,调解的方案也逐渐成形。先前的现场调查看似无功而返,但江晓冬却不这么认为,“调解不是和稀泥,得先把案件事实查清楚,才能找到‘最优解’。”

“老黄,我去现场看过你做的工程了,确实没有完全按照图纸来做,你没有做的部分甲公司要找人来加固。”江晓冬通过电话,把现场调查的情况告知了老黄。


法官与当事人沟通,分析利弊

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老黄不再一接电话就滔滔不绝地诉苦,而沉默了许久。江晓冬知道了,老黄对自己做的工程心中有数,便“乘胜追击”,给老黄算了算“经济账”。

“如果进行鉴定,一来是鉴定时间长,二来鉴定涉及高空作业,鉴定费用大概要10来万。如果鉴定结果对你不利,你需要承担部分鉴定费,这么一算,即便最后赢了官司还要贴钱。”“该给我的钱给我就行了……”一席话下来,老黄松口了。

拨云见日:找到“最优解”

调解不是迎难而上,要因势而为。在老黄愿意调解后,江晓冬也想“趁热打铁”,但考虑到老刘可能还在气头上,于是决定隔天再联系老刘。

电话中,江晓冬同样为老刘梳理了诉讼成本和诉讼风险,一番分析利弊和释法明理后,老刘终于打消了要把官司打到底的想法。双方都同意调解了,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甲公司还需向老黄支付多少工程款。


法官组织双方调解

“我们之前有给过老黄4000块,这个要扣除。还有老黄做的工程有瑕疵,需要扣减一些工程款。”老刘表示。“对,4000块我确实收到了,现在加固那个工程的行情价大概是两万来块。”老黄说。

连续三天,江晓冬打了20多通电话,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小,离调解成功只剩“临门一脚”。第三天上午,老黄提出了具体的金额,但表示要和工友再商量一下。考虑到老黄其中一个工友腿脚不便,江晓冬决定前往该工友住所附近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从下午1点到6点,经过多轮协商,老黄以及他的工友们与甲公司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甲公司支付1.5万元尾款,双方纠纷就此了结。次日,双方一同前往坎市法庭签订了调解协议。


永定区人民法院坎市法庭

“到账了!到账了!终于拿到这笔工程款了,谢谢江法官!”刚签订完调解协议,老黄就收到了工程尾款,语气中显得颇为激动。“这笔钱我和工友们足足等了近3年!”老黄对江晓冬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

“人民法庭审理的案件,大多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小案’。作为法官,就要用好自己的专业,用足自己的耐心,帮助当事人“拨云见日”找到“最优解”,把小案件办出大民生。”江晓冬说。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