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威海检察机关创新涉海案件办案机制,构建“陆岸与海洋统筹、办案与修复并重”的治理体系,为全国海岸线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威海模式”。
在荣成石岛渔港,船长王东(化名)正忙着整理船上物资,做出海前的最后准备,这是他时隔一年后首次出海。几年前,王东因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判刑,并在居住地镇街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之前每个周都得去司法所报到,根本没法出海,只能靠干点零活维持生计。”王东回忆道。
荣成是北方渔业大市,辖区海洋渔业从业人员达25万人,荣成市检察院在摸排中发现,类似王东这样因接受社区矫正而无法正常出海作业的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74人。
为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荣成市检察院主动联合司法、海洋渔业等部门研讨协商,出台多项规范性文件,有效破解了涉海涉渔社矫对象在出海方面存在的“手续多、审批久、批假短”的政策瓶颈。
“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对172人次的相关人员出海审批进行监督,确保其依法依规出海作业,既保障了他们的生计,也为本地渔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荣成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林睿介绍。
在保障涉海从业者权益的同时,荣成检察机关还积极探索公益诉讼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机制,累计追缴海洋生态修复金3700余万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增殖放流、海草种植等,有效保障了海洋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荣成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王娇鹏介绍,截至目前,荣成市检察院已办理替代性修复公益诉讼案件20件,增殖放流鱼虾2100余万尾,栽种鳗草75余万株,“检察+固碳”办案新模式持续推进。
近年来,威海检察机关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的海洋保护理念,通过办案推动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措施落地见效。据统计,相关工作开展以来,已督促清理固体废物84吨,修复海岸线16公里,收回海域使用权4万余亩,办理相关涉海案件183件,挽回损失2.3亿元。
威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曹凌云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树牢海洋综合保护全局观,完善一体化联动办案机制,打造海洋数字检察新模式,不断提升履职专业化能力,为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